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谈数字化出版内容加工形式及实质的转变

作者:蒋 青




  21世纪,出版业正在不断超越传统书、报、刊等纸质出版的范畴,进入数字出版和跨媒体出版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出版社对跨媒体出版的认识和行动还处在启蒙和尝试阶段。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国内大型综合性出版社,目前正以数字出版为契机,在内容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探索跨媒体出版过程中的相关标准、技术、内容加工等问题。
  高等教育出版社内容管理系统是集多种媒体内容的加工、生产、标注、管理、发布于一体的内容生产和内容管理平台,初步建立了基于XML语言的新的图书内容加工方式,以实现一次内容加工,为多种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应用服务。
  在数字化出版事业的进程中。编辑工作转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现。编辑的“角色”悄然发生着变化,即从教材内容加工者,逐步转变成教材内容与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在数字化出版过程中,编辑最关键的工作就是对XML文档进行内容拆分。所谓内容拆分,就是要求编辑将图书中的重用单元标识出来,比如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经典的定义、定理,一道精彩的例题,一张常用的图片,一段仿真动画。一段视频等,都可作为一个重用单元进行拆分,再将拆分出来的重用单元进行适当的标注,使这些重用单元成为资源,能够被使用者快速、准确地检索出来,并且能在这些资源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和二次创新,以达到按需出版(POD)的目的,即出版单位可根据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定制化地提供同一内容的不同介质的出版物。
  相对于传统的图书编辑工作,数字化出版的编辑加工,有一些实质性的转变和根本的不同。
  
  一、数字化内容加工形式的转变
  
  采用一种新的编辑形态,就意味要出现相应运作方式的变更。在内容管理系统中,编辑工作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从传统的纸介质办公转变为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办公。由于传统的编辑、出版和发行的配套运作已相对成熟,整个流程比较固定和规范。所以最初的变革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从长远角度来讲。内容管理系统中的编辑数字化操作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便利性。
  
  1、工作模式的先进性
  内容管理系统搭建了一个作者和编辑协同工作的网络平台,在平台的虚拟工作区中,作者、编辑、审稿人员、版式设计和封面设计人员等可以进行各自的工作并互相进行沟通,这意味着将基于信息化技术来重组、优化生产流程。
  
  2、加工操作的便利性
  编辑将通过内容管理系统提供的编辑器对稿件进行编辑加工并对稿件进行流程管理。这包括对原稿的编辑加工,也包括对排好版式的大样文件进行编辑审核和校对。每一流程执行完毕,自动进人下一流程。每位编辑均可直接在联网的计算机上进行修改,计算机会通过设置不同的颜色来标志不同的审稿级别并自动显示稿件加工痕迹。内容管理系统为各环节操作人员设置了具体的权限级别,如一审、二审、三审等。终审完毕后,稿件可进入到排版、内容集成、发布等环节。
  加工书稿时,为了保证稿件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先进性,编辑可利用内容管理平台网络的巨大信息资源库。对文稿中的资料数据等关键性内容进行查询和确认。此外,数字化操作所特有的格式自动检查、统查、统改、编号顺改、跟踪操作等功能,将使加工效率和准确率大大提高。
  数字化加工后的书稿,既可以按照传统的模式印刷成纸介质出版物,也可以自动生成电子图书,与此同时,它的内容可以被重新拆分、集成和再创造,从而实现资源的多次利用和多种介质形式的发布。
  这些转变仅仅是编辑的加工工作模式从纸介质转移到计算机的形式的转变,而要真正实现跨媒体出版,仅仅做到形式上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更核心的转变是要对数字化后的内容进行拆分与标注,以达到一次内容加工,为多种内容表现形式、多种应用服务的目的。
  
  二、数字化内容加工的实质性转变
  
  数字化出版不仅是简单地将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动画、软件、音/视频等全部数字化,而且需要将采集到的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储存在各个学科的资源库里,以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对XML文档进行内容拆分与内容标注,这也是实现跨媒体出版的关键步骤。
  图书内容拆分关系重大,它直接决定资源能否重用、重用频率和价值的高低。内容拆分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拆分的内容必须有重用的价值,即能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创新。第二,为了使拆分的内容能够重用和进行知识创新。内容拆分必须以知识点为单元。拆分出的内容需要保持学科内容相对完整,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即可,切不可求大、求全,将图书的整章或整节作为重用单元来拆分。因内容拆分过粗,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第一,不利于资源重用,资源重用是基于知识点,而不是知识模块或原始章节;第二,不利于内容重组和再次创新。原始章节通常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包含较多内容,重用时也会因原作者的痕迹太重而无法达到使用者再次创新的目的;第三,不利于进行内容标注工作,内容过多不利于提取标题和关键词,也不利于概括知识点。当然也不宜将图书内容拆分得过分细致,若把每句话都作为重用单元的话,也同样没有价值。拆分不当的重用单元很有可能要返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内容拆分不仅要求编辑对重用单元的地位和作用有正确的估计,更要对其可使用的范围和形式有准确的把握,这些要求具体体现在重用单元的选取及内容标注中。
  做好内容拆分后,还需要对资源进行内容标注工作,以使得资源能够顺利入库,为重用和检索做好必要的准备,其目的是为了快速查找和重用资源。因此,内容标注的原则是:第一,分类准确、合理;第二,关键词提炼既要精、准,又要全面;第三,所选的标题和关键词要符合普通人的检索习惯。
  图书内容拆分与标注的计算机实现操作虽然非常简便,但内容拆分颗粒度的掌握和填写相关信息的准确性是内容拆分与标注的关键,这无疑提高了对编辑的要求。它不仅要求编辑有深厚的学科基础,还要求编辑对本学科有全面的把握能力,甚至跨学科的驾驭能力。目前内容管理系统中所涉及的图书标注主要为知识单元标注和多媒体素材标注两类。
  
  1、知识单元标注
  教学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挖掘教材中的精品教学内容。作为教材出版社,教材产品是我们庞大的原始资源,但是如果这些产品以分散的状态存在于货架或仓库中,其价值就只局限于自身单独地被使用,而精品教学内容原本就在每本纸介质教材中,读者为了获得一些例题、案例等,就可能要把一本书买回家,通读全书后才可能发现所需要的内容。而且,不同教材之间的知识点,存在着很多可比性,如果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置于资源库中。则可重新组合以产生聚合效应。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编辑需要对数字化后的教学资源进行知识单元标注。依据内容管理系统中规定的标准,对书稿中可以重复利用的知识单元,按照不同的类型,放人指定的资源库中,如定义、概念、名词解释、例题、习题、案例、实验等。通过精品内容的资源整合,可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通过查找、搜索、相关知识链接等功能,对各个分类明确的知识单元进行反复多次的利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创建个性化的选择组合方式。这就像是把饭店传统的“点餐”变成了“自助餐”一样。更符合现代生活快节奏、高效率的“口味”。
  
  2、多媒体素材标注
  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具有可视化强,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等特点,可提高教学质量,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对于一本数字化加工后的书稿,其通过网络发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使书稿内容和多媒体资源有机结合,使读者看到立体化的动态教材。所以,编辑需要从多媒体资源库中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如图片、Flash动画、音/视频资料或PPT文档等,导人数字化教材的相关位置中并对多媒体资源进行内容标注。多媒体资源的集成和整合,减少了各部门重复开发的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拓展了资源的利用空间。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规模大,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和挖掘教学资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内容管理系统盘活了我社传统出版流程中“静态”的教学资源,把它们从各个分散的部门“唤醒”,按照科学的分类、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格式,置于内容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管理,这些资源可以为图书出版、网络出版、电子出版、学科网站等反复利用。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并实现提高生产水平及效率,增强高教社为广大师生提供集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的最终目的。
  虽然内容管理系统的研发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对于广大编辑们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但我们欣喜地看到“内容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的宏伟画卷已徐徐展开。这幅画卷将使我们的生产水平和集成服务的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