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2期


张恺帆的诗

作者:盛成佑




  不少哲人都说:“诗言志”,对此我坚信不移。近读原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诗选》我深感,他无论是在战火中、敌人的监狱中,还是在长期担任省级党政领导身居高位期间,总是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不怕丢官坐牢,讲真话,传真情,勇为人民鼓与呼。

  30年代初,诗人从事革命活动在上海被捕,关在龙华监狱,当他闻知被关在同一监狱的堵名左翼作家柔石、殷夫、胡也频等被秘密枪杀于龙华监狱后,心中万分悲愤,烈士们的浩然正气使张恺帆诗情逐浪高,于是写下《龙华悼念死难烈士》:“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是用铅笔写在监狱的墙上,因张恺帆睡的是双人床的上铺,写得比较高,敌人难以发现。直到解放后我军在清理敌人监狱时,才发现这首诗,误以为是死难的革命烈士写的。后来萧三主编的《革命佚士诗抄》中收录了这首诗,署名为“佚名”。之后萧三发现是张恺帆写的,特玄信表示歉意。诗人在复信中说:“我是幸存者,能获烈士称号,当不胜荣幸,何歉之有!?”

  1959年安徽“五风”盛行,为了解实情,恺老7月4日由肥东经巢县抵无为外出巡视,每到一处,他总要揭开社队食堂的锅盖看一看,里面尽是煮着树叶、菜叶、米糠之类,心中十分不安,感到愧对家乡父老,于是奋笔写道:“建国十年久,黎元尚菜糖。‘五风’吹不禁,惭愧吃公粮。”当时的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刮得正猛,他感到公共食堂不能再办下去了,就当着无为县干群的面当场宣布三条“三还原”:吃饭还原,住房还原,小块园地还原,当晚就要县委向下贯彻。到7月15日,全县6千多个食堂就一风吹散了,并对少数“雷打不动”的食堂也下令统统解散。在那个年代这是什么胆识呀?这是救众生于水火,以命换命的鼓与呼呀!恺老对当地群众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过去许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为的是什么?就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如果要走贫穷的道路,哪个去干革命?我张恺帆也不干!”这几句话,掷地有声,胜过金石。1959年8月10日毛泽东在《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张恺帆下令解散无为食堂的报告》上批道:“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中央委员会里有,即军事俱乐部的那些同志们;省级也有,例如安徽省委书记张恺帆。”很快张恺帆受到了最严厉的处分:戴上了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帽子并开除党籍,开始了第二次囹圄生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转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在前进的路上,问题也不少,如党风腐败问题,有人觉得这是“支流”,不必大惊小怪。张恺帆是清醒的,80年代,他发生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势头诚大好,党风腐败究堪哀。劝君少把支流比,质变多从量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