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编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民族宗教问题
作者:虞 农
丧葬习俗。
藏族人民为什么保留有天葬这个习俗呢?据有关研究(民族出版社《当代中国宗教禁忌》,上海辞书出版社《民族词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民族卷》),原因如下:藏族人民一直把鹰视为神鹰,有的地方的人还认为鹰是无量光佛的化身;藏传佛教认为,天葬符合释迦牟尼传说中所说的“舍身饲虎”精神,天葬可以使死者的灵魂随着鹰升天,并得到来世的幸福:藏族人民还认为,死后将身体喂鹰是一种积德行为。因此,藏族人民将天葬视为高尚的葬俗。
天葬活动主要内容为:专司天葬者——“热甲巴”把尸体运至天葬场,经师焚香诵经完毕后“热甲巴”肢解尸体,然后招群鹰啄食,以群鹰食尽骨肉为吉祥。
关于天葬有什么禁忌吗?有。藏族人民禁忌旁人围观天葬活动,禁忌伤害鹰。为此,西藏自治区政府曾多次明令禁止任何人参观和拍摄天葬活动,禁止猎杀和伤害鹰鹫。2006年1月,西藏自治区政府发布了《天葬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地方政府自1985年以来第三次专门发布关于保护西藏天葬台的公告和通知。《天葬管理暂行规定》指出: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禁止对天葬活动现场进行围观、拍照、摄影、录像;禁止在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网络上刊登、播放与天葬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报道等。
因此,在作品中描写天葬活动、刊发天葬活动的照片是绝对禁止的。在编辑工作中要注意,在此问题上要慎之又慎,不要因此而伤害了藏族人民,不要因此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蒙古大夫”
由于人们对蒙古族医药的不了解。“蒙古大夫”这个歧视性的贬义词产生了,并且流传甚广。人们还把这个词广义化了,把一切野蛮行医、不懂医术却胡医乱治、骗人钱财的江湖游医都称之为“蒙古大夫”,甚至拿这个名词往自己不满的医务人员头上套,拿这个名词开别人玩笑……在笔者接触到的图书中仍有作者在不恰当地使用这个词。这种做法必须得到制止。
为了让人们对蒙古大夫和蒙古族医药有正确的认识,笔者特作如下简要介绍。
蒙古族人民早在13世纪前就发明和运用了许多医疗药剂和方法,如灸疗、浴疗、马奶酒疗法等。医学界认为,热敷疗法和灸疗发源于蒙古地区。元朝建立后,蒙古族医药得到较大发展,设立了太医院、上都惠民司等医疗机构。至明末清初,蒙古族传统医学体系渐趋完整,形成了以“三邪”(赫衣、希拉、巴达干)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大元素学说、寒热对立统一学说、七元三秽学说、无因辨证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医学理论。蒙古族医学有望、问、切等诊断方法,有消、解、温、补、和、汗、吐、下、静、养等治疗方法,有食疗、灸疗、罨疗、瑟博素疗、皮疗、温泉疗、针刺放血疗、按摩疗等疗术。对治疗创伤和接骨尤其有独到之处,如用蒸汽热罨的活血方法治疗内伤,用热血浸疗治疗箭伤等。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医药学家,如14世纪的元太医忽思慧,17世纪的正骨师绰尔吉·墨尔根、方剂学家占布拉,18世纪的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19世纪的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医学家伦日格·丹达尔等,他们为后世留下了数十部医学巨著,如《饮膳正要》、《方海》、《蒙药正典》、《蒙医药选编》、《甘露之泉》、《普济杂方》、《脉诊概要》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蒙古族传统医药事业得到发展,目前,在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以上蒙医院有14所、中医蒙医医院24所,有蒙医研究所4个、中医蒙医研究所2个,蒙医药从业人员近3 500人,建有蒙药制药厂两个。经研究人员努力,共整理出版蒙医药典籍三十余部。通过党和国家的扶持,蒙医药工作者的努力,与中西医结合,用科学方法研究,现在的蒙古族传统医药事业乘上了现代化的列车,必将取得更大的发展。
由上所述可知,蒙古族传统医药源远流长,是我国医药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不能用想象中的落后来形容蒙古族传统医药,不能在贬义的语境下使用蒙古大夫这个词,编辑在编辑过程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上面所谈的四个问题是笔者在编辑工作中注意到,同时也是众多同行经常会遇到的民族宗教问题。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在编辑工作中也要注意,如喇嘛教、满清与蒙元、宗教迷信等词语的禁止使用或有限使用问题,走婚——阿注婚姻之类民族风俗描写的尺度问题等。总之,这类问题非常敏感、非常重要,编辑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处理好这类问题,要多学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学习民族宗教知识,避免因这类问题引发重大民族宗教事件,给党和国家、单位及个人带来损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