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999年第3期


“革命加战争”还是和平与发展

作者:徐 焰

点。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上,仍然认为战争形势是严峻的,这其中有着历史继承性的原因,也与当时我国南北疆的紧张形势以及国际上形成的“新冷战”有着重要关系。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改变了四年前欧安会形成的东西缓和局面,美苏两家的军备竞赛又进入一个新高峰,对中国不能不产生影响。
  不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共中央已具有思想解放的求实态度,对国际形势特别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也在不断进行新的探索。1980年以后,我国领导人已经着重强调和平是有希望的。认识上的这一变化,对于我国当时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看到了实现持久和平的可能性,这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和平建设确定一个长时间的发展战略,同时也在主观上意识到过去长时间内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不十分准确,从而酝酿了对以往看法的突破。
  如今许多人都知道1985年的“百万大裁军”,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两次规模同样巨大的精简。根据邓小平的提议,1980年全军开始进行精简并压缩国防费。在1979年我国1102亿元的国家财政支出中,直接国防费用的支出为22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0%,国民收入的7%,在世界上仍属于较高的水平。经过整编,1981年我国的国防费开支减为163亿元,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下降到15%左右。1982年全军又进行了一次精简整编,军队总数压缩到423.8万人。
  1984年至1985年,我国领导人在思想上正式确立了对时代特点的新认识。虽然国际上的“新冷战”尚未结束,邓小平等领导人却通过冷静观察现实和总结历史经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观点,首先通过邓小平接见外宾的一些讲话公诸于世。
  1984年11月7日,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当今世界有力量打大仗的只有美国和苏联这两家,它们都有毁灭对方、毁灭世界的能力,因而谁也不敢轻易动手。”
  1985年9月14日,邓小平在会见奥地利总统基希施莱格时又说:“虽然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如果搞得好,战争是可以避免的。”
  几天后,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重访中国团”时;进一步设想:“如果真是20年、30年不打仗,50年之间不打仗,这个战争就有可能避免。”
  根据这一观点,加上对历史的求实态度,本世纪下半叶的时代主旋律就被正确地认定为和平与发展。由于有了这个理论依据,1985年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由过去立足子“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建设轨道上来。同时,决定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100万。我国的国防费支出在1986年和1987年都是200亿元左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费用比过去大为降低。国防费用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降到8%左右,达到建国以后的最低水平。
  如果按国民收入中的国防费用比例衡量,中国这时已降至2%。这一比例,在世界各大国中是最低的。此时,美国的国防开支仍占国民收入的7%左右,苏联则为10%以上,英、法等国保持在5%至6%左右。
  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我国能大幅度地降低国防费用的比例,腾出钱来搞建设,这正体现了洞察国内外形势的远见卓识。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能保持10%左右的年增长率,为世界各大国之冠,这与军事战略转变有着直接关系。
  提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看法,主要不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而是对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形势的发展变化作了全面考察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从表面结论上看,这一观点回归到五十年代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军事思想发展中的“马鞍形”。不过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这两个时期的判断有着重要差别。五十年代认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主要指一个阶段、一个时期内可以避免,从总的发展趋势上则难以断定。邓小平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的观点则不同,不仅看到了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现实性,而且认为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和平力量的发展,发动世界大战将越来越困难。
  认定和平与发展是本世纪下半叶世界的主旋律,是正视当今世界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相应社会变化后得出的结论。战后几十年里,资本主义世界未再出现本世纪上半叶那种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其经济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兴起有了迅速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高度国际化又强化了各发达国家的相互依存关系。其国内通过改善劳动条件和提高职工福利等政策,也缓解了社会矛盾。过去设想的那种发生帝国主义战争并引起无产阶级革命的情景,一直没有出现。世界人民又普遍反对战争,国际竞争的重点转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这也形成了战争与和平形势发展的长远趋势。
  至于过去长期缠绕许多执政共产党人的“世界革命”问题,八十年代以后也终于以“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这一回答得到了解决。其实,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新制度要取得胜利的最根本保证在子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共产党人要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根本出路在子把经济建设搞好,向世界人民显示自己社会制度的优越性。那种单纯强调暴力并以“穷过渡”的方法向他人强行输出革命的做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结果只能适得其反。1987年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后,党章上已经删去了过去有关“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条文,正是符合时代特点的一个正确决定。
  坚信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的观点,也是建立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成就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作为一支维护和平的力量,其力量在世界舞台上不断增长,也将能有效地发挥制止大规模战争的作用。
  提出世界战争可以避免的论断,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做出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贡献。这一论断虽然改变了列宁和毛泽东晚年的一些看法,却恰恰坚持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原则。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形势的变化证明了以往有关美苏必战和世界大战不可避免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而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在八十年代中期对战争形势的判断则被实践验证是正确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为首的新一代党的领导核心继续坚持这一正确思想,以准备应付局部战争为基点,国家继续集中力量摘经济建设。1996年,我国现役军人(包括文职人员)总数已不足300下人,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又着重宣布,我国在今后三年内将裁军50万人,这是对国际国内形势进行科学分析后作出的又一正确决策。
  回溯建国后几十年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出现的“马鞍形”,再联系共和国走过的道路,不禁使人感慨万千。事实证明,要对时代特点和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而不是从“本本”出发,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真正面向世界,改变因封闭造成的思想僵化和“左”的心态。今后,要保障我国有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加速建设,仍然需要建设强大的国防,不过这首先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而不是相反。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认识,也才能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和平与发展,这是人类得来不易的主旋律,也是我们国家得来不易的正确认识。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将来对此也应写上浓浓的一笔。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