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一个责任编辑的责任

作者:佚名




  有人说,责任编辑是园丁,不懈地对作品施肥浇水,促其百花齐放;有人说,责任编辑是裁缝,量体裁衣,为别人做嫁衣裳;有人说,责任编辑是美容师,作家作品经过编辑的修饰,熠熠生辉……我更赞成作者是父,“责编”是母,书是孩子的说法,只有健康父母的完美结合,才能优生优育,出版精品图书。
  
  一、身为责任编辑,就要无怨无悔,不辱使命
  
  何为责任编辑?简单地说,就是要对公开出版和发表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负直接责任的编辑。这种责任包括作品的政治、艺术、科学价值上的责任。合格的责任编辑都是奉献者,而不是索取者。他们把自己的智慧,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心血和生命,点点滴滴地融入别人的作品,无私地奉献给了社会。责任编辑通过编辑整理,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有价值的东西变成多数人可以享用的精神产品。
  责任编辑的使命是什么?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引领精神文化生活;是始终围绕国家的方针政策,担负起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文化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社会责任。在这个岗位上,责任编辑要不辱使命,就要忠于职守,无怨无悔。
  首先,责任编辑要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握时代的精神和潮流,明确读者对出版物的需求,主动地去引导作者,让先进的出版思想在作者的笔下得以体现。责任编辑应该在出版社总的选题大纲的统领下,有计划地、系统地组织出版一些具有指导性的图书和弘扬主旋律的出版物,教育人们懂得真、善、美,给人们展现光明的未来;要给人们以反对犯罪、扫除垃圾、驱逐黑暗的力量。
  其次,责任编辑要有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和观念,把经济效益放在正确的位置。强调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并非不讲求市场意识和竞争观念。并非不顾及经济效益。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编辑,是会把经济效益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的。没有经济效益,可能会使出版单位陷入困境,而失去发展的机会。而讲求经济效益绝非仅仅单纯追求利润,而是两个效益一起抓,了解读者需求,多出版双效书、畅销书、再版书。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责任编辑,还应该自觉地集思广益,具备职业性的创新能力,并以公正的态度判断事物,以敏锐的观察力辨别事物,准确地把握社会文化趋势和读者的文化心态。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的《<论语>心得》、《<论语>感悟》,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庄子>心得》,等等,既把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通俗地介绍给了老百姓,又使出版社收到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时代呼唤巨著,人民需要好书。为此,责任编辑要树立使命意识、角色意识、岗位意识、流程意识,与时代同步。无怨无悔地为出版事业尽心尽力。
  
  二、身为责任编辑。就要无私无欲,甘为人梯
  
  责任编辑要有不为名不为利,安于清贫,一心一意为别人付出的思想准备。寻找到了好的选题,物色到了好的作者,还要有好的编辑。作者送到出版社的作品往往是一块璞玉,要雕琢成器,需要编辑下一番精雕细刻之功。优秀的编辑,在琢磨中有设计、有追求,能让璞玉变得玲珑剔透、光彩夺目。有人说,作者功于采掘,编辑善于洗练;作者熟知矿藏的方位,编辑独具识宝慧眼;没有编辑的合作,璞玉难成美玉。在中外编辑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杨沫的成名作《青春之歌》,原来是出版社的退稿,要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龙世辉发现它是块隐藏在粗石中的良玉,带着稿子来到杨沫家,大自思想观点、篇章结构,小至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与杨沫一起讨论修改,《青春之歌》就不可能问世,杨沫也许不会成为知名的作家。苏联作家肖洛霍夫于1928年将《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当时的《十月》杂志编辑部时,编辑部的某些领导人草率地断送了这部小说的前途。后来小说手稿辗转到了列维茨卡娅手中,在她的努力下,《静静的顿河》终于在《十月》杂志上刊登了。在以后的年代里,列维茨卡娅为支持肖洛霍夫的创作和维护他的名誉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她很不愿意别人宣传自己。直到1961年她去世前,她才将写有她和肖洛霍夫往来情况及肖洛霍夫生活、创作情况的笔记交给了子女。这位默默无闻的编辑在世时虽鲜为人知,但她庆幸自己不仅亲眼看到《静静的顿河》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成功,而且亲眼看到了肖洛霍夫的几乎全部著作在苏联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放出光彩。
  
  三、身为责任编辑,就要默默耕耘,服务社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责任编辑要具备出好书、创名牌、服务社会的能力,就要从丰富自己,武装自身做起。首先,责任编辑要有很强的责任感。每一位责任编辑不仅要对自己编辑的每一本书负责,还要对书的作者负责,更要对书的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当然也要对自己负责。责任感强与不强,会毫不保留地体现在每一本书的质量上。
  其次,责任编辑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本领。遣词造句、语法修辞、更改病句、提炼观点都是责任编辑在工作中应该做到的。各类公开出版和发表的作品,有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文法有毛病的,一般说责任编辑都有责任。严格地说,出现这些错误,就是责任编辑的失职。责任编辑应该是个杂家,应该懂得各门学科的常识,掌握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熟悉掌握各类工具书和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印刷制版工艺,熟练掌握电脑操作运用,等等。责任编辑还要经常进行社会研究,接触各个阶层的人士,形成自己的作者群、读者群。要经常了解作者有什么想法。读者有什么期望,出版界的行情怎样。
  再次,责任编辑要耐得住寂寞。责任编辑的工作很琐细,很枯燥,为作者出主意想办法,对作品进行审读、修改、标题目、画版式、联系销售等,这些都是颇为费力费神而又费时的。作品在责任编辑手里至少要过三遍。第一遍粗读,看看作品的构思、框架、主题思想,看是否有出版价值。第二遍细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撰写审读意见。第三遍校读,就是付印前的最后把关。过目三遍,每一遍责任编辑都必须全身心地忘我投入,这就要求责任编辑要耐得住寂寞,要坐得住“冷板凳”。
  
  (作者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