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鹤

 

克文

  旦过晚应宿,山堂任去留①。

  孤云能自在,只鹤更优游②。

  榔栗开青眼,袈裟伴白头③。

  未明西祖意,萍迹漫悠悠④。

 

 

 

 

 

  [作者简介] 克文(1025-1102),北宋江西靖安宝峰寺僧。字云庵,俗姓郑,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县)人。本习儒业,年二十五始出家,参黄龙慧南,继为法嗣,颇受慧南信任赞赏。其后历主南宁报宁寺。庐山归宗寺等名刹。元丰间(公元1078-1085年)宋神宗赐号“真净禅师”。他博学多才,儒佛兼通,既精禅理,亦擅诗文,甚得诗人黄庭坚等辈的推崇。著作有《云庵语录》及诗文《禅藻集》。

  [说明]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的题目本身就是一个比喻。作者把自己比作孤云野鹤,愿去追求优游自在的生活,充分地表现了作者淡薄名利,超尘脱俗的高尚情怀和崇尚自由、彻底隐遁的坚定决心。诗写得通俗明了,亲切柔和,富于真情实感。

  [注释] ①旦:本意指早晨,天亮。此处指白天。山堂: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转义为山上寺庙的正中大堂。②自在:安闲舒适貌。只鹤:单独的一只鹤。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③榔栗:槟榔和板栗。均为树上结的果实,富有营养,为隐居僧人常食之物。青眼:喜悦时眼睛向前正视,黑眼珠在中间,与“白眼”相对。青指黑色。《晋书-阮籍传》载“籍又能为青白眼”。后常因此用“青眼”表示对人的尊重和喜爱。袈裟:梵文音译,意为“不正色”、“坏色”。僧人所穿法衣规定不许用青、黄、绿、白、黑“五正色”和绯、红、紫、绿、碧“五间色”制作,只许用铜青、皂泥、木兰三种“不正色”(亦即“坏色”)制作,故此便用袈裟(即“不正色”、“坏色”)称佛教徒的法衣。④西祖:指佛祖释迦牟尼。因其家乡古印度北部在我国的西面,故中国的佛教徒常称其为“西祖”。萍迹:亦作萍踪。浮萍生长水中,漂泊无定,无根无系,因此称无定的行踪为萍迹或萍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