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9期


义勇军与《义勇军进行曲》

作者:赵 杰




  众所周知,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而义勇军的出现,恰恰是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首先是受到侵略者蹂躏的东北民众,发出的最后的吼声。
  毛泽东同志1945年就在《论联合政府》中谈到:“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对中国的疯狂侵略。尽管国民党当局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在“中村事件”时就明令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但事变当夜,北大营东北军第七旅部分爱国官兵,还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了抵抗。参谋长赵镇藩在回忆中写道:“深夜2时许,敌军已迫近营垣四周的铁丝网,我鉴于情况非常危急,就决定利用敌军迟滞前进的间隙,从南北两面出击,我军与敌人激战到下半夜3点多钟。”军士长李树桂也曾回忆,“东围墙上卡子门两侧,约有无数支机枪、步枪,吐出忿怒的火舌,向着逼近的日本兵猛烈还击。”
  比第七旅官兵更为坚决的是时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局长的黄显声。他在事变之前,按张学良的指示将所属公安部队,统编为12个总队。又向全省58个县下达了紧急通知,旬月之内发放了约20万支枪,每支还配发了50发子弹。正是这批武器,为后来迅速组织起来的抗日义勇军,提供了基础。“九一八”事变之前他还向所属的公安和警察部队下令,“非到不能抵抗时才能撤出防地。”直到21日力不能支时,他才下令以分局为单位,尽量携带武器弹药退出沈阳,按张学良的命令,将东北的军政指挥中心,西迁至锦州,并在此进行了锦州保卫战,一直到第二年的日历翻开时才撤离。
  就在日军进攻北大营时,中共满洲省委连夜召开了会议,第二天就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要求各地党组织,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各种形式宣传和动员群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加紧组织领导发动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运动。此后,东北的黑土地上,燃起了抗日的烽火。
  东三省的人民,东三省的一部分爱国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协助之下,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组织了东三省的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从事英勇的游击战争。这个英勇的游击战争,曾发展到很大的规模,中间经历过许多困难挫折,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
  正如毛泽东论述的那样,“九一八”一周后,流亡北平的东北爱国人士成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在赴南京请愿遭受挫折后,迅速发动和组织起民众抗日武装,义勇军多达57路,几十万之众。仅以辽宁为例,除了前面提到的黄显声、老梯子之外,雪夜闯沈阳的金山好、三袭海城的老北风、确保辽西的耿继周、天狗吃日头的郑桂林、智擒石本的李海峰、歼灭古贺联队的亮山、桓仁举义的唐继五、拼死杀敌的郭景珊、转战不休的李春润、令敌丧胆的邓铁梅、视死如归的苗可秀等等,都是人们熟悉的抗日英雄。再以史称的抗战和保卫战称谓为例,东北地区也是很多的。如锦州保卫战、山城保卫战、海伦抗战、哈尔滨保卫战、江桥抗战、海满抗战、热河抗战、长城抗战等等。这里还不包括后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独立领导的和坚持斗争的抗日联军的业绩。
  1935年,尽管东北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的斗争,在外敌和内患的夹击下,已经失败了,但以东北爱国民众为主体的抗战中,用抗争和鲜血蕴育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主旋律。他明晰的主题,激越的旋律,不仅表达了人们对东北抗日义勇军不屈外辱,英勇搏击的民族正气的敬重,而且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危亡关头,同仇敌忾、抗敌御侮的愿望。它不仅是中国人民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歌,也是中华民族大义大勇,充满尊严的颂歌。
  
  《风云儿女》主题歌
  
  1933年冬天,正当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郑桂林参加抗日遇盟军失败,入关后被国民党特务剌杀;吉林抗日救国军王德林退入前苏联;黑龙江抗日同盟军将领李海青遭暗杀时,左翼成员田汉、阳翰笙等在上海支持的艺华电影公司摄影场,也被反动派唆使的暴徒捣毁了。1934年左翼电影运动的新阵地──电通公司成立了。田汉和阳翰笙,面对严酷的形势,决心全力支持这一新生的阵地。
  秋雨狂卷着黄浦江的夜晚,田汉在“恳谈会”上应允再写一个剧本,以示支持。到冬季的时候,面对电通公司急切的催稿,对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的田汉,以全国民众为之关注的长城抗战为背景,以流亡上海的东北青年为主人翁,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感情纠葛,突现了中华民族奋起抗击外敌入侵,收复失地的决心。由于催稿甚急,田汉将名为《凤凰涅?图》剧本,仅写了一个故事梗概,交给了电通公司的孙师毅。
  这个写在旧式10行红格纸上的梗概,约十余页,总计15个章节。
  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1933年,在上海的一间三层阁楼里,住着两位因为东北沦陷而流亡此地的青年。他们一个是诗人辛白华,一个是在北方从过军的好友梁质夫。与他们临窗相对而居的是和丈夫离了婚,富有而美丽的施夫人。楼下是相依为命的阿凤母女俩。故事的纠葛便是在这三户人家中展开的。在阿凤母亲去世后,两个侠义的青年资助了阿凤入学,步入生活。质夫因铁血团朋友牵连被捕,辛白华投入施夫人身边去了青岛。梁质夫保释出狱后,抗战中牺牲在长城古北口。辛白华在阿凤的感召下,沸腾了热血也成为防卫长城的勇士,与阿凤在炮火中相见,一起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冲向敌阵。
  田汉后来曾回忆说:“原定要把这主题歌写得很长的,却因为没有时间,写完这两节就丢下了”。其中的缘故是1935年2月,随即田汉被捕。这时剧本还在孙师毅处,原名为《凤凰涅?图》。《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主题歌在原稿的最后一首,因被茶水濡湿,有几个字看不清楚,就请孙师毅根据歌词内容设法填补,即原词的第6句:“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改成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虽然是田汉在匆促紧迫中写成,但蕴含着他多年来,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历史感受,可谓厚积薄发。最可贵的是他那“危机”意识。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无望亦无救的。歌词的再一个精神支点是自卫、自救意识。认识自卫、自救是思想上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全民族的行动,田汉将这一意识成功地诗化在“长城”形象中。当时国民党政府和租界当局明令禁止宣传抗日,在一切出版物上,“抗日”都被删为“××”。《义勇军进行曲》中自然也不允许出现抗日的字样。在这样的限制下,田汉将抗日救国之情高度浓缩、高度抽象、高度升华,呈现了超时空的凝聚力。为了尽快开拍,电通公司决定由夏衍将梗概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名称改为《风云儿女》的影片。
  聂耳自幼爱好音乐,中学时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一直积极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工作。从1931年到1935年,聂耳和田汉虽然仅相处4年的时间,但由于志同道合,所以很有共同语言,加之戏剧、电影、歌曲方面的合作,更增加了彼此间的战斗友谊。仅在1933年到1935年的两年时间里,聂耳就创作了三十余首歌曲,其中十三四首是与田汉合作的。从这珠联璧合之中,可以得见他们的合作何等默契。
  尽管聂耳在着手《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创作时,田汉已经被捕入狱,两人不可能促膝交流,但正是缘由聂耳和田汉志同道合的情谊,所以聂耳对田汉的民族“危机感”、“自救意识”丝丝入怀。因此,他深刻地理解并准确地开拓了歌词的主题和内涵。聂耳谱好曲后,和许幸之讨论一番后,增加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叠句,最后3个“前进”以铿锵有力的休止符来煞尾,愈发突出了那坚决、勇敢、挺身而进的情绪。歌曲在号角声的导引下起唱,较好地把长短句组成的歌词,处理成节奏明快而有力的进行曲,具有高昂的时代激情和雄伟的民族气魄。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经过的细节,虽然现今仍有争论,但歌曲通过站在抗日最前线的东北义勇军将士,向处于“最危险的时候”的中华民族,发出了“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呼喊,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并激励和鼓舞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斗志和信心,却是为人共识的。
  由于这首主题歌集中地概括了《风云儿女》的主题,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全国各阶层强烈要求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这部电影一上映,这首主题歌就象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深藏在广大观众心中的爱国热情,并且迅速地向全国各地爱国人民中扩展,成为不可抗拒的烈焰。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血与火的岁月,一经问世,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热潮,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勿庸置疑,虽然从“九一八”之夜起,一直到1935年以义勇军为主力的长城抗战失败了,但义勇军在这段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而表现出的史绩,彪炳千秋史册。万众一心谱写的“义勇军进行曲”,几乎成了群众集会必唱的会歌或队歌,无数革命志士唱着他走上战场。
  
  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升起
  
  1949年6月15日,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为了迅速完成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及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各项必要准备工作,周恩来主持召开的筹备会常委会第一次会议上,决定在常委会领导下设立6个小组。其中第六小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
  组长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负责人马叙伦先生,副组长是北平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不久又增加了沈雁冰(矛盾)主持日常工作。组员有张奚若、田汉等16人。推选郭沫若、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五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聘请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姚锦新为顾问。
  会后,征集启事经周恩来审批,报送新政治协商筹委会批准,在《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新民报》、《大众日报》、《光明日报》、《进步日报》、《天津日报》上连续刊载了8天。国内各报以及香港等海外报刊也都予以转载。
  一个多月后,共收到国歌632件,歌词、歌谱694首。投稿者既有高级干部、将军、艺术家、学者,也有军人、工人、农民、学生。包括郭沫若、马叙伦、欧阳予倩、冯至、柯仲平等知名人士都有力作。投稿地区也很广泛,遍及全国各个省、区,包括尚待解放的地区,其中还有一批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来稿。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热烈拥护和关切,愈加激发了大家的工作责任感。经过多次认真的讨论,认为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满意的词谱,的确也是不现实的事情。最后大家比较倾向在国歌未制定前,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最先提出这一动议的当属周恩来,当然,在应征来稿中,提出这一建议也大有人在。爱国画家徐悲鸿说,《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唤起了千千万万的民众,今后它仍将鼓舞人民昂扬的精神奋斗前进,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民族的自信。《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中国的《马赛曲》!建筑学家梁思成说,他在美国时,走在大街上曾听见有人用口哨吹奏《义勇军进行曲》,回头一看,是一位美国青年,说明这支歌在世界上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经过反复讨论,初选委员会基本同意这一意见。认为这是一首鼓舞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代表中国人民呼声的雄伟歌曲,它有着长期历史,起过鼓舞全国人民斗志的号角作用,又是大多数人会唱的最好歌曲。也有个别同志对曲谱没有疑义,但是主张修改一下歌词,特别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今天已经没有意义。
  这句话今天到底是否适用?问题刚一提出立即引起了争论。双方争执不下。筹委会常委不好断然定论,决定交由大会主席团决定。为了便于研究时参考,小组推选郭沫若修改了一份歌词,印了200份发给大会主席团成员审阅。
  9月17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召开的第二次会议,决议将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移交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领导。9月23日新政协全体代表分为11个小组,与会的600多人进行了热烈而认真的讨论。
  25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召开了协商国旗、国歌等问题的会议。关于国歌,毛泽东说,大家认为以《义勇军进行曲》做国歌最好,意见比较一致,我看就这样定下来吧。
  马叙伦说,我们第六小组都同意用《义勇军进行曲》做国歌,完全赞同主席意见,但也有个别人要求修改某些歌词。周恩来接着说,这支歌曲很雄壮,很豪迈,有革命气概,而且节奏鲜明,适合演奏。他联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的疑义说,要么就用旧歌词,这样才能激励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接着他进一步阐明观点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愈进展,敌人愈嫉恨我们,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就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的好!
  毛泽东认真听取了大家的发言,最后他综合各方意见说,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还是受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他的话音一落,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
  在讨论了其他问题后,最后,毛泽东、周恩来提议,大家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深深的夜色里,中南海传出了雄壮有力的歌声。
  9月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由周恩来主持,举行大会讨论审查委员会提出的《国旗、国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大会逐项进行表决,最后全体代表举手和热烈的掌声通过四个议案。
  第三个议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掌声又一次响起来了,第六小组的成员心情格外舒畅。时至今日,回忆当时的情景,他们还为自己参与并完成了建国的重要准备工作,而感到自豪和兴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大会规定:“欢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们就位时,升国旗、鸣礼炮时,及主席宣读政府文告后,均奏国歌”。
  30日下午,一届政协第八次大会全体代表,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依次通过主席台前投下了神圣的一票。
  投票结束后,全体代表利用计票的间隙,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奠基结束后,代表们又回到会场听取选举结果。新选出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和六位副主席,在欢呼声中登上主席台后,毛泽东宣布闭幕式开始。《义勇军进行曲》激越的乐曲响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代表们望着主席台上悬挂着的新制的五星红旗,泪花合着雄壮的旋律闪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历史瞬间的最强音。
  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和一代开国元勋们健步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金水桥前的联合军乐队奏响了《义勇军进行曲》,顿时,整个广场沸腾了,雷动的欢声中,红旗、花束、彩带卷起了一浪又一浪的高潮。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毛泽东揿动了电扭,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升起。激越雄浑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回荡,冲向蓝天,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历史仿佛要进一步验证,当日通过《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是否正确似的,1978年,受“左”的思想影响,全国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于3月5日通过决议,把国歌的歌词改为集体填写的新词。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义勇军进行曲》原词的作者田汉,在“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害致死,《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也随之受到株连。撼山易,撼历史难,《义勇军进行曲》毕竟终受了历史的考验。时至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修改宪法,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于1982年12月4日,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当宣布决议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经久不息的掌声。
  《义勇军进行曲》在开国大典上奏响,庄严的乐曲向全世界人民宣告,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从此,这雄壮的乐曲和歌声,伴随着五星红旗成为共和国的代名词。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国之一,这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整整14年的时间,是中国抗日战争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前6年东北义勇军(抗日联军)的抗战和后来的8年抗战,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从这个意义上讲,《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这一用血肉长城凝成的主旋律,不仅彪炳在中国的历史上,而其产生的影响,还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责任编辑:萧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