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0期

读书人的事未必都体面

作者:宋志坚




  
  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做“跑职称”。几乎就冠冕堂皇得很,不像人家当官的跑官,躲躲闪闪扭扭捏捏,即使跑成功了也不敢坦言自己曾去跑官。毫不掩饰地“跑职称”的,或许还有一种潜意识,认为跑职称不是跑官,不是为了向上爬,只是为了能得到一份属于读书人的尊严以及因为职称而可能得到的某些实惠。
  不久前《文汇读书周报》有篇文章说到这样一件事。有一篇5000多字的论文,包括小标题在内,原封不动地从一本叫《井中奇书考》(作者陈福康)中剽窃而得。事发之后,剽窃者打电话向陈福康“解释”说,她是为了评职称才做此事的。听这位剽窃者的口气,为了评职称,似乎连剽窃也变得体面起来,甚至还忘不了告诉被窃者,她已如愿以偿,评上正高职称了,好像还等着人家对她说可喜可贺呢。
  于是下意识地想起孔乙己的那一句名言: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读书人能有自己的一份矜持和尊严,是因为他们不像政客那样会玩弄权术,不像市侩那样会投机钻营,也不像市井泼皮那样会刁钻耍赖,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所谓“君子固穷”而“不堕青云之志”。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是读书人的事,不管怎么乌七八糟,也都情有可原以至圣洁无比,连历来为国人所不耻的“偷”与“盗”,也一起变得体面起来。你可以说,那些跑职称的读书人,很可能是受了人家跑官的启发,那些为职称而剽窃别人成果的读书人,很可能是受了那些为升官而贪天之功虚报政绩的政客的影响,遂有“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的心理失衡,于是有如法炮制如出一辙的手法,却很难说此二者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读书人的洁身自好,其实也是相对而言的,不可一概而论。他们与官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读书做官似乎历来就顺理成章,即使评了职称的也还可以当官。上帝并未赋予读书人特别高尚而且一成不变的品格。翻翻中国的历史,那些最会看风使舵投机钻营的人,那些整读书人最狠毒最下流最卑鄙的人,例如古代的秦桧现代的康生,恐怕还正是读书人。当然,爬上去了的读书人,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换,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读书人,但他们的下流卑鄙和狠毒,很难说不能从还是读书人时的他们身上找到影子与踪迹。谓予不信,不妨看看《儒林外史》,那里面的读书人,似乎也并不那么令人肃然起敬。
  孔乙己因为“窃书”而被人打断了腿,他的那句“名言”也随之成为一种笑料,笑过之后还有些许同情。他的“窃书”,只是因为他的穷困潦倒,而且,他也确是为读而“窃”,并不想将书变换成铜板。在他面前,现在的某些并不穷困潦倒的读书人,还得自愧三分呢。
  [宝宝乖乖荐自《南方周末》2005年7月28日/蒋跃新图《“三板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