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玩店



  (爱伦·坡评论狄更斯的老古玩店)

  对于故事的主题来说,这是一个可能构成的最好的情节。这个主题是描写祖父对孩子的一种热烈的、梦幻般的爱——这样的爱自然也赢得了孤儿对他的虔诚敬爱。这样,我们就有了一种关于童年时代的构思:受到与世隔绝的教育,充满在短暂的儿童时代曾经是一切欢乐源泉的爱,充满在成熟的青年人追求同龄对象时期的热情中不占地位的爱——我们有了关于这种童年时代的概念:充满热烈的希望,从冗繁和使人厌烦的城市,被引到绿色如茵的田野,去寻求面包。这是偏爱和轻信的老年人的衰朽的愚蠢。这种老年人对于人类以及他所告辞了的世界的严格认识,现在已经消融在受到爱戴和保护的唯一意识里。而这种爱戴和保护来自它曾爱抚和保护过的弱者。这种构思实在很美,简洁朴素,而又崇高宏伟。我们对这部作品全面地加以研究,越研究就越加完全相信那位创作此书的天才,具有高尚的品质。但是,狄更斯先生最初是否打算让它以现在这种质朴的形式出现,很值得怀疑。我们从故事的标题可以肯定,最初决不是如此。他在开始把它称作《老古玩店》的时候,他的计划就与故事完成后我们所看到的形式很不相同。显然,如果他现在给故事起名,他就不会用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店本身完全是属于第二位的,只是在开头的地方提起。为期刊写小说的作家有许多不利的情况,这只不过是百中之一而已。作品写完后,他总会发现有千般缺点本来可以补救,并且就全书来说,总含有上千个地方需要修改才能使作品得到显着的改进。但是,如果说这个故事的构思值得赞扬,那么它的技巧就更加突出——这里主题很自然地把我们从概括引向细节;概括是批评家的当然领域,然而细节则很难说是批评家可以插足的地方。 狄更斯先生的艺术,尽管精细伟大,看起来也只是一种对自然的巧妙修饰。在这个意义上,他与《夜与晨》的作者大不相同。后者极端谨慎,耐心地反复思考,以其丰畜的修辞知识以及全面的常识,成功地写出一些着作,使百分之九十九的读者误以为这些着作出自天才的真正灵感。而前者则凭真正天才的激励,便可以毫不费力地进行创作,达到长期以来被追求的臻于完善的境界——这使他成为人们的偶像,既使批评家感到激怒,又使批评家感到着迷。布尔沃先生②以其艺术几乎创出一个天才。而狄更斯先生则以其天才使一个标准臻于完善,从这个标准里,艺术本身依照规则衍生出它的实体。
  我们以这种方式来谈论《老古玩店》,是极其审慎的,而且很清楚地知道我们坚持的是什么。我们的意思并不是说它作为整体完美无缺——考虑到当时他所处的写作环境,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可是我们知道,在构成文学上伟大作品的主要因素方面,这部作品是极其卓越的。例如,我们认为对耐儿的兄弟的介绍(我们在这里是对读过本书的人说话了)是多余的——如果奎尔普的行动都出于狠毒的卑鄙和怪诞的行动,他的性格就会更一致些——他的死本来应该是对吉特进行报复的直接结果,并且当一切事情都为这个诗一般的正义而安排好以后,他不应该由与他的恶行不相关联的意外事件导致死亡。我们也认为最后在吉特的主人和古老教堂里的单身汉之间发现的关系中,存在着过份偶然性的气氛——让奎尔普口中流露出一种含有轻蔑的礼貌:在他提出一个问题而期待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时,他的姿态是用一个肯定的疑问句,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否定疑问句——这些风格都借自作者自己所创造的非勤——在许多其它情况下他也如此重复不已——矮子的小孩调皮捣蛋,跟他主人的习性有些太趋一致——大量关于斯威夫勒胡诌八扯拼凑诗句的倾向,从我们城里那个普通的游民尼尔身上潜移而来——作者的满腔热情使他自己在一个极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上走入歧途,他对许多登场人物都给予现实中少有的热情。最重要的是,我们承认耐儿的死极为痛苦,这使得读者在精神上感到很大的压抑,因此,原来就应该避免。可是,当我们谈到故事的优点时,这些不足之处确实显得无足轻重。作品在各方面都包含着更多的独创性,特别在性格方面,胜过了我们所知道的任何一部作品,这里有老祖父一个真实深刻的构思,温静可爱的耐儿,前面我们已经谈到过她了;奎尔普,嘴巴张得象只喘气的狗(一个大胆的设想,可是因镌版工人的疏忽而未能体现出来)。他具有嬉闹的古怪行为,极其怯懦,还有偏狭的,象娇生惯养的孩子般的恶毒行径;狄克?斯威夫勒,象个王子似的,好心肠,一事无成,懒惰,奢侈,富有诗意,勇敢,浪漫豪爽,会献殷勤,充满深情,并不是完全不象诚实的,“光荣的阿波罗神” ;他的新娘侯爵夫人;汤姆?柯德林和他的伙伴;萨丽?布拉斯小姐,那个‘好人”;那个倔强的小马;那个拿大顶的孩子;教堂司事;千活的铁匠,别忘了,还有跳舞的狗和小娃娃那布尔斯。还有其他描绘入微的角色——不过我们记述这些角色是由于他们非凡的独创性,精采的一致性,以及描绘时的鲜明色彩。我们听说,他们当中有些被称作是笨拙的模仿——这种指责明显地缺乏根据。要恰如其分地描绘真理本身,一定程度的夸张至为重要;任何一条批评原则都不会比这一条有更坚实的理性基础。我们不能把一个东西画成真的而是要把这件东西画得在观众看来象是真的。设若我们以丝毫不差的精确性来描摹自然,那么被描摹的事物就会显得很不自然。希腊神庙的柱子使人感到绝对匀称,实际上柱顶部分比底部粗得多。这个问题值得详尽地加以讨论,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篇幅来全面地进行探讨。我们应该满足于这样的说法在各组成部分都很和谐的情况下,几乎不存在任何笨拙的模仿——除非是以极粗劣的形式出现,使人一看就感到厌恶;而且笨拙的模仿所引起的笑,与正常的艺术上的不协调所引起的笑,有着根本的不同——这是一切欢笑的源泉。如果狄更斯先生这些创作当真是笨拙的模仿,那么广大读者第一次读过以后,一小时就会把它忘掉。我们把它们看作【创作】——(即是说,创造性地把人物联系起来),但并不是所有的都属于最上乘的,因为所采用的因素也并不都是最上乘的。象在耐儿、祖父、教堂司事,以及铁匠这些例子当中,创作才智的力量几乎没有找到什么更好的素材,因此这些人物全属于最为庄严的理想范畴。
  事实上,《老古玩店》最大的特征是它那简朴刚健的笔触和有趣的想象。这是一种极其有力的魅力,单是这一点就足以弥补这部作品中的缺陷,尽管狄更斯先生在这部作品里缺陷最多。这点不仅见之于构思和对故事的总的处理,也不仅见之于人物的塑造,而且还渗透在书中的每一句话里。我们承认每一个富于灵感的词句都受到它的巨大影响。正是这点吸引着读者,他们富有理想,经常停顿下来,反复阅读有时遇到的警句,对于从来没有想到,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一些想法,禁不住难以抑制的喜悦,沉思冥想。事实上这真可以说是魔术家的魔棒。
  可惜我们没有足够的篇幅来详述,否则我们会把明显表示《老古玩店》理想的各点逐个论述——古玩店本身的图景——饱经世故的老人对绿色田野的恬静产生了新的向往——简单地说,他的全部性格和行为——学校校长和他的凋零的家当,从小孩子当中寻求友爱——奎尔普经常出现于码头小毛贼之中——墓园中搞修补的矮胖的人——深夜里炉匠坐在那里望着可怕的火在沉思默想这一有趣的情景——以及这一人物的全部思想;最后也是最了不起的就是耐儿静悄悄地走向死亡——在到农村去的旅途中她逐渐地衰弱下去,这种高度的表现技巧简直不象是描写—她那深沉的,预见的沉思—当她一眼看到她将在其中死去的那幢房子时,她突然堕入一阵奇特的冥想之中—对子这所房子,古老的教堂以及教堂墓地的描写—样样事物都与要表达的那个印象紧密和谐一致——那限深而无意义的井——教堂司事对于死亡、对于他自己的安稳生活的看法——整个哀伤与平静的思想环境最后与孩予耐儿的死亡结合起来,并且与祖父的难以理解的绝望结合起来。结尾这几场情景写得如此感人,表达人类思想的人类语言,不可能比这种描写更激发人们的感情。这是通过理想大量抒发出来的悲怆的最好描写。就此而论,没有别的书可以与这本书相比——除了德?拉?莫特?福克③的《水仙女》以外,连可以接近的书都没有。后一书的想象也许同样伟大,但它关于悲怆的描写,虽然确实也优美深沉,却由于取材的原因而使效果大为减色。由于主要人物被赋予纯属奇特的品质,因此不能象一个纯朴的人那样赢得我们满腔的同情。一两页之前,在谈到孩子的死给人留下极其痛苦的印象、并且因此说它本应该避免的时候,我们一定被理解为指的是整个作品,并且关系到作品所受到的普遍欢迎和赞扬。我们再重复一遍,正如书中记载的那样,死亡在文学杰作中最为重要——不过,尽管无人能否认这个事实,很少有人愿意把结尾几段读第二遍。
  总的来说,我们深信《老古玩店》是狄更斯先生的着作中最优秀的作品。怎么夸赞它都不会过份。从各个方面来说,这个故事都为它的作者赢得了每个天才人物应得的热情景仰。

  ①艾德加爱伦·坡(1809-1849)。美国诗人,小说家
  ②布尔沃(Bulwer-Lytton,1803-1873),英国小说家,《夜与晨》的作者。
  ③德·拉·莫特·福克(De La Motto Fouqué, 1777-1843),德国作家,《水仙女》的作者。

  乔佖译
  选自《狄更斯评论文选》,第12-24页(Edgar Allan Poe, "The Old Curiosity Shop",原文发表于《格莱姆杂志》,1841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