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8年第3期


毛诗漫品

作者:章立凡




  “诗无达诂”,自50年代毛泽东诗词发表以来,注家蜂起,礼赞纷纭。“文革”中作为唯一幸存之“四旧”文体,仍被广泛引用,家传户喻,或作大批判之开篇引子,或为牛棚中合法之精神享受,可谓各取所需。影响所及,熏染了整整两代人。
  余谓以功业威望论其诗词,犹多溢美之词;若纯以其诗探索其心路历程及创作功力,仍可有持平之论。于今尘埃落定,浏览之余,或可作毛诗漫品。
  
  一、诗与词
  
  毛诗不如词,自云:“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致胡乔木函)就严格意义而言,他应是词人而兼诗人。毛润之,大革命家也,立意多在放不在收。故善为长短句,不擅五言,七言尚可,犹谓“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致陈毅函)。20至40年代投身革命,多作壮词以抒奔腾之气;江山定鼎后,词风欢快和畅;至50年代中期,劲气内敛,多攻七言以规范心胸,但五言仍无突破;60年代中苏论战及党内七千人大会后,其革命造反精神重新萌动,长短句增多。长短句是其桀骜不驯性格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标志。
  
  二、各期风格
  
  早年诗词多才气,壮年诗词多霸气,晚年才气渐衰,霸气犹盛,戾气渐出。早年及中年多抒激情,多色彩、层次,多绮思丽句,意境多具象之美;晚年雄视天下,好咏志,喜哲理、典故,好为大言俚语,意境多抽象,类似政治宣言。最后之词作《念奴娇·鸟儿问答》,以“不须放屁”人词,其非戾气乎?末年久病,诗心已泯,请人为之诵读《别赋》、《恨赋》、《枯树赋》,其心境可想而知。
  
  三、楚人楚辞
  
  毛润之,楚人也。自云:“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细品其风,多豪放而少婉约,巡天蹈海,浩然长歌,犹是《楚辞》之流亚。作品中以婉约传世者,仅《虞美人·枕上》与《卜算子·咏梅》二首。
  
  四、气韵
  
  毛之诗词气有余而韵不足,晚年尤甚。作品中气韵皆备者,当推早年《长沙》与中年《雪》两首《沁园春》,后者气已稍稍欺韵。定鼎后作品,韵美者为《七律·答友人》。至《满扛红·和郭沫若同志》,则纯以气胜矣。
  
  五、境界
  
  王观堂将诗词分为有我、无我之境,毛润之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作品多为有我之境。
  
  六、动与静
  
  毛诗画面多动感,如“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是静中有动;“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境动而心静;“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为凝固之动,“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可谓极具奔动感的大自然雕塑。
  
  七、色彩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色彩强烈而有悲壮之美;然可称绮丽者,非“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莫属。
  
  八、时间
  
  毛润之是最有历史感的诗人之一。“人生易老天难老”、“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一篇读罢头飞雪”,最能体现其对时间的感慨。作品中时间跨度最大者,为“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涉及地壳变迁;其次从“人猿相揖别”、“五帝三皇”写到“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上下约百万年;再次自“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至“成吉思汗”,最后“还看今朝”,约两千一百余年;又次者,为“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名世于今五百年”。语涉近代者,有“百年魔怪舞翩跹”,以及“三十八年过去”、“故园三十二年前”、“三十一年还旧国”、“卅年仍到赫曦台”等等。所有作品中,“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段,是最能体现其个人的历史使命感和焦虑感的自白。
  
  九、空间
  
  毛润之亦是极具扩张力的诗人。早年有“胸中日月常新美”、“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中年作品,空间高度可达“离天三尺三”以至“刺破青天”,广度可达“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兼有高度和广度者为“横空出世”的“莽昆仑”,还想分赠欧、美(后又增加日本),作为寰球空调器。定鼎后空间更加广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玉字澄清万里埃”、“鲲鹏展翅,九万里”、“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等,皆其意念张力之体现。作品中空间跨度最大者,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银河)”;大中见小者为“要将宇宙看梯米”、“小小寰球”;小中见大者为“蚂蚁缘槐夸大国”。
  
  十、视野
  
  毛润之视野多宏观而少微观,无聚焦点;其览物多了望远景,如中国山水画之“散点注视法”。“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是其代表。写近景者,惟《卜算子·咏梅》一首。
  
  十一、视角
  
  毛润之写景多喜居高俯视,“背负青天朝下看”是其习惯视角。间有例外者,如“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是仰而转平,“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为仰而转俯;纯仰视者:“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是爬山,“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当是仰泳。
  
  十二、酒
  
  诗借酒力,酒助诗兴,自古已然。毛不善饮,有关回忆录皆云其无酒量,浅尝辄止,未有豪饮之记录。其诗词中仅三处有酒字,一处有酒具:一是《五古·挽易昌陶》“望灵荐杯酒”,二是《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此二首皆早年之作,祭友祭江,自饮与否,不得而知;50年代《蝶恋花·答李淑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是仙人献琼浆以飨忠魂,非作者自饮;《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有“尊前谈笑人依旧”,似为故人小酌,所饮几何,仍不得而知。由是推想,其诗思恐非饮酒得之。
  
  十三、愁
  
  毛润之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共五处。《五古·挽易昌陶》“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其有离愁别苦而情真意切者,惟怀杨开慧之二首词。《虞美人·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贺新郎·别友》同是儿女情长,结尾却说“凭割断愁思恨缕”,转为斩情诀别之语。以上皆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十四、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五古·挽易昌陶》有“冉冉望君来,握手珠眶涨”,是梦见亡友,含泪却未夺眶而出。毛润之诗词中弹出的真情之泪,多与杨开慧有关。《虞美人·枕上》有:“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是作者自洒泪;《贺新郎·别友》云:“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是开慧之泪;《蝶恋花·答李淑一》则“泪飞顿作倾盆雨”,是杨、柳二人之泪。《七律·答友人》中“斑竹一枝干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