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0期

做局与搅局

作者:孙玉祥




  所谓做局,就是想方设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制造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局面来,然后以此获利;而所谓搅局,当然就是把人家精心设计的局面打破。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皇帝的新衣》了。两个骗子结伙去骗那喜爱好看的新衣服胜过一切的皇帝。他们告诉皇帝,“我们织出的布美丽得无法形容。用我们织的布做成的衣服,那些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的人以及愚蠢的人是看不见的。”于是皇帝将他们要的东西都给了他们,他们就赤手空拳地在皇宫中玩起了空手道。那些奉命去查看进度的大臣,虽然什么也没看见,可都去告诉皇帝那衣服做得如何如何美丽。最后,皇帝自己去看,自然是什么也看不到,“难道我是蠢人?难道我没有资格当皇帝?”这么一想,他马上表态:“我非常满意。”局做到这种程度,可谓天衣无缝。问题是,皇上的部下趁热打铁,说:“过几天举行游行大典的时候,殿下务必要穿用这个布做的衣服。”在游行的时候,搅局的人出现了。一个小孩子突然叫道:“皇帝什么也没穿呀!”
  故事没有讲这个小孩后来的结局,不过,另一个故事却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当年,为了驳斥西方对苏联集中营索罗维茨中犯人得到非人道待遇的“无耻谣言”,苏联当局决定让文学大师高尔基亲自到集中营视察,得出结论。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索罗维茨岛,犯人们似乎在黑暗的深渊中看到了一丝微微的亮光。然而,在克格勃的精心安排和导演下,集中营呈现出一种“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的安乐局面,这就是所谓的“做局”。可是,很快“搅局”的人出现了:在大师去儿童教养院参观的那个下午,一位14岁的男孩子突然冲出了人群,他来到了大师的眼前,说:“你听着,高尔基,你看见的都是假的。”而后他和高尔基密谈了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后,大师老泪纵横地从教养院中踉跄而出。第二天,大师离开了惴惴不安的索罗维茨岛。第三天,说真话的男孩子被枪毙了——这就是“搅局”者的下场。
  当年,我在中学教书时,经常有上面的人下来听“公开课”。上课的老师为了给上面一个“好老师”的印象,一般都会先“做局”。怎么做呢?老师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老师提问时都要举手。如果你没思考或不能回答,那你手就举得低一点;如果你思考了,并觉得自己有把握回答,你就举得高点。可是,这样的“好局”还是给一个“坏学生”搅了。举手时,他举得最高,叫他回答时,他却一脸傻笑,说自己“不知道”。当老师问他“你不知道为什么举手?”时,他实话实说:“不是你叫我们知道不知道都要举手的吗?”当然,结果是这个搅局的家伙后来“因故辍学”了。
  做局,一般会获得信任奖金什么的,而搅局者却常常受惩罚甚至被枪毙,这实在是一大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