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7年第4期


顾准日记选

作者:佚名




  顾准于1915年生于上海,家境贫寒,12岁便进入潘序伦主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依靠勤奋自学,他从刻蜡纸、印讲义、改课卷,到夜校讲课、当夜校部主任、撰写多种会计学著作,一直当到之江大学、沪江大学兼职教授。1934年,顾准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次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从上海到苏南、苏北、延安等抗日根据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解放后,历任上海市财政局长兼税务局局长,建工部洛阳工程局局长,建工部财务司长,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财政组组长,中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57年,顾准到黑龙江勘察中苏边境水利资源,为维护中方主权,抵制苏方大国沙文主义,触犯时忌,被打成右派。在劳动改造期间,他仍然坚持独立思考,不肯放弃写作。1962年摘帽后,在老友孙冶方的关照下,回经济所过了一段书斋生活,从事会计研究,写了论述市场经济等问题的经济学论文,并翻译了熊彼特的《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罗宾逊夫人的《经济学论文集》。1965年,康生欲把同在经济所的顾准、孙冶方和张闻天一起打成反党集团,找借口对顾准实行隔离审查,再次把他打成右派。
  “文革”中,顾准被送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他在劳动中坚持阅读大量中外学术著作,思考许多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1972年身染重病返回北京时,他还是订了一个宏大的研究计划,准备以十年时间通盘研究东西方的哲学社会科学,探索历史和未来。他每天发着低烧,带着几只冷馒头,从早到晚在北京图书馆查阅资料,撰写《希腊史笔记》。在这期间,他应上海的弟弟陈敏之要求,就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问题通信讨论。这些信件,后来被陈敏之编成《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一书,并收入《顾准文集》。
  就是这些书信,引起了人们由衷的敬佩。一位和顾准年龄和革命经历相仿的老人说:“在造神运动席卷全国的时候,他是最早清醒地反对个人迷信的人;在‘凡是’思想风靡思想界的时候,他是最早冲破教条主义的人。仅就这一点来说,他就比我以及和我一样的人,整整超前了10年。在那时代,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对马克思主义著作读得那样认真,思考得那样深。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无拘无束地反省自己的信念,提出大胆的质疑。”的确,顾准不只是在个别问题上提出了高出常人的见解,而是在整体价值观上超越了那个时代,是一位继往开来的思想家。
  《顾准文集》出版之后,在中国知识界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思想涟漪。许多人都想到了一个问题:这位不寻常的思想家是否还留下了一些未曾发表过的文字?也有人慨叹,作为思想家的顾准,生前留下的文字材料太少,许多文稿都在那些严酷的年代被销毁了。那么,现在保存在他的弟弟陈敏之和儿子高梁处的三本日记,就是他生前留下的另一部分重要思想资料。
  顾准这三本日记,一本于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写于河南商城,这是他第一次被打成右派之后;一本于1969年11月至1971年9月写于河南息县,这是他第二次被打成右派之后;一本于1972年10月13日至1974年10月15日写于北京,是他最后的一本日记。从此他一病不起,直到1974年12月3日与世长辞。他在病中写下的最后一本日记,没有了以往的叙述和思考,只是逐日记载他所阅读的书目,和他的《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恰成呼应。
  通过这三本日记,可以看出顾准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即使在被迫从事繁重的惩罚性体力劳动的情况下也未间断。由此推测,他还会有其他年代的日记,可惜至今尚未发现。
  为适应读者了解和研究这位杰出思想家的需要,本刊从上述第一本日记中选取数则,于本期独家发表;同时刊发邢小群对顾准生前好友吴敬琏的访谈录,供大家参照阅读。日记除略有删节外,未作其他任何改动,内容、文字悉照原貌,文内小题亦为原来所有。
  
  1959年河南商城
  
  11月1日晨六时半
  反右倾,鼓干劲与局面要变
  ……反右倾鼓干劲,声势浩大。其实正如战略投降所举实例,色厉内荏。
  我曾估计局面要变,……非变不可。
  农村如此紧张,水库民工回去背米不得,吃一顿菜上工,成为偷萝卜的根源,不变如何能行?所以色厉内荏是因为现在连要变的本钱都没有,局势紧张到了要强迫储蓄,如何得了?
  
  11月19日清晨四时
  民工吃的饭
  社论是“忙时闲时”,粮菜混吃一老套,所据消息是办得好的食堂如何吃法,标准是吃得好,吃得省,消息还有顿顿有馍之语。
  其实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刘进明说,有些民工队一顿中午饭,每人菜一斤,红薯半斤。如何禁得人们不来红薯地捡薯头?
  还是初到赞皇时的感觉。农村吃粮历来紧张,但是有冬眠时间,有男女之分。如今冬春不分,男女都下用了,粮食标准依旧已不堪设想,何况紧缩。强迫劳动,慢性饥饿与死亡,是大跃进必不可少的产物……
  
  11月27日晚九时半
  反右倾,暴露思想,吃饭问题,发展畜牧
  连日用评比的方法发动暴露思想。暴露最多的是吃饭问题。
  商城去年全县平均亩产600余斤,今年则达700余斤。余济美说,赵家棚子的公共食堂停止供饭,各人自己设法,结果是各家吃菜。董副大队长说粮食问题是思想问题,今年征购任务尚未完成,想来下放干部对此普遍思想不通。
  今年打下粮食,隐藏私分是普遍的,搜粮与停止供应也是不乏其例的。然而隐藏私分必定为量不多,中秋过后,吃饭问题已经紧张,征起粮食,明年供应,叫做细水长流,慢性饥饿必较今年更甚。
  大量发展畜牧,而且是集体大猪场。将来还是让猪吃人呢?还是计划落空,浪费一大笔钱呢?还可以观察一番。
  
  12月16日晨一时四十分
  下放干部的任务
  下放干部现在普遍参加社会工作,也参加斗争粮食的工作。……
  群众瞒着下放干部吃东西。下放干部之初下乡也,有土改工作队归来之誉,宣传上也盛行称道。如今竟成严重对立,可见目前农民问题的性质到底是什么了。
  
  12月17日下午七时半
  再衰三竭与局势转变
  一鼓作气,58年我见之矣。年初大辨论,春夏大治水,夏季庆丰收,秋季则钢铁与人民公社齐来。
  再而衰,59年我见之矣。意图调整而骑虎难下,旱灾说成丰收,水利与猪场齐举,惜严冬未届,路旁已见冻死之骨。……
  吴芝圃要在二年苦战基础上再苦战三年。是再衰三竭之后尚有四五次鼓,殊不知四鼓五鼓,曹刿又如何论法耳。……
  
  12月22日下午三时半
  摘帽子
  ……灾荒报丰收,打肿脸充胖子,大搞水利养猪以达劲可鼓不可泄的目的,右派分子如何能摘帽子各令返回原阵地?……
  若要真摘帽子,必待另一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出来。这件事之来到,为日无多。
  世界形势,决不容STALINISM在中国复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