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北京奥运会报道中的媒介融合

作者:庹继光




  当前,媒介融合有着多重层面上的含义,但更多的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2003年,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归纳了美国五种媒介融合类型,其中之一便是策略性融合。它指的是所有权不同的媒介在内容上共享,比如分属不同媒介集团的报社与电视台之间的合作,相互推介内容,共享一些新闻资源。
  面对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机遇,媒介融合无疑获得了充分施展的平台,各种不同类型的大众媒介从各自独立经营转向多种媒介联合运作,尤其是在新闻信息采集发布上联合行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降低新闻生产成本。回顾2007年3月,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前夜,全国15家主要城市的市民报与百年奥运史上第一个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搜狐网联合组建了“全国奥运媒体联盟”:8月,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11家国内主要城市的市民报则与腾讯网联合组成“捷报奥运联盟”;此外,TOM在线先与湖南卫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随后与28家平面媒体、16家电台携手启动“28+1奥运报道联盟”……许多新闻单位内部也在抓紧奥运会报道的媒介融合,传统的报业集团麾下的报网互动自不待言。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与国际奥委会签约,宣布CCTV的新媒体平台CCTV,eom成为北京奥运会官方互联网、手机转播机构。这也使中央电视台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台、网络和手机多平台联动的优势,联合最广泛的新媒体合作伙伴,确保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报道奥运。
  北京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首次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独立转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列入奥运会转播体系的一届奥运盛会。因此,拥有新媒体参与的北京奥运会报道活动,对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将产生里程碑意义。
  
  媒介融合:策划功能成为核心
  
  媒介融合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源共享、降低成本。从新闻报道的实践而言,促成资源共享固然要通过采访、写作、刊播等一系列活动,但针对北京奥运会的特殊情形。策划的作用要超越这些具体操作的环节,成为北京奥运会报道最核心的部分,而能否高质量完成策划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将考验编辑的水准——在我国,新闻策划的责任往往加于编辑人员。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对“策划”的解释是: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脑力的理性行为,是针对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作提前的决策。换言之。策划是找出事物因果关系,衡度未来可选择的途径,作为目前决策之依据。亦即策划是预先决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谁来做。在我国体育报道发展进程中,策划首先被报纸所采用,当时仅仅是为弥补信息量的不足而采取的技术性举措,最初的体育新闻策划。无论是媒介事件还是报道策划,其目标是填补体育版面,使其内容更加充实。随着传播手段的极大丰富,国内媒体所获得的体育资讯迅速增加,信息短缺不再是制约报纸体育版面、电视台和电台体育节目的瓶颈问题。但策划的作用并未因此而削弱——在体育信息逐步丰富的阶段,策划的功能反而愈显突出。这是因为在信息时代,独享新闻资源已经不现实,立足于共享新闻资源的媒体竞争,必然要求媒体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和利用,使之彰显出更深的意义,最终能区别于其他媒体。而这一系列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策划,可以这样说,策划直接促使新闻竞争上了一个台阶。在我国,体育新闻的竞争通常比其他新闻门类更激烈,因而也使得新闻策划的价值更加突出。
  人们普遍认为事后的稿件处理、加工等程序性工作已经不再是体现编辑实力和水准的核心工作,当前,编辑在信息传播流程中的功能明显前提,他们不仅担负着对记者采访成果即稿件、作品的筛选和处理工作,更有责任为记者的采访活动提供各种指导,促进整个信息传播活动顺利开展——在某种意义上,策划已经成为编辑的核心工作,最能体现其竞争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编辑策划功能,比单一媒体的体育新闻策划更多了一重意义。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传媒记者各有其职业习惯、个人爱好等特点,他们的采访、写作活动必然体现这些特点,不免出现稿件选题、内容、格式等方面不对路的情形。在这个时候,编辑有责任提前介入信息传播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选题、采访等方面的引导,指导采访者按照传媒的定位、风格等要求完成稿件的制作,实现信息传播的目的。
  北京奥运会期间,海量的信息将是各媒体必然面临的共同现实,对于这届在家门口举办的奥运会,我国传媒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采访机会,拥有了更充足的信息资源,加上有各种形式的媒体联盟及合作,可以肯定所有的传媒都不会缺乏信息。在此情形下,各传媒编辑人员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是通过有效的策划,明确奥运会新闻采访的方向,使采访活动最大限度彰显其价值,避免无效采访带来的信息浪费,在此基础上为记者采写稿件、制作节目等提供操作层面的引导,从而使海量信息被有序整合,纳入传媒报道的有机整体,真正成为受众欢迎的有价值的信息。
  
  媒介融合:有效整合媒体形式特长
  
  策略性媒介融合的核心是信息共享,但这并不意味着参与合作的传媒都以同样的信息内容、甚至完全相同的稿件、节目形式示人——雷同的信息只会导致信息的巨大浪费。媒介在合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有所分工,以最大限度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
  媒介融合的基础性前提,是不同类型的媒体各有其特色:平面媒体如报纸,通常被认为是比较典型的内容提供商,它在信息内容的制造、处理方面被公认为具有一定优势,但其印刷媒体的特性又使其在渠道提供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相反,新媒体一般被看作优势的渠道提供商,其快速、信息海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等特点,使受众可以很便利地获得信息,但它们在信息内容制造方面尚难拥有足够的独创性;电视作为电子媒体的代表,拥有画面、声音和文字三位一体的信息传输通道,能够最及时、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原形,这一优势在体育传播领域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但电视也有自身的缺陷,那就是移动性较差,而且在表达深度内容等方面不如平面媒体。
  北京奥运会报道把坚守各种媒介形式的特长作为出发点,简单而言就是发扬报纸在表达思想、深度等方面的优势,充分运用新媒体实现各种层面上的互动,让电视在传递比赛现场信息等方面大展拳脚,促使奥运会信息传播活动缤纷多彩。但是,媒介单纯挖掘自身优势,尚不足以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占据很大的主动,只有深刻认识到媒介融合的战略意义,自觉嫁接不同媒介类型的特色和长处并灵活运用于实践,才能成为奥运报道的赢家。
  过去二十余年,我国报纸在奥运会报道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套路”,在注重赛事现场性报道的同时,运用言论强化内容深度,借助热线等活动提升读者的参与性。在北京奥运会报道周期内,手机报、博客等形式则成为报纸吸收其他媒介优势的主要形式:手机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报纸在时效上远远落后于电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