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新闻缺什么
作者:字秀春
对新闻内容编辑不够规范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新闻编辑工作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标点符号乱用,全角半角不分,点号顿号不分等。
二是新闻发生时间模糊。一种情况是转载过程中,多数网站会删除首发媒体的电头,导致新闻事实没有准确的发生时间。另一种情况是很多平面媒体上,文章开头写明“昨天或今天……”网站编辑一般是不加推敲和修改直接复制过来,也同样导致无法推断新闻的准确发生时间。
三是新闻事实发生地点不详。很多网站在转载平面媒体稿子的过程中,把新闻导语中或正文中“省人大、省委、市政府……”等直接转载,很少会把新闻事实发生的省县市名补充完整,没有点明哪个省市县。如果不看来源媒体,受众无从知道新闻事实发生地点。
四是同一条新闻在不同的网站上,开头都是“本网(报/刊/台)×月×日电”,让人无法判断其真正来源。事实上,网站从报刊和其他网站转载过来的新闻稿,经过网络新闻编辑的加工、处理并上传到网上后,其载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原媒体了。一个网站何以称自己为报道该新闻稿的“本报/刊/台/”呢?这样的瑕疵在网上随处可见。
以上的不足,源于编辑环节有欠缺。有些网络新闻编辑总是原封不动地拷贝报纸的新闻,不进行任何修改和再制作。此外,互联网新闻是层递的,并非所有的报纸新闻标题都适合直接拿来用作网络新闻的标题,因为网页的页面与报纸的版面是有区别的,网络新闻的标题通常是在上一级页面独立出现的,网络读者只有点击标题,才能进入下一级页面并读到新闻内容。这就要求网络新闻的标题必须包括新闻内容的基本要素,至少是大部分要素,做到准确、明晰,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基本内容。所以,网络新闻编辑在转载报纸新闻时,若其标题或导语没有包括新闻基本要素,则需对其进行修改,再制作。发布互联网新闻的粘贴过程,应该包括对所转内容进行再校正的过程。再校正的重点内容为:一是标点符号在数据转换过程中是否发生变化。二是新闻发生的时间是否需要根据转载的时间进行转换。三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地点是否需要补充完整。四是把从报刊和其他网站上转载过来的新闻稿中的“本报”、“本刊”、“本网”等字样改成“某报”、“某刊”、“某网”或“据某报”、“据某刊”、“据某网”等。
提出互联网新闻内容不规范问题,并非小题大做。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新闻往往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新闻要素缺失。时间、地点等关键新闻要素在传播过程中流失,贻害甚多,小则损害了新闻的原貌、影响读者阅读,大则会演化为假新闻。另外,强调要把“本刊/报/台”改为“某某报/刊/台”,一方面是可以明晰新闻来路,让读者更好地判断新闻的分量,另一方面也是重视原创新闻知识产权的体现。互联网新闻要赢得社会的尊重,提高读者的信服度,需要改变目前这种粗枝大叶的编辑工作作风。
新闻“关联”元素单一
互联网新闻没有版面限制,空间上是多维的,可以多层超链接,在“关联度”方面有更多的发挥空间。然而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新闻,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甚少。大多只在相关新闻或同一新闻的前后发展经过方面做些延伸链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还没有被充分应用,所以中国的互联网新闻还缺少层次化的新闻作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兰认为,一件完整的互联网新闻作品通常可以分解为几个层次:标题、内容提要、新闻正文,关键词或背景链接,相关文章或延伸性阅读等。但是,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新闻元素仍然十分单一,大部分新闻仅有新闻标题和新闻正文,同一篇文章上的元素不是越转载越多,而是越转载越少。比如一些理论性或学术性文章的注解或参考文献等往往在转载过程被剪断在互联网之外,原本配有图片的新闻,有些网站在转载过程中往往会把图片省略。在延伸性阅读方面做得更少,编辑很少会在新闻上主动配加延伸性阅读。
在传统媒体上,同一版面上集合多个与新闻主题有关联的元素可以形成版面上的强势,产生“1+1>2”的效果,因为它更好地挖掘了稿件背后的相关资源。在互联网网页上,同一页面或者同一新闻下集合多个关联元素,同样也能形成群体优势。这是把新闻做透、做深、做强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新闻的信息量,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还可以增加某些稿件的吸引力,让人们对此给予更多的关注。
要增加互联网新闻的关联元素,在编辑环节上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给新闻增加或补充名词解释或相关背景资料。比如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很多网站都转发了几种劳动争议实行“一裁终局”的新闻,除了学法律的很少有人会知道“一裁终局”为何物,但就这一条新闻,在笔者所考察的十几家网站(对象都是国家重点新闻网站和知名商业网站)中几乎都用“标题+正文”的模式来发布,仅有一家网站的编辑在发布过程中对此添加了名词解释,效果与其他的网站截然不同。二是保证新闻或信息原文的要素齐全。新闻的图片或学术性文章的注释或参考文献一定要随文章同行,杜绝越转越少。三是应该在同一页面上或同一新闻上补充相关新闻、相关评论及延伸性阅读的链接或元素,以形成信息量充沛和有层次感的新闻。四是对文章中出现的关键字,建立与之有关的信息联系,可以链接到某个站点,也可以是一个专门的背景介绍的文本。
这种在编辑过程中添加“相关元素”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内容生产的方法,在内容之上建筑新的内容,在新闻之上发掘新闻,使新闻内容在传播过程中产生新的价值。这种价值无疑需要通过编辑手段来进行有效的开发。
新闻价值取向单一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新闻往往是新闻倾向相同而导致新闻价值取向单一。很多网站都在“跟风”,没有自己明确的新闻价值取向,别人报道什么自己就报道什么,别人从哪个角度报道,自己也从哪个角度报道。新闻价值取向单一:一是容易形成媒体立场一致,不知不觉地引导了社会舆论向一边倒。二是会导致新闻报道不全面、不客观,甚至有失偏颇,使读者不能了解新闻事实的全貌。例如,在重庆“钉子户”的新闻事件报道中,几乎所有新闻网站都把视角集中在“钉子户”身上,来自政府的信息和声音很少,导致了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钉子户”俨然成了英雄。这样的例子很多,这里不再赘述。三是往往会造成新闻网站缺乏判断力。别的网站报道了一则新闻,其他网站不假思索纷纷开始报道,给假新闻的无限传播带来可能。
在“两为”方针指引下,多角度报道新闻,各有自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