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秦伯未的中医药期刊办刊特色探究

作者:沈伟东

生专号”,全面分析了当时国民日常卫生问题,比较了日本等国家国民卫生的情况,提出了详细的对策,这使他所办的期刊在中医界和社会大众中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2 期刊编辑方面
  秦伯未注重读者、作者工作,注重期刊整体策划,强化编读互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首先,秦伯未重视读者定位,明确以读者定位设计期刊,形成合理的具有不同风格的系列中医期刊。《中医世界》以中医界专业人士为读者对象,内容定位为交流中医药学术知识,沟通中医药行业信息;《中医指导录》则以促进中医教育为办刊宗旨,读者定位为中医初学者,以中医教学为主要内容,注重指导;《家庭医学杂志》则面向普通读者,传播中医药保健、医药知识;《中医疗养专刊》具有中医康复医学新探索的意义,同时以中医康复知识为重点,既面向病人,宣传中医疗养院,又面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康复知识,取得很好的办刊效果。而在办刊风格上,四个刊各不相同,《中医世界》具有学术气息,风格严谨;《中医指导录》则注重编读互动和交流,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家庭医学杂志》追求简便实用,文字简洁易懂;《中医疗养专刊》则学术与知识普及相结合,板块明确,内容丰富,深入浅出。
  其次,秦伯未重视以期刊为中心,团结具有较高临床和学术水平的作者队伍。盛心如、朱寿朋、吴汉仙、陈中权、许半龙、沈仲圭、李健颐等众多中医名家成为秦伯未编辑的期刊的作者。秦伯未不但积极组稿,还注重针对不同医家的学术特点组织重点选题,这既把期刊做出了特色,也推动了作者的临床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水平的提高,赢得了作者的支持,形成期刊良好的学术氛围。另外,秦伯未的作者队伍建设还注意突破地域性,注意刊用全国各地作者的稿件,这大大提高了他所编辑的期刊在全国的社会影响力。
  另外,秦伯未注重期刊策划,充分利用作者资源,组织重要选题,策划专刊专号,突出重点栏目策划,做到书刊互动。《中医世界》的创刊号(1929年6月)为“阴阳五行专号”,第四期(1929年12月)为“妇科病讨论号”,第七期(1930年6月)为“儿科病讨论专号”,第十期(1930年12月)为“仲景学说讨论号”,第十三期(1931年6月)为“中央国医馆成立纪念号”,第十九期(1931年12期)为“药物讨论号”等;《家庭医药杂志》结合家庭卫生保健知识,策划了“夏令卫生专号”、“儿童专号”等。这些专号以及一些重要栏目的内容还编辑成图书,在期刊上广为宣传,由中医书局出版发行,做到了出版资源的充分利用。
  再次,期刊经营方面,秦伯未以期刊作为宣传手段,使期刊成为经营中医药事业资源整合的平台。
  秦伯未在《中医世界》中刊登“谦斋医话”、“妇人月经病讲义”、陈昌顺记录的“秦伯未医案”,刊登他的书画作品和诗词作品,使他在中医界的声誉日隆,当时他才28岁。1933年出版的《中医世界》为他的弟子编辑刊登了“秦氏同门集”,把中医教育和期刊编辑相结合,切磋中医技艺的同时,也为秦伯未的中医教育工作做了良好的宣传。而《中医世界》为中医书局的图书宣传经营而创办,《中医指导录》为秦伯未宣传中医教育事业而办,《中医疗养月刊》为宣传经营秦伯未主持的中医疗养院而创办,这些期刊背后都有与中医药产业有关的经营活动作为期刊的办刊资源,期刊作为中医药经营的宣传手段,成为秦伯未经营中医药事业资源整合的平台,做到“书刊互动”、“期刊和中医教育互动”“期刊和中医院经营互动”,这种多种经营的做法,值得我们办刊借鉴。
  此外,秦伯未编辑的中医药期刊在广告经营方面也有特色,较早把期刊广告交给代理公司经营,从第十三期起,“所有广告部一切事务特请中国广告社钱睿君负责办理,嗣后如各界惠登广告请与中国广告社或钱君接洽为荷。钱君为广告界名宿,信誉久孚,必能使君满意也”(见《家庭医药杂志》第十三期)。秦伯未所编辑的期刊广告注重与期刊内容的结合,如“夏令卫生专号”就刊登了大量夏季常用药的广告,“儿童专号”则刊登了大量常用儿童医药的广告,广告与内容相得益彰。
  在期刊发行方面,秦伯未所办的期刊采取地区代理制,以期刊为依托,创办全国性的中医社团推销期刊。如《家庭医药杂志》采取的以新中医社为依托的分销办法,把期刊发行和学术传播结合起来,规定了刊社和分社(经销商)的责权利,形成有效的期刊宣传营销网络。而依托期刊的中医社团的社员,成为期刊社服务的重点读者,也由此构建了期刊社的读者“数据库”,团结了大量核心读者。
  
  三、期刊编辑和撰稿工作对秦伯未中医工作的推动
  
  秦伯未致力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1919年,秦伯未就读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与程门雪、章次公等同学。当时,名医曹颖甫、谢利恒、夏应堂、丁仲英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秦伯未聆听名医教诲,共同切磋岐黄妙术,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1923年毕业时,他已蜚声杏林,应聘为母校讲师。他刻苦钻研,勤于著书立说,几十年如一日,每晨6时许起床,伏案写作,对其学术专著进行不断的充实加工:并将前一天临诊体验及阅览心得,写成短文或医话。这些短文在多种中医药期刊发表,总结了他的中医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也记录了他学术发展的历史。他发表的中医行业发展的时评记录了当时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时代背景,他发表的书画作品、古典诗词反映了中医的博雅趣味,这些都为他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秦伯未主张开校办学,以发展中医学术、培养人才,致力于中医教育工作,组织编写各种适合当时使用的中医教材,编辑出版医籍,创办中医学社等。1928年与王一仁、王慎轩等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编著多种讲义,《国医讲义》(6种)、《实用中医学》(12种)。秦伯未于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为社会上的中医人员和爱好者学习中医提供指导。该社面向全国及海外侨胞,社员先后达千余人。中医指导社编印各种书籍和刊物以传授中医知识,交流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解答有关问题等。主要内容有:《中医基本学说》、《群经大旨(内经、金匮、伤寒论)》、《各种研究法》、《病理讲座》等。这种办学形式实为中医函授、刊授教育之先河。这些中医教育工作都与《中医世界》、《中医指导录》的编辑出版工作有紧密的联系,教材和讲义都在中医药期刊刊登,成为社员学习的材料,后结集成图书出版发行。秦伯未担任院长的中医疗养院成立于1938年,专门成立出版部,主编《中医疗养专刊》,积极探讨中医养生保健学和康复学理论、社会防疫理论,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指导疗养院工作。此外,在《中医疗养专刊》里,还刊登宣传广告,对中医疗养院的宣传比较详备,对研究当时医院规模、办院模式、诊疗特色、收费情况、宣传方式等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一些经营方法,值得现代中医药医院借鉴。
  总之,中医药期刊出版对秦伯未中医学术研究和l临床经验的总结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期刊出版,秦伯未为中医教育、中医医院管理、中医社会活动做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探索了出版传播对行业发展的推动:通过期刊出版,为期刊撰写稿件,秦伯未在中医界和社会大众中普及中医文化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