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3期
毛泽东为什么派彭德怀去三线
作者:林蕴晖
问题还得从中央何以为彭德怀分配工作说起。
有著者说,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六年了,彭德怀与毛泽东一直没有联系。可在1965年,彭德怀又一次给毛泽东写了信,这一次是八万字。毛泽东的心里很不平静,加之要搞三线建设了,彭德怀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者,可以让他去领导三线建设”。
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彭德怀的“八万言书”是写于1962年七千人大会之后。而当年9月举行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就将彭德怀的上书判定为“翻案风”的代表作,说它是当前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决定成立审查彭德怀的中央专案委员会。可见,“八万言书”既不是写于1965年,更不可能是触动毛泽东要重新起用彭德怀的动因,相反的,“八万言书”倒使彭的冤案进一步升级了。
三线建设起因于1965年美国侵越战争升级。中共中央于当年4月12日发出关于加强战备的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准备应付最严重的局面。9月,中央工作会议同意第三个五年计划“以国防建设第一,加速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的方针。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考虑到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毛泽东认为彭德怀、黄克诚、习仲勋等人不宜留在首都,遂提议把他们挂职下放,分配到外地去。
这么做,是不是与中央专案审查一事相矛盾呢?为了不致引起专案人员的误解,9月7日,康生在彭德怀、习仲勋专案委员会常委开会时特别讲道:“中央最近分配这些人(彭、黄、习)的工作,我们了解有两方面:一方面更便于我们审查他们的活动,所以我们不要松气(有人插话:他们一出去,就会叫);二方面还表示希望他们转过来,转不转过来,全看他们自己。”
所以,中央安排彭德怀工作的同时,专案审查委员会的工作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加紧了,很快就搞出了《彭德怀反党问题审查报告》第五稿,认定“彭德怀和黄克诚这些人是反革命、阶级敌人”。
黄克诚当时就感觉到这件事有些不对头。他后来记述这件事时写道:“1965年9月,杨尚昆代表毛主席来看我,安子文则代表中央组织部找我谈话,说是毛主席决定派我到山西省去当副省长。同时听说彭德怀也被派到四川,去当三线建设副总指挥。我长期无所事事,渴望工作,只要允许工作,干什么都是高兴的。他们要我快走,尽快离开北京。因国庆节将到,我问:可以过了节走么?答:不行,节前就得去山西。这样急使得我略感奇怪。”
在党内稍有工作经历的人都会了解,只有战争时期或遇有特殊紧急情况,组织上才会要求被分配工作的对象立即报到。在一般情况下,尤其是对于像黄克诚这样的老同志,根本不会如此要求。无怪乎黄克诚会“略感奇怪”,因为这根本就不像是一种正常的分配工作。
既然不是一种正常的分配工作,而是有着特殊的原因和背景,那么毛泽东亲自接见彭德怀,并对他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就很难让人理解。
其实,毛泽东接见彭德怀,也是有特殊原因的。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毛泽东发话让彭、黄、习去外地之后,负责彭德怀日常学习的中央党校副校长贾震于9月11日上午来到彭的住地吴家花园,通知他去人民大会堂,说中央有人要和他谈话。
他们随即乘车来到人民大会堂。步入江苏厅时,中央书记处书记彭真、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乔明甫已等在那里。互相问好,漫谈数语后,彭真说明主旨:“今天我们代表党中央和你谈话,中央决定派你去大三线任副总指挥。”
彭德怀对此毫无准备,沉默片刻后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服从分配。但我犯了错误,说话没有人听,说错了人家怀疑,说对了人家也怀疑。”他还表示自己对工业生产也没有经验,不愿去三线,仍希望去农村作调查。
谈话进行了两个小时,但没有解决问题。
事后,彭真打电话向中央报告了谈话情况,贾震、乔明甫二人还整理了谈话纪要上报中央。9月21日,彭德怀也写了一封信给毛泽东,请求允许他回到农村去。当天下午,彭德怀的信送到了毛的案头。毛看后决定23日亲自同彭谈话,并请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参加。
可见,是由于彭德怀坚持己见,才引出了毛泽东亲自召见的情节,而这并非毛的本意。注意到毛泽东要彭德怀离京的初衷,和这次见面的背景,我们很难想象毛会说出“也许真理在你那边”这种“反省”的话来。实际上,当时的谈话是否真像《彭德怀传》所绘声绘色地描写的那样,都有点让人怀疑。《彭德怀传》描述说,那天毛约彭8点半到,彭提前15分钟到达颐年堂,毛已站在门口等候,“和颜悦色”,“似生伤感”;彭德怀谈到庐山会议上自己提出的三条保证,毛泽东说:“后面两条我还记得,也许真理在你那边。”书中还有“毛泽东大海般的气度使彭德怀敬服”等语。这样细腻生动的描写,是否真的反映了毛泽东和彭德怀当时对话的情况和心态,恐怕还要等更多的档案资料公布出来之后,读者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怀疑,除了毛泽东原本在彭德怀的问题上并无“反省”之意以外,除了有关的著作对毛、彭见面的情节描写太过文学化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毛泽东决定让彭德怀离京去三线的同时,正在酝酿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而这场“革命”的第一炮,恰恰就是以彭德怀为靶子的。
据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记载,从1965年初开始,江青就在毛泽东的授意下,在上海与张春桥共同策划《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由姚文元执笔的这篇大批判文章,整个写作过程,都是除了毛泽东以外,中央政治局也无人知道的秘密状态下进行的。而批《海瑞罢官》的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毛泽东断定有人想借这出历史剧替彭德怀翻案。
1965年11月10日,也就是在彭德怀离京“赴任”前一周左右的时间,毛泽东正式批准发表了姚文元的文章,并示意全国报刊转载。紧接着,12月21日,在全国范围内已熊熊燃起批“海瑞”烈火的情况下,毛泽东公开出面讲话,进一步点透了他发动这场大批判的关键意义。他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但是还没有打中要害:《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
如此这般,有关毛泽东当年曾经“反省”过自己的问题,并因此向彭德怀表示过“也许真理在你那边”的说法,不是太值得怀疑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