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6期


陈锡联回忆邓小平

作者:■舒 云




  一
  
  小平同志逝世后,《人民日报》请陈锡联写一篇回忆文章。1997年3月6日,陈锡联深情回忆了小平同志。此时,他还沉浸在哀伤之中。陈锡联说,作为小平同志领导下的老战士,心情很难受,这十多天睡不好觉。老首长嘛,我们好像失掉了什么。为更好地继承小平同志所有的遗嘱和托付,我研究了撒小平骨灰的报道,连听了两次,写得好。小平同志历史上的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事情多啊。接着陈锡联回忆了第一次见到小平同志的情景,那是1937年底,在山西省辽县也就是现在叫左权的县,陈锡联认识了邓小平。当时小平同志在一二九师当政委,他说,你们都很年轻,身体很好。其实小平同志这时也很年轻。陈锡联说,很早还见过小平同志一次,那时小平同志也到了北京,经常见面。一直到文革前,在他领导下前前后后有20多年。小平同志在红一军团当主任。那是去延安开会,他也不记得,我也不记得。战争年代有十多年我一直在小平同志直接教导和培养下,直到1949年解放重庆后,军委调我到炮兵,才暂时离开。我到北京不久,小平同志去世以后,可以想见我的心情。虽然我因白内障不大看文件,脑子也不好使,到80岁了,记忆差,反应也差。但我应该尽我最大的力量,为《人民日报》写好一篇反映小平同志的文章,以表达我的哀思。
  陈锡联反复回忆,觉得事情多,就某一个事情来说,报纸上的篇幅也不允许,有些例子大家知道。比如抗日战争在太行山,刘、邓领着我们一二九师呆的地方,挨着平汉路,是个三角地带,比较小,敌人还有一个师长期驻在那里,交通困难。无论从军事意义还是政治意义上说,打一仗对巩固太行山根据地都有重要意义。那一仗打得比较恶。陈锡联那个团是师改编的,有12个工兵连,还有个特务排,总共几千人。陈锡联说,我们三个团长,牺牲一个,我负重伤,子弹从下巴进去,从后脑勺出来。一个根据地经过多少次斗争和牺牲,就漏了我一个。现在有个电视剧叫《铁血太行》,这个电视剧写得不错。当时太行山处于战略位置,南边有国民党军队,北面靠正太路敌人搞封锁。我们既要与日本人作战,又要对付国民党的摩擦。就那次血仗后,我们组织部队开展平原,与冀鲁豫平原连在一起,就比较好了。
  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各抗日根据地日益困难,中共中央指示各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邓小平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把它看成是军民关系并使抗战能否持久能否坚持下去的大事,马上组织机关人员分头下去进行动员,并规定了四条。他自己亲自带领一个工作组下去指导精简工作。一二九师和晋冀鲁豫边区共进行了三次大的精简,都顺利完成。部队加强了战斗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终于度过了最为艰苦的两年。毛泽东曾经专门表扬了晋冀鲁豫边区的领导同志对这项工作抓得很紧,做出了精兵简政的模范例子。
  1943年彭德怀、刘伯承等到延安开会去了,全部担子都留给小平同志。这时敌人也转变了斗争性质,开始蚕食、封锁,搞"三光政策"。斗争一步接一步,太行山根据地好多事情要依靠平原,盐巴、棉花、布匹,必要时还有油料,基本都靠平原供应。小平同志用很大力量研究这个问题,老是敌进我退,敌进我退,为什么不可以进?敌进我也可以进嘛。组织武装工作队,一个班一个排,开到敌占区建根据地。如此一来,根据地的经济形势就好多了。过去太行山扫荡来了,军队没有问题,家属留在后方上哪去?也有办法,中国人究竟是中国人,到哪里都能搞到一块。大扫荡来了,家属就送到敌占区去,扫荡过后再回来。小平同志关于利用敌占区的政策对当时打仗很有利。抗战胜利后,阎锡山与投降的日本军勾结,是插在我们背上的一把刀。这把刀不去,将来我们作战困难。陈锡联从延安坐飞机回来第二天就到前线打仗,这个仗还是刘、邓指挥的,不仅把长治守住了,最重要的还是阎锡山给我们"送"了很多兵员和子弹。抗战八年,部队没什么子弹,这一下大丰收了。陈锡联说,我们现在研究小平思想,他的思想很有特色。小平同志很有大局全局的观念,怎么对当前形势有利怎么干。
  
  二
  
  陈锡联说,小平同志担任军中领导职务几十年来,在治军上极其严格,对我们高级干部也不例外。尤其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迁就,一样铁面无私。记得每次在野司开会,他一般是不多讲,都是刘司令员讲话,但他一生气讲话格外多。邯郸战役后的几个月,我军连战连捷,战果一个比一个大。部队有些骄傲,群众纪律也开始出现了问题。小平同志决定利用两战间隙,召开一次整顿纪律的会议。
  此时正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陈锡联接到通知,心想,第一次出平汉线,就活捉了敌人师长赵锡田。连同我军在苏中的胜利,扭转了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的严重局势,毛主席致电庆贺,并传令全军嘉奖。仗打得很辛苦,战果也不小,这回开会准是叫大家去吃月饼。没想到月饼没吃上,连握手也没握。每次野战军司令部开会,刘、邓首长都要笑着和大家握手,而这次不仅不握手,还很严肃。陈锡联想今天可能有事了。果然小平同志说,今天开会不拉手,不要刚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你好我好。要多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做得怎么样?内外部的团结搞得怎么样?群众纪律怎么样?司令员刘伯承、参谋长李达和副政委张际春都相继发了言,指出部队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会一直开,从上午开到下午,又开到晚上,就是不散会。吃了晚饭还开,反正就是批评。一直讲到快天亮,敌人飞机要来了。陈锡联说,我看得很清楚,我和杨勇不说话,这个会就散不了。我们纵队的政委刚来,不能负责,其他人刚来,也不能负责,我和杨勇到会场外面,我对杨勇说,我不表态就散不了,三纵的事我负责。杨勇也说七纵的事他负责。一进会场,我们抢着表了态。一直不说话的小平同志马上站起来说,会开到这,散会。
  解放战争形势发展越来越快,刘、邓大军打到了西南,1949年12月,解放军接管了大城市重庆。在解放初期,重庆一度是中央直辖市,除了重庆军管会、市政府,还有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西南军区等好几个大机关。大家这么多年来都是农村来农村去的,好容易进了大城市,有些人第一件事是闹房子,你占个宾馆,我占个别墅,最后房子还不够,争来吵去。小平同志很生气,召集几个机关的领导到他家里开会,陈锡联也去了。小平同志绷着脸说大家来了,今天我们不拉手。小平同志有个习惯,凡是他要批评人的时候,从来不拉手。他叫大家先看看这座房子,房子原来是国民党的一个机关,很旧,上下两层。刘伯承住在楼下,邓小平住在楼上。几个孩子光着脚在屋里跑来跑去,房顶还在滴滴答答漏水。小平同志说,听说你们嫌房子不够,是不是这样子?我们来西南,是为西南人民做点事,不是来享受的,西南人民都希望我们做点事。土匪还在,你们就想舒服?你们刚到,什么事不做就闹房子,你们想想住宾馆房子的那些人到哪里去了?刘伯承也说了几句。大家低着头,一句话不敢说。会开得很短,不到一个小时。一晚上,住宾馆住好房子的人都摸黑跑了,第二天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三
  
  小平同志就是这样,抓到一个关键问题,丝毫不让步,包括后来他到中央也是,特别是牵扯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那非坚持不可。陈锡联说,小平同志在重大问题上决不让步,所以粉碎"四人帮"还有这个基础。
  小平同志第二次复出时,周总理病情危重,由小平同志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四人帮"还是捣乱,陈锡联感慨地说,"四人帮"开会,还不如咱们开会。1974年3月,在讨论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人选的中央政治局会上,小平同志刚复出两三个月,毛主席和周总理都提议小平同志率团去,并代表中国政府作大会发言。江青第一个打冲锋,就是反对邓小平同志去,这是邓小平同志复出后"四人帮"第一次面对面地向小平同志发难。由于江青的反对,政治局第一次讨论没有结果。第二天,周总理不顾江青的阻挠,提笔在外交部报告上批示同意,并送毛主席及政治局传阅。江青看见批件后大怒,"勒令"外交部撤回报告。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讨论时,除江青外大家都同意小平同志去。毛主席在江青第一次讲时不作声,第二次江青又讲,毛主席说,这是当前国际上最大的一个事,坚持让小平同志去。小平同志就笑,总理病了,我这是聋子外交。江青还是讲这讲那,什么安全问题啦,航线问题啦。大家都看出江青就是不希望小平同志去。江青一看剩下孤家寡人了,耍起泼来。毛主席发火了,我还是坚持小平同志去,你不同意,那就拉倒,我们同意去。陈锡联从来没听到毛主席讲过这么重的话。"四人帮"包括江青马上都哑巴了。于是,会上决定按毛主席说的办,不能变了,就让小平同志去。小平同志也明白,他是在刀尖上。在联合国大会上,小平同志代表中国政府发言,引起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称邓小平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
  粉碎"四人帮"后,陈锡联与李先念一起到西山去看望小平同志。一见面他就拉手,陈锡联也很激动,说"四人帮"不粉碎,就见不到你了。这时小平同志耳朵已经很背了,由卓琳在一旁翻译。听了陈锡联的话,小平同志没吭声。后来他问,天安门一号文件怎么办?小平同志说的"天安门一号文件"是指撤销他一切职务的那个文件,正是这个文件把第二次复出的邓小平再次打倒。粉碎"四人帮"后,按说小平同志应该顺理成章出来工作了,而当权者以"两个凡是"为武器,仍在阻止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陈锡联看望小平同志时,他还闲在家里。对他的问题陈锡联一时不知道怎么答复,小平也没再问。陈锡联当时是政治局委中,负责军队工作,但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是个人能够决定的,有些事情陈锡联也不知道当时的情况。但以后,在小平同志复出的问题上,陈锡联也出了很大的力。
  最后,陈锡联说,小平同志成功地把工作交给江泽民,江泽民选得非常好。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认识的江泽民。作为我们军队同志,我们要牢牢记住小平同志的话,军队是党领导的,军队要永远在党的领导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