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7年第2期


斯大林力主中国出兵援朝

作者:青 石

所破坏,无线电通讯既缺少熟练的报务员,也无法保障燃料的供应,人力通讯几乎不采用,斯大林又不允许苏联顾问随军行动。因此,后方对整个前线的情况也只有断断续续的报告,指挥都很困难。
  9月25日,汉城陷落,美军已占领尚州、安东,并向清州方向发展,而釜山的进攻战也告失败,美军已开始大举北进,其狂轰滥炸更是使人民军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越过三八线的人民军主力面临被围歼的严重危险。苏联顾问报告说,“人民军部队主要由于敌人空军而遭到巨大损失,损失了几乎所有坦克和许多大炮,正在进行困难的阻击战,部队缺少弹药和燃料,几乎没有补充”,形势异常严峻。带着斯大林的撤退命令刚刚到达朝鲜不久的苏联武装部队副总参谋长、化名马特维耶夫的苏共特别代表团团长明确认为,必须立即向中国人请求帮助,至少应当请中国朋友派遣1500名以上的司机到朝鲜来帮助运送武器弹药和军队。
  斯大林这回相信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27日,他召集了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上斯大林严厉批评朝鲜人民军各级指挥机关在指挥和战术方面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并强调苏联军事顾问必须对这些错误负直接责任,特别是拖延了撤退时间。鉴于战争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会议决定指示外交人民委员部责成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立即寻找机会与美国国务院代表接触,寻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办法,同时要苏联军事顾问全力组织北朝鲜人民军的撤退工作,但斯大林特别申明,必须采取一切措施,不要让一个在朝鲜的苏联顾问被俘。当然,斯大林认为请中国人到朝鲜去是必要的。只是,他在给马特维耶夫的电报中强调,在向金日成建议请中国朋友派遣司机时,切记“不要提莫斯科”。
  28日,金日成召集了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讨论实现莫斯科提议的具体办法。但会议最终认定,由于大部分人民军主力未能撤回来,在汉城陷落后已无法阻止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了;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剩余的人民军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北朝鲜将不可避免地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因此,政治局领导人一致同意向苏联和中国要求直接的军事援助。显然,提出这种请求是令人沮丧的。在起草了求援信之后,金日成又于29日晚向苏联大使询问了美国是否真的会越过三八线的问题。他表示,他还是想用自己的力量统一国家,但他不清楚敌人会不会越过三八线,因为如果敌人越过三八线,那么这种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因为他们无法组织起新的部队,也不可能有效地抗击敌人。对此,苏联大使当然不能提供任何肯定的意见。结果,金日成还是不得不下决心向苏联和中国求援。
  
  斯大林说:关于请中国派出志愿部队推进至三八线以掩护朝鲜同志重整军队这件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
  
  10月1日凌晨2时50分,斯大林收到了苏联大使转来的金日成的正式求援信。信中恳切地请求斯大林给予直接的军事援助,“如果由于某些原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时,请帮助我们在中国和其他人民民主国家组织国际志愿部队,给我们的斗争以军事援助。”
  斯大林很清楚他可能做的是什么。拿到金日成的求援信仅仅不过10分钟,斯大林就口授了他给苏联驻北京大使的电报,要求他尽快转告毛泽东或周恩来:“朝鲜同志的情况变得令人绝望。”“根据眼下的形势,你们如果认为能用部队给朝鲜人以帮助,那么至少应该将五、六个师迅速推进至三八线,以便朝鲜同志能在你们部队的掩护下,在三八线以北组织后备力量。中国师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当然,仍由中国的指挥员统率。”为了表现出他纯粹是为了他人着想,丝毫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他特地在电报的结尾处写道:“关于此事,我没有也不打算透露给我们的朝鲜朋友,但我相信,当他们得知这一消息时,无疑会感到高兴”。
  由于时差及中转等原因,斯大林的电报经过苏联大使罗申送到毛泽东手中时,已经是中午时分了。这个时候,金日成的特使朴宪永也带着求援信到了中南海。在读了斯大林和金日成的来电和来信,听取了朴宪永对朝鲜战况的介绍之后,毛泽东临时召集书记处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和刘少奇开紧急会议讨论对策。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这件事要管;不管,美国侵略者将更猖獗,无论对朝鲜,对中国,对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但是,到了这个地步,谁都清楚,管,就要冒风险。这个风险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成了会议争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美军在釜山的有效抵抗,实施仁川登陆,大举围歼朝鲜人民军主力,以及对北朝鲜的狂轰滥炸,不仅显示出美国军队在装备及火力上拥有巨大优势,而且表明它在指挥和战术上也不可小视。要管,就要能够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能够在朝鲜境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军队。问题是,几乎全部由苏联装备起来的朝鲜人民军都不是美国人的对手,纯粹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缴获敌人五花八门的各种装备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否就能够达到歼灭和驱逐美国人的目的呢?根据周恩来列举的数字,可知美国一个军仅7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就有1000多门,同时还有坦克近500辆,而解放军平均一个军才有这样的火炮36门,东北边防军一个军最多也只有190门,况且还没有坦克。再加上美军拥有制空权,解放军的第一批空军最快也要到1951'年2月才能有300多架飞机可以投入作战。在装备及火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条件下贸然投入对美作战,是否有利呢?
  其次,在经过了多年战争之后,人民刚刚得到和平和稳定,国家刚刚开始进入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建设时期。出兵朝鲜,对美作战,不能不考虑美国向中国宣战的严重可能性,因此也就不能不准备美国至少使用其空军轰炸中国许多大城市及工业基地,使用海军,包括鼓动台湾国民党进犯中国沿海地区。如果在朝鲜作战不能很快取得胜利,即使仅仅形成两军相持的局面,美国必定会变本加厉地实施对中国大陆的空中打击和海上进犯,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严重破坏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建设计划,并引起国内的政治恐慌。
  显而易见,同两个月前相比,朝鲜战局的恶化使得中共中央领导内部对出兵条件的估计变得谨慎多了,顾虑也多了。除了毛泽东以外,与会者几乎都对迅速出兵感到没有太多的把握。当然,毛泽东仍旧相信,权衡利弊,出兵比不出兵好。关键在于打得怎样,而打得怎么样,说来说去其实只是一个装备和火力上的差距,这个差距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苏联的援助来解决。既然斯大林能够大举援助朝鲜人民军,当然也能够帮助中国军队解决目前装备上的不足。从解放战争的胜利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后方近、兵力多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只要苏联的装备能及时运到,空军的掩护问题能够基本解决,就不难打败美国军队;如果在朝鲜打胜了,美国还敢对中国大举进

[1] [2]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