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王府”与“内有新衣”

作者:彭友茂




  每天看报、上网,都能读到一些很有意思的社会新闻,这不,最近,中原某地一王姓局长给自己的住宅起名“王府”一事,被媒体传得沸沸扬扬。
  人,大都有一种炫耀心理:当了官,掌了权,入了党,提了干,抑或获奖、中奖,出了名发了财,总之,有了好事喜事令人兴奋的事,总是有意识无意识地想把动静弄大一点,扩大一点影响。记得当年我拿到高考录取通知书时,尽管考中的是一所很一般很没名气的学校,可因为我是全村诞生的第一个大学生(附近村里也不多),所以还是颇为自豪,恨不得让“彭家老三(我兄弟仨,排行老三)考上大学”的消息,插上翅膀,迅速传遍大街小巷,让全村人“幸福着我的幸福”。
  由己推人,想必王副局长也有这种炫耀心理,且远甚于活了大半辈子连个蠓虫蛋大小的官也没混上的我辈。在他看来,自己姓王,自己的住宅当然就是王宅。王,既是《百家姓》里的一个普通姓氏,同时也是人文环境里极不普通的国王之王,帝王之王,王权之王,王位之王,王储之王,王朝之王,王法之王,王子之王,王侯之王,王公之王,王爷之王,王孙之王,王牌之王,占山为王之王,打一擦边球,幽上一默,效仿一下古代官吏、贵族,将自己的住处名之曰“王府”,风光上一把,一没犯法,二没违纪,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他甚至还会想,那些不姓王的干部,骨子里也未必没把自己的住宅当成“府”,只不过,他们行事过于谨慎,没敢公开把“府”的名号打出来而已。
  再说,上天毕竟没恩赐给他们这么一个上好的,绝佳的,通俗易懂又博大精深的“王”姓,所以,就是他们想打擦边球把自己的住宅称“王府”也办不到。
  站在王副局长的角度看问题,倒也是:打一下擦边球,就能让自己的住宅蓬荜生辉,就能使蓬荜生辉的住宅的主人于无声处美美地沾了一下自己姓氏的光,顺风顺水,何其惬意。再说,住宅大门上有了“王府”这一醒目的标识,本部门、本土人士也好,外地人士也好,若是有需要登门拜访的,需要和领导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联络感情的,前往的话,不就省却“众里寻它千百度”,一目了然一步到位了吗?若没有这一醒目的标识,自己的住宅泯然众“宅”矣。那样的话,要给前往者增添多少麻烦,带来几多不便呀。相比之下,还是有这一标识好。王副局长的这一做法,让我想起了一则笑话。过去有个大字识不了一箩筐的破落地主,平时难得有体面的新衣服作为外出的行头。这一天,他终于有了一件新衣服。可面对这件新衣,他很是矛盾:有心穿在外面显露一下,怕弄脏了;穿在里面倒弄不脏,他又生怕别人不知道。于是,他出门时把新衣服穿在里头,请人写了一张“内有新衣一件”的纸条别在外衣上,觉得这样两全其美。他走出家门不久,身上的纸条被风刮走了。这如何是好?正在他焦急的时候,他发现不远的墙角处,正有一张写着字的纸条躺在地上。喜不自禁,他赶快从地上捡起来别在身上。谁知,他所捡拾的这张纸条,不是他原来那张,这张上面写的是:行路人不得在此大小便。
  结果,所有看到这张纸条的人,都笑弯了腰。
  笑话归笑话。那位王副局长给自己的住宅起名叫“王府”,此举虽含有一定的笑料,但它并不是笑话,或者说它是一则让人笑不出来的笑话。对于王副局长本人来说,他尽可以如上面本文作者所分析的那样想,以为这样做只是好玩,“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我们劝他静下心来好生想一想,想想自己这一举动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不妨挖挖自己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乃至“帝王情结”,也不妨问问自己朝思暮想的,是“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呢,还是心之某一角落,只围着自己和小家庭只围着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打转转?对众多读到、听到这则社会新闻的“受众”来说,我劝大家不可浪费了这一资源,即不可读完听完了就一笑了之。不妨睁大眼睛看一看,让大脑多想一想;看看、想想,附近,周围,还有没有,还有多少孙科长、李局长、赵县长、钱处长等“长”字号人物,像“王副局长”一样,夸官亮职很在意,摆谱造势很在行,一要他们拿出点踏踏实实干工作的真本事,任劳任怨为民造福的“实绩”来,对不起,“无可奉告”。
  [于慧中荐自《西安日报》2006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