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臻
秋庭肃肃风飕飕,寒星列空蟾魄高①。
搘颐静坐神不劳,鸟巢无端吹布毛②。
|
|
[作者简介] 遇臻(?-996),北宋浙江婺州齐云山僧。俗姓杨,越州(令浙江省绍兴市)人。嗣法于天台山德韶国师。道行与诗文均有名于当时。生年及其他事迹不详。
[说明] 这是一首很简短的七言绝句,更是一幅很精致清秀的静物写生画。暮秋时节,庭院是那么荒凉萧杀,飒飒秋风吹过,闻其声而不见其形。星月高速寒冽,老僧人支颐默坐,只有鸟巢中落下来的羽毛在夜风中轻飘。词藻是美的,韵律是美的,意境是美的。然而,老僧人的心田恐怕也像秋天一般萧索、孤寂、凛冽、飘摇吧。这才是作者写诗立意之所在。
[注释] ①肃肃:肃瑟萧条貌。飕(sōu):象风声。蟾魄:即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故常以蟾为月的代称。魄通霸,本指月始生或将灭时的微光,故亦常以魄或霸代称月亮、②搘颐(zhī yí):支着下巴。搘为支或拄,颐即下巴。鸟巢句:源出一个著名的佛教故事,鸟巢(?-824)系唐朝浙江名僧,原名道林,杭州人。九岁出家,二十一岁于荆州果愿寺受戒。入京都拜高僧道钦门下。南归故乡,于秦望山大松树上结巢而居,时入皆称之为“鸟巢禅师”。诗人白居易守杭州,时相过从,备极尊崇。卒后赐谥为“圆修禅师”。布毛亦系唐朝杭州僧,原名会通。唐德宗时曾任六宫使,后乞为僧,受业于鸟巢禅师,一日欲他往另求佛法,来辞鸟巢,鸟巢禅师说此处亦有佛法,何必去,说罢从身上拈起布毛吹之。会通遂悟,故人们便称他为“布毛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