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3期


马、恩、列、斯——毛?

作者:青 石

的字眼儿,莫斯科听起来也极不舒服。
  7月初,苏共中央就专门发表声明,坚持说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即苏维埃的民主,是当今世界上最充分的民主。不仅今天如此,就是斯大林时代也是如此,否则就不能解释,何以苏联能够在空前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实现农业集体化,并且粉碎了世界上最凶恶的德日两大法西斯战争机器。声明坚持认为,绝对不能从制度方面去寻找原因。声明强调,苏维埃被迫对民主做过一些限制,这在资本主义世界包围下是不得已的,它并不能成为产生斯大林残暴行为的一个原因。斯大林的问题,还是因为斯大林的性格太过粗暴,因为有贝利亚这样的坏人控制着国家安全机关。特别是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个人崇拜,使得反对斯大林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对他的任何反对都会为人民所不理解”。
  几方面的意见比较起来:欧洲党认为斯大林问题有民主“退化”的背景;苏共中央是强调个人品质和个人崇拜;毛泽东则认定是好心犯错误,属于认识问题。共产党阵营内部已是各唱各的调了。
  
  毛泽东说:“苏军可以撤出波匈,让它们独立自主嘛
  
  1956年9月下半月,中共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议过程中,除了毛泽东因为米高扬不准备在会上谈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经验和理论贡献,负气没有出席米高扬致辞的那次会议,并在饭桌上狠狠地把斯大林和苏联党挖苦了一番以外,中共中央没有表现出与苏共中央存在意见分歧。不仅如此,无论是刘少奇的政治报告,还是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都对苏共二十大作了积极的评价,并特别肯定了二十大反对个人神化的“重要功绩”。只不过,邓小平在报告中特别强调说,我们党其实早就反对突出个人和歌功颂德的做法了,并且长期以来就是由集体而不是由个人来决定重大问题的。
  据当年为苏中两国领导人做过翻译的一位俄国人回忆,还在斯大林去世后不久,中共领导人就曾明确地讲过:斯大林去世后,国际革命运动的领袖就属毛泽东了。不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1956年斯大林问题暴露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心理上确实产生了某种优越感,认为自己在许多方面,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党的领导体制、党群关系以及肃反政策的把握等等,都做得比苏联好。既然如此,谁还会去对照检查自己的问题呢?毛泽东早就认定斯大林有许多错误,但在斯大林还处于一种神话地位的时候,无论是对斯大林,还是对苏联,像毛泽东所说过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人除了公开崇拜以外,完全没有批评的可能。因此,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抱有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态。他不满意报告那打倒一切的调子,却不止一次地高度评价赫鲁晓夫的做法,说他勇敢地揭开了盖子,从而解放了思想。在毛泽东看来,斯大林问题的揭露至少证明了自己久已存在的看法,即苏联的经验并不都那么令人羡慕。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问题不顾后果的,并且是明显偏激的的做法,更让毛泽东看不起苏共新一代领导人的政治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毛泽东对米高;扬不提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经验与理论贡献,会生那么大的气。
  如果说斯大林的问题,这时曾经引起毛泽东一些积极的思考的话,那么,最值得一提的,大概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这个问题了。毛泽东这时明显地赞同苏共对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愈前进,阶级斗争就愈尖锐这一错误公式的批评。这对一向强调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的毛泽东来讲,几乎可以说是一段很特殊的现象。中共八大之所以提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急风暴雨式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逐渐转变为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与此不无关联。毕竟,在这一年里,农村实现了集体化,城市工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正在加速完成,过去意义上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即将不复存在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再搞大规模的阶级斗争确实没有必要了。因此,毛泽东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职能百分之九十已经消亡了;剩下那百分之十,也主要是用于对外的。从这一点出发,当年处于同样情况下的斯大林,确实没有必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放生产力。毛泽东明确讲,斯大林那时所以仍旧到处寻找斗争对象,到处捉人杀人,继续进行阶级斗争,根本原因是认识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不相信群众而天天恐慌。他还说,当国家只有一个党专政的时候,更应该注意听取反面的意见。民主党派不是天天在骂我们吗?只要不登在报纸上,听听也没有什么不好。
  由于满足于中国现实政治的成功与经验,满足于自己的理念与睿智,毛泽东也就不可能从斯大林的悲剧中看到自己的问题,真正吸取教训。随着波匈事件的发生,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化了。
  由于对斯大林暴行的揭露,从1956年春天开始,东欧各国党已经不得不开始为那些以同样原因被镇压的共产党人恢复名誉。仅波兰政府4月27日宣布的必须恢复名誉的共产党人,就有8万人之多。6月28日,波兰爆发了有名的波兹南事件。事件最初纯粹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但波兰当时面临的经济危机和人们对政府的普遍不满,使得这一家机械厂工人的抗议活动引发了对政府机关的冲击。波兰军警进行镇压,造成了数十人死亡和数百人受伤。波兹南事件发生后,波兰党7月18~28日召开了中央全会。苏共中央派代表团参加,企图要波兰党公开承认骚乱是一起有敌对势力挑唆的政治事件。但波兰党坚持认为工人对生活状况的不满是主要原因,并且随后完全违背苏联人的意愿,宣布将恢复因主张独立自主而被开除出党和遭到关押的前第一书记哥穆尔卡的职务,并有意解除从苏联回来担任政治局委员和国防部长要职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职务。
  波兰出现的情况,使莫斯科大为惊慌和恼怒,担心波兰可能脱离华沙条约组织,转向西方。赫鲁晓夫因此下令派兵对华沙取包围态势。与此同时,赫鲁晓夫、莫洛托夫、米高扬等飞往华沙,准备强行干预波兰党准备在10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会的选举。在19~20日的会谈中,两党领导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但在波兰党领导人再三保证没有脱离华沙条约的意图,并愿意努力使罗索科夫斯基留在政治局内之后,赫鲁晓夫也做了让步,同意不干预哥穆尔卡的当选,并将部队撤回基地。
  让赫鲁晓夫更加手足无措的是,波兰这边还未平息,匈牙利那边又发生了连锁反应。在波兰为哥穆尔卡恢复党籍之后,匈牙利舆论强烈要求为一年前被解除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并开除党籍的纳吉平反。匈牙利共产党迫于舆论压力,于10月14日宣布为这位因为反对强制实行农业集体化和主张政治上更加宽容的纳吉恢复党籍。哥穆尔卡在赫鲁晓夫等飞往华沙干预之后仍然当选第一书记,更进一步激起了匈牙利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群众开始大规模集会游行,要求纳吉上台、自由选举,甚至高呼撤走苏军的口号。匈共领导人格罗没有采取安抚的政策,更不打算让纳吉复职,而是发表了态度强硬的演说,与群众形成了严重对立。10月

[1] [2] [3]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