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0年第12期


2000年7月-10月读者来信摘编

作者:佚名




  上海曲阳路511号806室王珏:第6期内容提要很好!对读者有助,画尤点睛。

  《李富春和国家计委的改组》一文,帮助读者正确认识共和国前三十年辉煌而又艰难曲折的历程,和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思路与失误,对读者完整准确认识历史和领袖很有启发帮助。关于《辞海》“毛泽东”条目引起的争议夏征农、胡乔木信件”的发表,起到了澄清的作用。6期《百年潮》在我们这里成了抢手货,有的书刊门市部供不应求。

  通辽内蒙民族大学社科系刘济生:题《百年潮》诗一首:推动改革,批判极左,呼唤人权,高扬民主。信史为宗,立足人民,放眼全球,关注未来。

  天津河西体北道5号高布云:第6期军事天地栏目中《影响平津战役进程的两次重要建议》一文中,“1948年11月”你们错写成1984年11月,这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江苏省吴县新区月亮湾5-403室施晓平:我是一名文史爱好者,但由于苏州没有贵刊杂志零售点,故我一直未能看到贵刊,现有幸在朋友处相见,欣喜之情无法言喻。海淀区双榆树北里6-3-501离休老教员陈重远:我是贵刊老年读者,看《百年潮》很受启发。对过去经过的事明白了许多。

  北京大学燕北园307-107米桂山:至日前我已读完贵刊自创刊到最新一期的全部文章,自觉豁然开朗,受益非浅。

  江苏通州市二甲农机厂王士明:我们无视建国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不对的,但我们无视建国以来我们所付出的惨痛代价更是不对的。但愿能在贵刊上看到总结我国历次政治运动后遗症的文章。因为贵刊一向是能言人所不能言,不敢言,不想言,忠实于人民,忠实于历史的刊物。

  广州市东山区保育路7号78岁的离休干部苏毅同志自费购买了大量本刊,赠送给一些学校和亲友。现将她写给几所学校的推荐信摘登如下:各位学校领导同志:当人类迈进21世纪前夕,为对我国20世纪人民浴血奋战所获取的辉煌成就和所经历的血腥风雨,崎岖坎坷道路能有一个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与认识,特赠送你校师生《百年潮》杂志共四卷。

  总之,凡是看过《百年潮》这本杂志者,都一致赞不绝口,深感受益非浅,爱不释手。我自今年2月起,每月必须首先读完新寄到的期刊的每篇文章后,再开始从创刊号细细读起。6月份决心把我全部活期存款共5000元取出寄给北京战友托他再帮我定购22套合订本准备赠送给我的朋友们(其中10套是动员广州战友自己购买)。同时我还向北京、江西、山西、福州、安徽、湖南、大连、成都等地20多位老战友打电话、写信宣传这本杂志,催促他们尽快订购阅读。最后,再建议贵校在领导干部和师生中,广泛宣传这本杂志,发动个人有条件者自订一份并希望学校把我赠送的这一份能坚持长期订下去,相信《百年潮》会给你们带来益处的。

  浙江温州下吕浦华中北幢701卢礼阳:章立凡先生长文连载(三)阅后觉得有点小小偏差,谨提请予以更正。7期43页倒数16行:“当时在港的各民主党派联合发表的文件,几乎全部是他起草的”。这怎么可能?据我们所知,有的文件是梅龚彬(民革)、侯外庐(民主革命政团同盟,即后来习称的“小民革”)、马叙伦(民进)分别执笔的。同一页称“后来黄炎培说,章乃器曾要他提名自己当政务院政务委员,但章否认有此事”。作者作为家属为此的辩解是:“以他当时的政治地位,也无需别人举荐方能任此职务”(44页左栏上数1、2行)。其实黄炎培并没有冤枉章乃器,他是在1949年10月18日北京饭店座谈会上应约替章提名的,见1979年版《黄炎培日记摘录》(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第五辑)。事情不难理解,正因为意识到周恩来“很为难”,章才不得不通过黄(新政协民建首席代表)的口说出来。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刘世茂:贵刊是1998年由我的导师侯德础教授(现任我校图书馆馆长)向我推荐的,自那以后我便一直是它的忠实读者。我对贵刊的“秉笔直书”求实风格和“平生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的科学态度表示崇高的敬意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政治系王维远:我是贵刊的热情读者和忠实订户。多年来,贵刊给我的印象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内容真切实在,形式多样活泼。贵刊的很多文章,充实了我的教学内容,促进了我的科研工作,对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中共祁门县委统战部离休干部徐钧:我今年已经70多岁了,能看上这份杂志,感到十分亲切。我准备每年都邮购《百年朝》的合订本,相信《百年潮》杂志越办越好。

  武汉教育学院政治系刘明钢:《百年潮》第8期《彭德怀在朝鲜战场的最后时刻》一文提到美国上将克拉克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事后,这位美国上将不得不气馁地承认:朝鲜半岛的战争,是我们美国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经查阅资料,说这句话的不是克拉克,而是美国将军布莱特雷。

  上海普坨区新村路34院12号508室王和生:我是一个退休多年的机关干部,从1998年订阅《百年潮》杂志至今,从中获得知识和教育。往往新刊一到手,一口气读完,真是一份难得的特种食粮。我认为《百年潮》既有历史的真实回顾,还历史的真相,又有现实的针对性。例如“章乃器与中共领袖们”连载文章,“苏联剧变探讨”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现状”,“三个代表与党的建设”等文章,看了得益较多。

  吉林市土城子113栋117号吴永胜:贵刊今年第8期载苏策先生《陈赓四进南昌城》一文中说,由陈正人来担任南昌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陈赓高兴地说:“陈正人同志是个老同志,也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我们要尊重他。”在这里苏策先生搞错了:陈正人应为陈奇涵。陈正人是解放后江西省委书记、邵式平为江西省主席,陈奇涵是江苏省军区司令员,同陈赓办交接的应为陈奇涵才对。陈正人从来未进过军校,一直从事工农运动。

  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林西东中街6号李长寿:我是从贵刊创刊以来就一直订阅的。每期必看,它是我退休后的精神食粮,我真诚地希望贵刊越办越好。提点建议:登载的文章,同类问题的报道口径应把好关,防止一个问题出现两种说法或多种说法,造成混乱。如2000年第9期第21页倒数第5行:“19日黄昏……22日,第一批自愿军4个军近20万人完成了隐蔽入朝的任务。”而22页倒数18行却说10月19日,30万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雄纠纠地奔赴朝鲜战场。两者相差10万之多。

  安徽医科大学1027信箱王公禹:我很喜欢贵刊讲真话,常把贵刊的好文章推荐给老同志传阅,他们也很喜爱。我们这些把一生都献给中国革命的老人,希望多了解历史真相,有许多原来是不了解的,或者了解得不准确,贵刊能把历史真面貌写出来,当然受欢迎。

  北京署名忠实读者:再现历史真相,澄清历史事实,把握历史脉搏,进而探索历史趋势,应该是贵刊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我忠实于贵刊的重要原因。近日读到贵刊2000年第9期所登唐少杰同志《清华武斗与宣传队进驻》一文,感触颇多。该文不仅细致地再现了当时的群众(青年学生)运动的真实场面,而且作了很好的梳理与探讨,我感觉很丰富,很精辟。很希望能多看到这样的好文章,感谢编辑部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

  一位清华大学退休教师:贵刊今年第9期刊登的唐少杰的文章《清华武斗与宣传队进驻》,读后令人十分感慨。作为一位经历了当年的“文革”风雨和目睹了当时清华“百日大武斗”的见证人,我认为,该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细致地描写了有关“百日大武斗”的情景,不愧为一篇探讨和研究“文革”的好文章,尤其是关于清华大学“文革”历史事实的好文章。

  贵刊是我国报刊界办得十分出色的刊物。我每期都爱不释手地细读。请你们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办刊风格,千万不要随着什么“风”去“转”,否则的话,就失去了广大读者和贵刊的优秀价值。请你们一定要多多刊登一些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章或资料。

  云南省蒙自县财政局离休干部阮光明:我对贵刊面世倍感高兴。从第二期起我一直订阅,一篇不漏地阅读,篇篇真实感人。它反映、记述了我党、我国的历史现状和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以及所走过的惊险道路,让我们和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历史和血的教训……。

  原志愿军政治部干部宋文:贵刊第十期封二右上第一幅图片说明有误。“成川郡木会仓”应为“桧仓郡”。“朝中联合指挥部”应为“中朝联合司令部”。

  上海原出版系统干部黎鲁:2000年8期80页刊有金春明教授的信,说到“经查阅手边资料,50年代初张春桥的职务是上海《解放日报》副总编辑、社长兼总编辑。1954年柯庆施出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张春桥才担任市委宣传部长。”上述“资料”有误。据我所知:1949年下半年,上海建立华东新闻出版局,局长恽逸群兼《解放日报》总编辑。副局长三人,即周新武兼广播电台台长;张春桥兼新华社社长;王益兼新华书店总经理。1951年底1952年初恽逸群被免职,由张春桥任解放日报总编辑。这时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为彭柏山,1955年5月间因胡风案彭被免职,由石西民任宣传部长,直到1962年下半年之后,1963年新年时张春桥才接任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