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级
下一页
回主页
(41KB)
 

艾略特诗选

作者:艾略特

    艾略特,T.S.(1888~1965)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父是华盛顿大学的奠基人,父亲经商,母亲热心慈善事业并从事诗歌创作。艾略特于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在此期间还研究诗人多恩和但丁以及伊丽莎白和詹姆士时代的剧作家,这对他日后从事的文学批评起了重要作用。1908年他从赛门斯(1865~1945)的论著《文学的象征运动》这部书接触到法国现代派诗作,影响了他1915~1917年间的诗歌创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在英国牛津大学研读希腊哲学,1916年完成论述英国新黑格尔派布拉德莱哲学的哈佛大学博士论文。1915年是他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放弃以哲学研究为终身职业,转向诗歌创作和文学批评。在伦敦定居后,起初教授拉丁文与法文,1919至1922年任银行职员,同时担任《自我中心者》杂志副编辑。l922年起出任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评论季刊《标准》编辑,直到1939年停刊。自1925年起至逝世他都兼任费柏出版公司董事。1927年他成为英国公民并加入英国国教,声称自己“文学上是古典主义者,政治上是保王派,宗教上是英国天主教徒”。1947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48年因诗歌《四个四重奏》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用英语写作的最有影响的诗人,对英美现代派文学及新批评派评论起了开拓作用。主要诗作包括《普鲁弗洛克的情歌》(1915)、《一位夫人的写照》(1915)、《小老头》(1919)、《荒原》(1922)、《空心人》(1925)、《灰星期三》(1930)、《四个四重奏》(1935~1941)。最著名的诗剧是《大教堂凶杀案》(1935)。最有影响的文学评论有《传统与个人才能》(1917)、《批评的功能》(1923)、《诗歌的用途和批评的用途》(1933)。
献给妻子的献辞
哭泣的姑娘
荒原
烧毁的诺顿
东科克
灰星期三节
序曲(节选)
干燥的萨尔维吉斯
小吉丁
上一级
下一页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