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7年第1期


吴国桢晚年的祖国情

作者:吴永平




  吴国桢在旧中国先后担任过武汉、重庆、上海市长等职。1949年国民党撤逃台湾后,他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行政院”政务委员,同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当时,面临200万人撤逃至岛上所造成的种种困难,以及争取岛上居民支持国民党政府等等问题,吴国桢试图运用多年治事经验,按照美国式的“民主政治”来刷新政务。他将岛上两万处日本资产,按实价的70%出售,并解雇政府冗员,以此来稳定台湾的财政状况。吴国桢继续执行前任陈诚1948年8月实行的“土地改革方案”,并争取通过了一项法律来保障市、区的自由选举,使1950年5月在台湾东部地区举行的选举中,有大量的台湾籍人士当选。但他的改良,与国民党当局意愿常相违背。不久,他被改任生产局长,权力日益缩小。
  1953年3月,吴国桢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辞呈,蒋介石命黄伯度(“总统府”副秘书长)传话给吴国桢:“只要与经国合作,行政院长或行政院长兼台湾省主席,由你挑。”蒋介石叫宋美龄从旁劝阻。经协商两次,吴国桢坚持“急流勇退”的既定原则,不改初衷。4月,吴国桢之辞呈获准。5月,吴国桢以养病和接受荣誉学衔为名,偕夫人黄卓群离开台湾,远涉重洋,到了美国。行前,台湾当局不让其子同行。吴国桢深为不悦。
  1954年3月14日,吴国桢在伊利诺斯州埃文斯顿举行记者招待会,谴责台湾国民党政府“不民主”,“实施一党专政”等,宣布同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此一举动,颇为世人所瞩目。蒋介石得知,斥责吴国桢“负重要职责二十余年,乃出国甫及数月,即‘诬蔑政府’”。遂于3月17日下令,撤免其“行政院”政务委员一职。从此吴国桢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为了能使儿子离台来美及全家糊口度日,吴国桢与《芝加哥论坛报》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同,担任该报远东问题顾问。7月,他的儿子离台湾至美,全家团聚。他们在埃文斯顿居住了13年。
  1966年,吴国桢全家迁至乔治亚州东边的滨海城市萨凡娜,他本人应当地阿姆斯特朗州立大学之聘,任该校教授并著书立说。继其英文政治小说《永静巷》之后,他后来又出版了一部用英文撰写的中国通史著作《中国的传统》,长达496页。这是他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二十多年的成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定了上海公报,中美关系解冻,重新开始了文化技术交流。吴国桢的南开老同学、前国民党天津市市长、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杜建时从各方面探知吴国桢住址后,即去信联系,但未得回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杜再去信告诉国内重大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才收到吴国桢的来信,但也只是三言两语,敷衍寒暄。
  几年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1983年2月,杜建时收到吴国桢寄来一张为人少见的照片,那是吴在南开中学同周恩来的合影。吴还在附信中以真切的感情,详细追忆了当年在南开与周恩来交往的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切感人的怀国思乡之情。杜建时遂将照片及信件,转呈有关领导。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看此信后,交由廖承志副委员长阅处。廖承志即邀请吴国桢夫妇回国观光,表示由政府负责接待。3月初,杜建时将上述情况转告给吴国桢,不久即得到吴的回信:
  读来示:“原函已送廖承志副委员长阅过”,而承志先生因之表示欢迎弟夫妇回国观光,由国家负责招待。拜诵之余,愧不敢当。
  近数年来,弟得各方友好通信,鼓励催促,回国一游。弟皆进而不答,或敷衍了事。然兄与承志先生此次正式邀请;隆情厚谊,非比寻常。弟思之逾旬。若再依例葫芦,假辞推托,则有失“君子相交以诚”之道。……
  假使吾兄此次来函,与承志先生邀请在半年前发生,弟亦不敢必定本身答复能有如此之深切。所以然者,盖以弟对中国前途失望,其年数几与在美时间相等。绝望之后,忽显曙光,恰在此半年间。弟对小平先生之措施,无论大小,莫不留心;对于胡、赵两位之党政报告,亦曾字字诵读。其枝节细目,事非亲历,游夏之徒,自不能措一辞,但对年来施政大纲,实感所见相同。若能照此方针,按步推进,不曲不折,既周且彻。一代坚持,一代继行。不出两代,中华神州,当可成为21世纪中世界上最富强康乐之一国。弟虽身入美籍,然仍炎黄血裔,能不为之欣然。
  经过一番考虑以后,吴国桢决定让儿子修广回国一游,以为他回国了愿作准备。经有关部门同北京大学联系,北大决定邀吴修广夫妇来华讲学。
  1983年9月初,杜建时写信告诉吴国桢此事,并随信寄去《邓小平文选》。11月12日,吴国桢在认真阅读《邓小平文选》后,给杜建时回信说:
  小平先生想做之事,乃旋转乾坤之事。就历史言,能成此种大事者,须具备两条件:一要先见得到;二要后做得到。弟读文选完,已知其真能先见得到,再由其个人向来作事精神推之,锲而不舍,百折不回,则何事难成之有!弟不禁为国家、为民族企望其早日成功也。
  12月16日,吴修广夫妇到北京参观并到北大讲学,政府还安排他们参观了上海、南京、杭州、武汉等地。他们对此次中国之行十分满意。杜建时当时向他们表示,希望吴国桢能短期回国观光,以叙旧谊。
  1984年春节,中共中央统战部杨静仁部长就邀请吴国桢夫妇回国观光事请示邓颖超主席,邓主席说:“要国桢先生归来,应由我出面邀请。吴国桢夫妇年事已高,归来应由子女陪同,以便路途照料。”最后决定由邓主席、杨部长一起邀请吴国桢夫妇携子女回国观光。
  杜建时得知这一消息后,即于2月9日去信通知吴国桢。3月初,即接复函:
  建时吾兄;
  2月9日来函敬悉。修广夫妇归后,盛称祖国进步状况,及其接护隆重招待情形,不胜感慰。顷又得来函,示知邓颖超主席与杨静仁部长殷勤邀请,回国观光。邓主席更亲嘱带儿女同来:以便随侍,雅意深情,中心铭感。弟虽已八十,尚称顽健,惟内子身体素弱,对于万里飞行,未免心怯,且近患骨脊炎及胃病,延医诊治,稍见效果,一时更不敢远离医生。请代向邓主席、杨部长致谢忱。
  显然,吴国桢因国家领导人的邀请而感动,只是由于夫人黄卓群女士的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于是,杜建时又给吴国桢去信,建议他带子女来华,于国庆节回国。4月底,杜建时得悉他已定于9月底偕夫人双双返回,重履神州,一偿多年宿愿。郭不料吴国桢竟于6月6日在美国病故。宿愿未酬身先死,此恨绵绵无穷期!
  (摘自吴永平:《我所知道的吴国桢》,原载《建始文史资料》第5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