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新闻编辑学研究在新时期的探索与突破

作者:蔡 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新闻传播业的飞速发展,新闻编辑学研究也在不断开拓和创新,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在我国,新闻编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徐宝璜1919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著对报纸编辑工作就有专门论述,20年代全国十多所高校设报学系科(后改名新闻系),报纸编辑是必修内容之一。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已经出版新闻编辑学著作计12本。不过,新闻编辑学研究成果最辉煌的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等将原先内部印发的编辑学讲授纲要改编成教材正式出版,一些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报人也开始出版论著。仅1979年到1985年七年间出版的编辑学教材和专著就达33本。经过几代学者与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我国新闻编辑学体系终于确立。新闻编辑工作的规律、原则和技巧得到了系统的归纳和阐述,这是对我国新闻学学科建设的巨大贡献,对新时期培养新闻编辑人才和新闻媒介的繁荣发展起了巨大推进作用。
  然而。也应看到,由于新闻编辑学集大成于20世纪80年代,在学科体系上显示出一些局限性。当时编辑学研究主要立足于办机关报台的需要,视角偏窄,重视由上至下的传播流向,传播者本位的倾向比较明显。虽然编辑学理论也强调要重视“读者需要”、“共同兴趣”等,但对这方面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研究得不够深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以后,新闻媒介的品种结构发生了变化,编辑业务已不限于机关报台式的单一模式:媒介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各类媒介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直接影响新闻编辑工作的外部因素增多,除过去一直受重视的政治因素、媒介领导者因素外,媒介的受众、广告来源、传通中介、竞争者、技术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媒介的编辑方针和产品设计,影响报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进而影响编稿、制题、组版、节目制作等具体的编辑业务。包括编辑工作在内的媒介生产系统已不是独立于媒介市场环境之外的孤立的系统,而是一种开放的、运动着的系统,编辑业务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自我改造和完善,因此新闻编辑学需要以一种更广阔的研究视角,建立相对开放的理论体系。
  从研究内容上看。在计划经济时期,新闻编辑学研究的重点一直放在编辑工作的微观层次上,如组稿、选稿、改稿、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通常占新闻编辑学教材与专著的三分之二以上篇幅,而宏观层次的内容如媒介产品的定位和总体设计、报道的设计与组织调度等则涉及不多。一些教材和专著将“编辑方针”放在编辑学绪论中,仅作常识性的介绍,而实际上制订编辑方针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编辑业务工作,而且在它之后还有媒介设计这个更加具体、复杂的工作需要研究。也有教材阐述了“组织报道”,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未能从媒介与外部环境互动、传播者与受众互动的层面上。对报道策划操作的原理、步骤与技巧充分展开研究,对组织报道的机制和编辑管理问题也未能涉及。目前,新闻媒介的报道策划实践已经超前于这方面的业务理论,也带来一些认识上的分歧和操作中的误区。我国新闻媒介今天的生存环境已经完全不同于过去,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产业,对自身的产品生产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主动性不断加强,微观的编稿组版业务在新闻编辑学中固然仍需加强研究。但展开宏观层面上的媒介定位与产品设计、采编机制与编辑管理、报道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等问题的研究。已经时不我待。
  从研究对象上看,过去新闻编辑学研究一直分割为报纸编辑学、广播新闻编辑学、电视新闻编辑学等多项子学科分别进行,未能形成统一的,对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的新闻编辑业务全面关照的编辑学体系。由此培养出来的编辑人员业务技能比较单一,编报纸的不会编广播电视节目。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不同新闻媒介之间互相借鉴与交融已是大势所趋。有报纸编辑主办电视栏目,也有电视编辑为报纸编撰文字报道。互联网诞生之后,报纸纷纷推出网络版、电子报、手机报等,广播电视也纷纷上网,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正加速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对所有新闻媒介具有共适性的新闻编辑学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还需指出的是,我国新闻编辑学研究中的这些缺陷和问题在国外以及港台地区的新闻编辑学研究中也同样存在。如澳大利亚高等学府Deakin University正式出版的教材《澳大利亚报纸编辑》(《Editing Aus-tralian Newspapers》)1996年版,将全书分为十个章节,囊括了改稿、标题制作、图片编辑、版面设计、桌面出版系统的使用等所有具体的编辑业务技巧,却对报纸的定位、编辑方针、整体设计、报道的设计与组织等只字未谈。英国的大学教材《现代报纸实践:报纸业务初级读本》(《Modem Newspaper Practice:A primer onthe press》)从1984年至1997年一再修订,共出版了4个版本,其中1997年版的十章包括新闻采写、读者分析、编辑、版面设计、印刷、管理、报纸与社会等,内容庞杂。但对报纸的定位与设计、报道的策划等也未有介绍,其中编辑业务局限于文字、版面编辑,管理业务局限于财务、广告和发行管理。美国依阿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今日编辑》(Editing Today)是一本内容较新的报纸编辑教材,但也局限于讲述稿件、图片、版面的具体编辑业务,没有涉及宏观内容。中国台湾学者陈石安在1978年修订后出的第六版《新闻编辑学》被行内人士认为是内容较全、写得较好的一本编辑学专著,全书共13章,但也只有第2章“风格”和第5章“内容设计”与宏观编辑业务相关。台湾另一位从事过新闻教育工作的老报人荆溪人撰写并已出版到第五版的《新闻编辑学》共18章,也只有第2章“报纸的风格”和第4章“新闻编辑的任务”涉及报纸宏观编辑业务和编辑部机构,而且这两本专著都未将广播电视的新闻编辑业务包含在内……综而言之,编辑学研究与教学,对宏观编辑业务的重视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最后10年,国内外已经有一批学者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力图弥补缺陷。如1995年我国出版的两本高校教材《现代新闻编辑学》(蔡雯著)和《新闻编辑学》(吴飞著)都设专章讲授了“报纸策划”、“报道策划”或“编辑方针与编辑策划”。虽然内容分量和研究深度都还有限,但在以往“编辑方针”和“组织报道”的研究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1997年底出版的《新闻编辑学研究》(钟立群著)设专章论述“编辑工作机制”,也是对过去编辑学内容的一种补充。1999年出版的《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著)设专门章节讲述“报道的定位”、“报道的策划”。2000年出版的由郑兴东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统一教材《报纸编辑》专门设立了“报纸编辑策划”一章。再如由三位美国学者合著的新闻编辑学教材《编辑艺术》(The Art o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