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7年第3期


几番风雨忆周扬

作者:龚育之

在《红旗》杂志作过自我批评,如果这样,那也就不必再向上送了。许立群说,问问胡绳(当时任《红旗》杂志副主编),有无此事。得到的回答是,关锋没有作自我批评,而且认为《宣教动态》的摘录歪曲了他的原意。许立群说,那好,这次全文照送,一字不漏!
  这是上送材料之三。
  上送了这些材料,上边却没有一个人给予批复和指示。
  周扬确定组织的三篇文章,除了方求的一篇已经发表以外,另外两篇(加上派生出来的又两篇),都发生了有待请示解决的难题,又因周扬生病,向其他领导人请示无人回复,而一时搁浅了。
  此外,还上送了几个材料:
  一个是关于《海瑞上疏》和《海瑞背纤》两个剧本的摘要。因为有些人反映,鼓吹海瑞的剧本不只《海瑞罢官》——是不是写海瑞的戏都要批判?
  一个是报上登了演过海瑞的京剧演员(谭元寿)的检讨文章,说自己没有文化,缺少鉴别力,演了坏戏——难道不单编剧要检讨,演员都得检讨?
  一个是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反映郭沫若紧张不安,说了一些自责自损的话,并有想辞职的表示。张和我们分析,原因大概是郭老游海南,写过凭吊和赞扬海瑞的诗;批评吴晗和翦伯赞的历史观以后,《光明日报》等报纸的内参刊物不断反映学术界不少人说,郭老和范老(文澜)也发表过相似的观点,这些内刊郭都能看到。张的反映,郭的海瑞诗,内刊对郭、范的反映,也汇成一份材料。——对郭老、范老这样的人物,党得有政策。
  熟悉和研究“文化大革命”序幕阶段的历史的读者,都会了解,这些材料,就是准备《二月提纲》的那些材料,就是提出左派整风和警惕左派成为“学阀”的那些材料,就是后来被指责为中宣部“攻击左派,包庇右派”的那些材料(康生还指责中宣部用了考证的方法来打击左派),也就是中宣部阎王殿“扣压左派稿件、包庇反共知识分子”这条大罪的由来!
  
  十八、“两个癌症”
  
  周扬动手术前,林涧青和我一起到医院去看他。为了不烦扰他,上述这些棘手的事,没有同他谈。只是问候问候,谈些轻松的话题。但是,看得出来,周扬心情不轻松。
  他说:肺上这个癌,手术可能动得好,也可能动不好;生死未卜啊!
  我们尽量说些现在医生对许多部位的癌症,特别是肺部的癌症,如何如何有把握的话。他点点头。
  隔一会儿,他又低沉地说:我身上有两个癌症。
  我们没有听明白。
  他解释说:一个是肺癌,一个是“三十年代”!
  这使我很吃惊。
  三十年代的左翼文艺运动,不管有过多少幼稚、偏狭的迷误,有过太多的内部纠葛,无论如何总的来说,应该说是一段光荣的革命历史。这在现在,是很清楚的;在从前也是很清楚的,毛泽东主席早有科学的总结,《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三十年代左翼文化运动有很高的评价。但是在“左”的指导思想发展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时候,这个问题却没法分辨清楚了。在文艺整风中,在批评田汉、夏衍、阳翰笙的时候,“三十年代”的问题已经提了出来。周扬在青年业余文艺创作会议的讲话中,还有一段话,批评有些同志“大肆宣传‘三十年代’的文艺传统,用来对抗延安文艺座谈会传统”。按照当时已经“左”得厉害了的斗争逻辑织成的这个罪名,周扬是不是意识到、预感到很快也会安到自己的头上来,会成为威胁自己政治生命的政治癌症呢?
  周扬的肺癌手术动得很成功。为酬谢医生,中宣部请他们看了一部很好的法国电影,至今我还记得它的故事情节。
  “三十年代”的问题,不出周扬所料,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几乎置周扬于死地。也是这年2月,林彪委托江青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4月,座谈会纪要作为中央文件发了下来。里面说:文艺界在建国后的十五年来,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这条黑线就是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和所谓三十年代的文艺的结合。三十年代文艺,政治上是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三十年代后期左翼领导人提出的“国防文学”的口号,是资产阶级的口号。这样,“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周扬就成了在报纸上被公开点名批判、打倒在地的头一个中宣部“阎王”。批判周扬的发难之作,登载在陈伯达主持的《红旗》杂志上。批判的内容,就是周扬在三十年代提出“国防文学”口号和在1957年批判冯雪峰的时候为“国防文学”口号翻案。文章的由头,就做在《鲁迅全集》中周扬审定的给徐懋庸的公开信的题注上!
  后来陈伯达倒台,批陈的一个内容,又是他在三十年代写了《文学界两个口号问题应该休战》!
  这就是我在开头写的:“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场历史争论还会一再以极其严重的尖锐的形式重新卷回到文艺界、思想界乃至我们国家政治生活的现实中来。”
  
  十九、总结三十年代
  
  荣天屿同志纪念周扬的文章告诉我们,总结三十年代上海左翼文艺运动,是周扬多年来的一个心愿。这个“多年来”,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是不是从他在病院里讲“两个癌症”的时候开始?还是从他在卫戍区和秦城被囚禁的那些岁月开始?
  《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高度评价,是给整个左翼文艺运动,不是只给鲁迅一个人的。一个人形不成—个翼。左翼文艺运动不只是几个口号,几场论争、而是持续很长时间、产生许多作品、扩展到广阔领域和形成了颇大队伍的整个文艺运动。总体上说,左翼文艺运动配合党领导的整个革命运动,为扩大革命的影响,为引导和动员更多的人走到革命道路上来,起了巨大的作用。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对三十年代文艺的全盘否定,同《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科学论述,同前面提到的中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从“五四”开始的历史论断,是不能相容的。
  “国防文学”的口号,有多大错误?什么性质的错误?“文化大革命”开始几个月后,中宣部有一次开批斗大会,把周扬从手术后疗养的地:方揪回来斗争。我作为陪斗对象,也一度被叫到台上当。当斗争群众怒声质问周扬为什么要提出“国防文学”口号的时候,周扬很委屈地说:那时候我才二十多岁嘛,很幼稚嘛,又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得不到党组织的指示,处境很困难。从苏联杂志上看到他们提国防文学,从巴黎《救国时报》上看到《八一宣言》,知道党主张团结抗日,就写文章提出了这个口号。
  斗争会上,被斗对象的申辩,通常都要受到大声斥骂的。但是我注意到,周扬这个申辩,没有人起来斥骂,场上冷了一会儿,立刻有人提出另外的质问,从这个题目上转移开了。
  至于两个口号这场同一阵营内部的争论,为什么发展到那样激烈和纠缠的地步,那教训是很多的。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前,就听周扬闲谈时说过:“我们那时候,对鲁迅的伟大,认识得很迟,对鲁迅尊重得不够。”他还

[1] [2] [3] [4] [5] [6] [7]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