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传
幻化皮囊卜处迁,掩骸见塔倚之颠①。
痴呆卖尽元无物,奸巧于今不值钱②。
得入涅盘常自在,待居寿藏已安然③。
若人问我春秋事,虚度七十有三年④。
|
|
[作者简介] 庆传(1625-1711),明末清初建昌云居山上方庵僧。字茂如。俗姓刘,建昌(今江西省永修县)人。出身名门望族,而不受成业,立志慕道。年十五,礼云居山仰天窝恒修禅师出家。受戒后拜访高僧名师,瞻礼名刹大寺,遍历江南二十四大寺,道与日进。年二十五,本师圆寂,急返奔龛。建塔葬师灵骨,结茅守制三年。于时苦研经典,穷究佛义,识见大增。年三十,定居仰天窝,计划复兴。师祖年迈,传公又受命兼管仰天窝分支瑶田寺。广求外缘,大兴土木,仰天窝、瑶田寺面貌涣然。师乃退居,于云居山西建上方庵,建殿置田,亲自主事。传公乃为仰天窝、瑶田寺中兴之祖,并为上方庵开山祖师。清圣祖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传公年逾七旬,于上方庵右侧择地为塔院,由传公曾孙狮裔主持,预建寿藏。传公乃自撰塔铭,预嘱后事。又十四年,传公寿终顺寂,葬塔院。子孙六代四十余人为立石建碑,刻公自撰塔铭,其墓塔与碑今俱存。
[说明] 僧人圆寂,或全身入塔供奉,或灵骨入塔安葬,一般都会请人作墓塔铭文。所请者大多为同代名士文豪,以求光耀。自唐以来,如韩愈、白居易、苏轼、张商英、宋濂、钱谦益等大家,多有僧塔铭文之作。传公却不管这些,乃预先自撰塔铭,可见是位不计世俗虚名,但求我行我素的有道高德。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传公年已七十有三,以为时日无多,乃自选地址,命徒子徒孙为自己预建墓塔。偏偏像传公这种豁达洒脱之人,天假永寿。塔峻,自撰塔铭亦成,传公安然无恙,身轻体健。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世寿高达八十七岁,传公无疾而终,此时墓塔与塔铭方派用场。这首塔铭是一首写得很成功的七言律诗,无论韵律、平仄、对仗,都合辙如律,中规有矩。尤其诗文诙谐活泼,幽默生动,把一个毕生献身兴复云居山各寺的高僧,一个贯通经典训徒有方的大德的崇高形象突显出来。
[注释] ①幻化:变化。通常婉称人的死亡为幻化。皮囊:亦作臭皮囊、皮袋、臭皮袋,指人的躯体。卜:选择。迁:指掩埋。巅:山巅。②痴呆句:谓人除去痴呆之外,乃一无所有。此处痴呆乃指人一生中沉迷于种种欲望之中不得清醒,卖尽乃用尽、花尽之意。此乃传公对自己生平总结的极自谦极豁达的说法。③涅盘:梵文音译。意译为灭度。谓脱离一切烦恼,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后专称僧人之死为涅盘。寿藏:生时预营的墓穴。也叫生圹。④春秋:年龄。《战国策?秦》五云“王之春秋高,一日山陵崩,太子用事,君危于累卵,而不寿于朝生。”即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