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做无愧于时代的新型编辑

作者:柳斌杰




  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以“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为主题,不仅抓住了当代媒体的新变化,也深刻把握了我们编辑工作的新视野。
  “大媒体”时代的“大编辑”,当然不是编辑本身之大,而是编辑的职业领域扩大了。任何传播媒介都需要编辑,编辑是传播活动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传媒领域的一个关键岗位。这一点是我们同行以及社会公众的共识。出版自由、言论自由是我们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我们要保证《宪法》所赋予的公民权利的落实。又不使公民这些权利的行使影响到社会的其他群体或其他公众的权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信息采编、加工、制作、传播的过程进行把关。这个负责把关的人首先就是编辑。我们这个时代的编辑肩负着对各种传媒载体所传播的内容进行把关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媒体需要编辑,音像、电影、广播、电视需要编辑,电子、网络、数字出版、移动阅读内容也需要编辑,这就使编辑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职业范围更加广泛,重要性日益凸显。今年年初在中国编辑学会成立15周年纪念大会上,我曾经讲过编辑三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文化责任,就是要把我们的文化传承下去,把当代的文化记录下来,留给后人;二是社会责任,就是编辑要对一个时代信息传播的后果和推广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处理;三是历史责任,就是要把今天广大人民群众所从事的伟大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历史真实记录下来。使千万年以后人们依然能够知道像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这样重大的事件,就像欧洲文化记录了文艺复兴的历史一样。
  关于社会和事业对编辑的要求,比方说专业修养、知识修养、道德修养、职业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大家经常提到的,我就不多讲了。但我认为在大文化、大媒体时代,作为一个编辑还要具备以下几方面新的素养。
  
  一、开阔视野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世界。每天生产的知识,传播的信息,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比拟的。编辑要根据时代所提供的广阔舞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开阔自己的视野。我曾经跟桂晓风会长交流,今天他为什么请来经济专家以及对外交流专家来给大家讲呢?就是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一些编辑由于视野的局限性,缺乏对外部精彩世界的了解。有的甚至于一生认识、接触的作者只有几个,掌握的知识就那么一点,无论什么选题都找那么固定的几个人,太受限制,出不了好的东西,所以大家要开阔视野。
  开阔眼界首先要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的伟大实践。实践不仅是物质财富产生的源泉,也是知识财富产生的源泉。我们编辑稿件,不只是摆弄那些文字,描绘那些图画,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实践。丰富的实践可以使我们得到在书本上,在编辑室所得不到的知识,会有另外的感受,另外的体会。这些感受和体会体现到文章中、书稿中、信息中,就无形中提高了这些作品的思想品位。
  其次要关注世界。刚才各位演讲者讲到很多东西,并不是中国自有的。比如互联网,我们有些人并不想要它,是被动地拖入互联网时代的;有些人不认识互联网,甚至不承认互联网是传播的工具,不知道互联网已经成为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无国界、跨区域、大容量,同任何一种传播方式比都处于领先的地位。你不承认行吗?今天出版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媒体、新业态在不断地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将会沿袭和扩大传统媒体所担负的社会功能,并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和新的平台,推动传播媒介的新革命。互联网就是一个信息的高速公路,至于这个路上跑的什么车,车里装的什么货,还是要靠我们所有的编辑、出版人去选择、生产、组织、传递。
  再次要关注时代,要找准历史的方位。不能拿今天的坐标衡量以前的事情,也不能拿以前的坐标衡量现在。历史长河是没有终点的,每一个人、每一代人只是这个历史长河中的一点或一段。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也只能完成我们这个时代的任务,我们这个时代的编辑也只能承担我们这个时代文化积累的责任。关注时代,关注世界,要求我们明确在这个时代里要做什么,应该给人们留下什么。假如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以后,我们的后人能够知道生活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做了些什么,那就是编辑尽到了的责任和完成了使命。
  
  二、崇尚科学
  
  今天,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之下,科学精神越来越少。不少编辑追风,赶时髦,为求得经济利益和快速成名而不顾文化缺失的后果,缺乏对文化价值的追求。帮助人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无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都是编辑以及广大出版人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就很难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文化、主流意识以及社会的主流生活。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觉得追求文化价值是革命时代的语言。不是的,文化的科学价值是任何时代都存在的。历史有历史的价值。今天有今天的价值。凡事有规律就有认识价值,这是文化价值的最高标准。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一切编辑工作中都要充分体现。不然我们的文化还会继续出现浮躁、炒作、跟风、低俗的问题,轻飘飘的没有文化品位的东西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创意产业没创意、文化产业没文化,内容产业没内容的现象要坚决改变。
  
  三、追求真理
  
  我们的编辑一定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像司马迁修史那样,敢于坚持真理,即使面对汉武帝那样一个强权人物,一个受过处分的历史学者也敢把汉武帝的劣迹记录在史书上。他如果不坚持真理,今天你能看到这样真实的历史吗?最近看望了几个老编辑,他们始终秉笔直书,敢于坚持真理,忠于历史。解放军出版社一位年过八旬的老编辑几十年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孜孜不倦为党和国家保存了宝贵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比如在“四人帮”横行的时候,有人要把不利于林彪的一些历史事实抹掉,这位老编辑不顾安危,坚决捍卫历史的真实性,冒着身家性命危险保存了珍贵史料。这就是党和国家需要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我们编辑就是要成为真正的历史记录者和见证者,真理的捍卫者。
  我们现在的编辑,尤其是在文化多样、竞争激烈、市场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更要经得起诱惑和考验,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四、坚持创新
  
  创新是文化延续的生命。事实上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创新。编辑的劳动是创造性的劳动,而不仅仅是单纯整理加工别人的东西。很多编辑在稿件的编辑、发表、出版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创造性作用,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历史上出现汉字的时候,“编”还是串竹简的意思,“辑”还是收集的意思,把竹简串起来的就叫做“编辑”。演变到现在,编辑既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名词;既是工作行为,也是一个职称、一种职业。它的内容已经大大的丰富了。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提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