首页 -> 2008年第1期

装帧设计要有大境界

作者:宋焕起




  一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以如此大的篇幅,如此显要的位置,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思想、新要求写入十七大报告,并首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命题,是我们党面对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格局所做出的高瞻远瞩性的战略决策。
  作为从事文化事业的出版人、编辑人,包括装帧设计人,毫无疑问,应当在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做出积极的响应和应有的贡献。
  按照出版业务的一般内涵来说,上有出版空间,中有编辑平台,到了装帧设计,已经是小得不能再小,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一个“点”了。装帧设计依靠创意、构图、色彩、图片、字体等,往往从小处着眼,从具体事情做起,有很强的“表现自我”的特性,但装帧设计工作是设计者凭借对一部书稿内容的理解和编辑要求,用形象可感的设计语言,进行的艺术创造和文化表达。这种创造和文化表达需要有大的境界、大的气度,即需要设计者转变思维方式,放眼其他领域,如科学的、文化的、民族的,乃至世界的领域。
  事物的存在离不开生态环境,艺术创作也离不开文化生态环境。相对而言,装帧设计虽然属于艺术人的艺术创作活动,但毕竟不是纯粹的艺术设计,而且,就编辑出版而言,从本质上讲,装帧设计不是第一创作环节,第一创作环节是编辑选择或选题策划。这就要求装帧设计人首先是出版人抑或编辑人,然后才是装帧设计人。但编辑出版与整个文化大环境相比,也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装帧设计行为本身及其作品,与整个编辑出版、社会文化,乃至社会经济、社会政治息息相关。
  有了这个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大境界,装帧设计人的思想方法、设计理念,以及追求的效果,就会跳出纯粹个人的“自我欣赏”的“小我”,从而变得大气、大方,与编辑的理念相默契,与选题内容相贴切,与出版的宗旨相吻合,与时代的气息相关联,真正为文化的传播、积累推波助澜。
  
  二
  
  如何实现装帧设计的大境界?一是要创意与创新;二是要摆脱对技术的过分依赖,三是要提倡合作。
  装帧设计是一项具有突出创造性的智力劳动,创造性是其重要属性。装帧设计要做到大境界当然要创新,即要推陈出新。“新”是相对“旧”而言的。对装帧设计而言,就是不固守老一套,讲求有新理念、新形式、新风格、新面貌,包括要有时尚元素,要与时俱进。
  但是,作为艺术设计和创作,“新”未必全好。美的东西也不是简单的“新”所能包含得了的。比如文物保护讲究修旧如旧;赵季平的影视音乐作品常常在剧情需要之时,添加中国锣鼓镣或融进京腔京调的元素:白先勇的昆曲新作依然不弃老戏的经典表现手法:封面设计选用呈现故旧的特种纸,版式用中式线装书的特种“语言”,追求返璞归真的艺术效果。这些都是一种推陈出新,表现出一种创意。“创意”在汉语语汇中包含创新,更强调“创造新意”,重“构思”,重“意境”。中国画写意,其“意”很贴近“创意”的内涵,具有抽象性,属于形而上。装帧设计的创意不是单纯的技术革新和改良。它是思想艺术的范畴,是用艺术的手段,体现“创造”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意是创新的起点和归宿,创新是创意的实际过程,因此,创意比创新更符合装帧设计的大境界的要求。装帧设计要做到大境界,不仅要讲究创新,更要讲究创意,竭力寻找文化之“根”。
  当计算机技术和设计软件出现并普及以后,传统的装帧设计手法和手段得到极大的丰富,总体工艺质量和设计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些着实让所有设计人都感到兴奋。然而,优越性的背后,问题也随之显露,人变得懒惰起来,出现一切效果依赖软件的现象。于是,出现以下两个后果:一是作品设计千篇一律,缺少生气、鲜活和个性。表面上看似千变万化,手段多样,但程序化、机械化的东西太多。当然,特效、特技用得恰如其分,可以为设计增色,但用得多了,就消弭了设计的灵魂、消弭了设计人的创造力。许多人烂熟于Photoshop、Flash,却不愿借力于美术、绘画,或者书法等其他艺术语言。二是造就了一批操作机器的高手,却降低了设计队伍的艺术综合素质。国内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给设计行业送去源源不绝的“设计人”,但这些人缺少扎实的绘画功底,缺少较深厚的文化底蕴,缺乏各种学术熏陶和综合训练,他们除了平面设计还是平面设计,会操作不会创作,其作品往往是手法堆砌,充斥着脂粉气,乃至雷同。我们在此并无否认新技术新手段之意,而是要强调防范片面技术主义和工具论的侵蚀,强调设计的灵魂是创造力和审美感知。因此,设计人要摆脱过度依赖技术的状况,要做机器的主宰,回归饱含传统的大美术、大设计、大文化的大境界。
  提倡合作精神,这是一个最基本却又是进入大境界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说简单,就是每一个设计人,在你融入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在你兴奋于斯,准备贡献于斯之时,要铭记设计行为既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是个体与集体创作的统一,成功的创作亦是成功合作的结果。我们的设计行为应当是,以美术编辑(设计人)为主创(者),接受编辑(责编)提出的总体设计要求(指令),与印制、发行和总编辑等多个环节和要素沟通的具有合作性的艺术创作行为。认识这种特殊属性,不是削弱设计的价值和地位,而是使设计更好地把握创作规律,发挥更大的功用和效能。沟通得当,避免了面对编辑的意图而无从下手或是听任不懂行的“乱指挥”;获得印制部门的支持,在材料选择和成本核算上可以做到以最经济的方式呈现设计的物质形态效应;获得来自市场的信息,可以帮助设计人收集读者的意见,潜移默化地引领消费的审美取向;总编辑和社领导的意见可以增强设计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感。如此这般,才能使一个作品既生动鲜活得体,又有个性且跳出绝对自我,符合大境界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