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2期


谈毛泽东两首五律的真伪问题

作者:■郭发明




  1998年第三期《百年潮》发表的章立凡先生《毛诗漫品》一文,持论客观,见解精辟,读后受益良多。末章“存疑”一则,尤深有同感。
  1996年新版《毛泽东诗词集》新收17首诗词,“出版说明”称绝大部分是依据作者身边工作人员当年按手稿照录的抄件刊印的,这些手稿没有保存下来;抄件有些是经作者审定过的,有些则没有。鉴于不能排除可能有当初毛氏所录别人(或替别人修改)的作品或是别人寄给毛的诗词(现在所知,这些情况都不乏其例)混入,这就不能不对这部分作品作审慎的鉴别。
  章文指出《毛泽东诗词集》新收17首中“有读后令人生疑者”三首,主要是从格律失常着眼,所举是令人信服的。除章文指出的三首外,1947年的两首五律《张冠道中》和《喜闻捷报》也很值得研究。这两诗后注明是“根据抄件刊印”,无“作者审定”字样。章文已指出这两首“律诗”多处出律,并认为“或当标为五古”。但从原诗颈颔二联都力求对仗来看,其作者是当作律诗来写的。毛泽东虽不喜五律,但自称“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实是自廉之辞。毛氏自幼熟谙声律,他强调”律诗要讲平仄”,指出陈毅请他修改的一组五律“于律诗稍有未合”,他给陈毅改了一首,是完全合律的。自己写作,纵使不拘于细节,也必不至此。更可研究的,这两首诗,如作为毛泽东的诗,在内容上有’三不合”。
  首先是季节不合。这两首诗标明写作时间是1947年,《张冠道中》排在《喜闻捷报》之前,编者注释中指出是作者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所作。后者有小序:“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那么前首者写作时间应在1947年3月18日撤离延安至9月29日农历中秋之间。但诗中情景“戎衣犹铁甲,须眉等银水”是严冬气象。陕北的3月下旬虽然气温还不高,但也已是初春天气,没有那么严寒。再往后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若说这首诗是毛泽东在撤离延安后到当年中秋前写的,季节不合。
  其次是地点不合。前一首的编者注释说,“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但未确指所在。首句“朝雾弥琼宇”,遍地积雪而又大雾漫天,这种景象在陕北很难见到。而且所见有关资料都未提到撤出延安不久普遇大雪。从诗中语气“踟蹰张冠道,恍若塞上行”可知这条“张冠道”不在陕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