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为什么不买慈善晚宴的账

作者:王乾荣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慈善事业,刚刚起步,人们,尤其是富人的慈善意识,很不成熟。这从“中国一欧洲青年经理项目”发起的为中国孤儿募捐晚宴的景况,可见一斑。
  晚宴近日在北京君悦大酒店举行,饭很简单,“吃”只是形式,所收每座600元的钱绝大部分是要捐出的。《北京晚报》说,很多国外企业出席晚宴,却不见一家中国企业。募捐负责人安娜就此现象回答记者说:“这是一种文化差异。”
  文化的内涵很广,也有点缥缈。具体分析一下中国大款的“慈善心态”,不无意义。
  别看中国企业拒绝这样的晚宴,老百姓一定记得,它们的一些法定代表人对在电视上的热闹捐献,却是争先恐后的——在雷鸣般掌声之中和大字企业名称横幅之下,他们高举着放大的支票亮相,好不洋洋得意。这是揣摩透了一些人心理的颇富“中国特色”的捐献仪式。大款们是出了一些钱,也想帮助人,然而这种广告色彩和优越感,却颇令被救助者不大自在。慈善乃是义举,是不求利益回报的。不要默默无闻的晚宴,而要露脸显扬的晚会,这是对慈善的认识误区。当然人们会记住行善者,但是刻意邀功扬名,中国话叫“结善缘”,慈善就略有变味了。拥有亿万观众的电视上慷慨捐献的企业代表,风光过后却不见践诺,就更令人鄙夷。毫无悲悯之心,却有欺诈之意,不光是借慈善做广告和出名的问题,更是对公众的亵渎,对善良的强奸,对弱者的残忍。我把这类人称为骗子和无赖,不为过吧?谁能指望这样处心积虑作秀欺世盗名之人,会出席慈善晚宴,不事张扬地真心救助弱者和不幸者呢?
  中国一些企业更乐意向谁捐款?一是官方:《北京晚报》11月29日报道,陕西一国有炼油厂“出于感激”,近日向追回本厂被而去年这个厂也给过所在市的公安局100万元。二是明星:比如前几年,南京一国营企业锦上添花赠给亿万富婆演员刘晓庆价值20万美元的别墅一套,也是说“双方自愿”,他人无权干涉。有钱而一心取悦于权力和向艺人献媚者,能知道什么是慈善?还管得着没书念的孩子、没钱治病的残疾人吗?更别说,让他们悄悄地忍痛“割肉”、“出血”了。
  也有一些私企大款向“希望工程”、灾区等捐了巨款,为家乡出巨资修了桥筑了路,切实做了些善事,只求心灵的慰藉,没想要什么回报。“上面”扬善,公众感动,受益者感激,让他做“慈善大使”,甚至给他塑一座纪念像,都在情理之中。可“上面”对此惯常的“报答”是,送一顶“红帽子”。这总令人有“交换”的感觉。权位和光鲜显赫身份,对一般人都是巨大诱惑。出了钱可得如此好处,在这样扭曲慈善崇高内涵的意识影响下,一些心怀叵测的大款热衷的是以钱谋位、要权,再去方便地捞更多的钱,鲜有光顾那样“寒酸”寂寞的慈善晚宴者,便是必然的。
  热衷于慈善。说到底是一种文明信仰。我们必须在慈善事业的宣传、修炼、实践方面作出巨大努力,乃至于建立必要的制度保证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