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精神食粮的奉献者

作者:于笑然




  在出版社的那些日子,天天想着选题,夜夜梦着出版,每时每刻都在向新的命题挑战,很有意思。出版了一部好书,就像有了一个孩子,或者新发掘出一宗财富,心里面滋润得很,很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2008年春节过后,笔者在采访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之一许仲时,亲耳聆听了他如此激情的感喟。在他年近八旬的记忆中,他将最富挑战和创造的岁月定格在了组建和领导长春出版社的日子里。
  1989年2月1日,距离花甲生辰只有四天的许仲本已到了退休的年龄,应该交班了。可恰在此时,中共长春市委组织部的一纸任命将他推上了长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的位置。他于是离开了经营多年的长春市新华书店,开始了生命途程中新一轮的拼搏。
  当时,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省会、计划单列市,还没有一家出版社,图书出版业的空白阻碍了长春的文化繁荣。市委决定筹建长春出版社,并把主持筹建工作的任务交给了许仲,那是在1988年4月,正是春风乍起、柳绽鹅黄的季节。
  许仲心里鼓荡着春风。从接受任务的那天起,他和时任长春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的杨德宏一起,带领大家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写下了数十万字的调查笔记,起草、修改了无数次报告,一次次向市委和省主管部门汇报,一次次奔赴北京,与新闻出版署相关职能部门协商沟通。向署领导同志汇报。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1988年11月2日,新闻出版署向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发出[1988]新出图字第1261号文件,正式批复同意成立长春出版社,并规定了出版范围:社会科学、科技、教育、地方风物、旅游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图书,属地方综合性出版社。
  1988年12月10日,中共长春市委办公厅长办发[1988]35号文件向全市县以上各级党委发出《关于成立长春出版社的通知》,明确规定长春出版社的性质、任务、方针。
  出版社成立起来了,但只有三个人,许仲和他的两位副职:杨德宏和李军。三个人面对的只有一张同意建社的批文,除此以外,一无员工,二无房舍,三无资金,是名副其实的白手起家。
  他深知筹建长春出版社的意义和自己肩负的使命。出版社成立伊始,他就把出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抓了起来。
  许仲将“走正路,出好书,重质量,讲效益”的12字方针,作为全社出版、经营的指导思想。要求全社同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好出书关,绝不能让政治上有错误和内容不健康的图书,流入社会;他坚持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依法办社,绝不做变相卖书号的事情;他要求全社增强竞争意识、经营意识,通过抓好出书选题、拓宽发行渠道、缩短印刷周期和活化资金运用等正当手段,提高经济效益,为出版社增加积累。
  长春出版社的工作人员都是公开招聘来的。新人聚合,互不了解,如何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尽快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战斗集体,这是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许仲深而思之的问题。他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经常找大家谈心,关心这些新人的成长,主动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顾虑和工作中的问题,并要求他们努力做到:“五互助”,即政治上互相关心,思想上互相帮助,工作上互相支持,业务上互相学习,生活上互相照顾。他还针对个别编辑出现不大尊重作者的思想苗头,明确提出编辑要虚心向作者学习,向专家请教,在同作者研究书稿时。绝对不能摆出“大编辑小作者”的架势。为了规范工作,许仲亲自拟定了《编辑工作职责》和《校对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度,使出版社的工作很快步人正轨。
  因为是新社,有些书稿的作者和发行人以为长春出版社刚刚成立,书稿奇缺,肯定会饥不择食;有的发行商还许以高利,将《从面相看女性》这样的书稿推向长春出版社。面对这些,许仲和两位副总编辑带领编辑认真审阅书稿后,坚决把住了关口,宣扬封建迷信思想的书,不能出;有色情描写的书稿,不能出,这样的钱不能赚。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正确,当时经许仲“毙掉”的书稿之一《从面相看女性》,后来在另一家出版社出版后便受到了查禁。
  “东欧事件”发生前,有一部很有价值的学术专著书稿投到长春出版社社科编辑室。时任副编审的王占通审稿后认为有价值,但须删掉四万多字有关介绍戈氏“新思维”和匈牙利经济模式的内容。作者不同意删掉。许仲亲阅书稿后,同王占通认真研究,表达了坚定的意见:要出版就必须删掉那部分内容,不删掉就不能出版。作者最后同意了出版社的意见。经删节后出版的图书反响良好。不久“东欧事件”爆发,这位作者几次来出版社致谢,感谢出版社帮助他把关。
  许仲常说,一个出版社,如果不能给一个民族留下精神财富,那还不如不办。他在坚决抵制有问题书稿的同时,积极组织全社人员,强化阵地意识,努力多出好书,促进文化繁荣。
  出版社成立后,许仲把记述吉林省模范共产党员黄永洲先进事迹的《创业·改革·公仆》作为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图书推出,用共产党员的形象为出版社定向。之后,又推出了描绘共产党员群像的《龙的脊梁》和《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等一批优秀的思想政治读物。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出版社建社仅一年,他们就出版了各类图书一百二十多种。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辅导》、《中国社会主义四十年》、《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前进》等一大批政治理论书籍;《唐令拾遗》、《信息光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动物适用药理学》、《大学生人格学》等价值较高的学术论著;《土地大辞典》、《中国法律大辞书》、《20世纪多国党政首脑辞典》、《敦煌遗书汉文卷编年》、《中国历朝帝王概览》、《金属材料管理知识技术手册》等大型工具书;还有长春作家创作的纪念长春解放四十年、反映长春历史的《丢在佛门前的屠刀》、《关东粮行》等长春版的特色图书。这些图书题材丰富,思想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品质优秀,展示了长春版图书的生命力,也为出版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长春出版社成立一周年的座谈会上,省委主管文教的副书记谷长春高度赞扬了长春出版社的创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号召全省出版界向长春出版社学习。新闻出版署和中宣部新闻出版局的领导同志也称赞长春出版社办得好。路子走得正,起步很稳,事业发展很快,扫黄中也没有出现问题,希望再接再厉,坚持方向,多出好书。
  长春出版社白手起家,经济上自负盈亏,不能不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但是不能只看经济效益而忘记了社会责任。这是许仲经常说在嘴上也落实在行动中的一个原则。
  有一天,一位著名学者送来一部书稿《唐令拾遗》。这是他历经数年的研究成果,曾投向多家出版社,都因订数不够而未能付梓。许仲看了书稿,觉得很有价值,他又交给两位副总编辑审读。三个人的意见不谋而合:这样的好书应该出!即使赔钱也值得!他们果断地接下书稿,选择最好的编辑着手加工,在很短的时间内使书稿问世,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出版社虽然为此贴补了2万元,但为国内相关研究填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