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12期
彭真与现行宪法的制定
作者:■ 李海文 王燕玲
许崇德生于1929年,上海青浦人,1951年复旦大学毕业,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教授,并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许崇德教授参加过制定1954年宪法的资料工作,1980—1982年又参加现行宪法的草拟,1985—1993年参加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的起草,并参加港澳两个特区的筹备工作。
以下是我们对许教授的采访内容:
问:许教授,您参加过1954年宪法的起草工作和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的修改工作,了解宪法起草和修改的过程。我们很想请您谈谈彭真在起草、修改宪法工作中的作用。
答:我国的宪法大概是1953年底开始起草的。这个宪法因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所以叫宪法起草,后来那几次都叫宪法修改。当时我还是个小青年,才20多岁,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读完研究生留校,是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员参加这项工作的。那时田家英在高校点兵,找了一批人帮助他工作。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一个办公室,在中南海的一个资料室里办公,李维汉是秘书长,副秘书长记得有七八个,田家英是副秘书长之一。当时需要收集一些外国的宪法作参考,我们就做这方面的整理工作。此外,中央领导同志需要了解、学习有关宪法的知识,我们还编写了一些名词解释。后来全民讨论宪法草案时,我们又帮助整理、汇编各地讨论的材料。
问:您刚才谈到起草宪法过程中参考了外国宪法。不过,外国的宪法终究只是“参考”,新中国的宪法最终还是以我国的国情为基本依据的。那么,第一部宪法,有哪些是我们的独创呢?
答:独创的东西很多。比如提“人民民主专政”,而没有写“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一条。那时写的还不是“人民民主专政”,而是“人民民主国家”,在序言中提到一次“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那是讲过程。在条文中,第一条规定国家政权性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当时苏联用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是毛主席创造的,毛主席发展了人民民主国家的提法。还比如国家主席,苏联就没有设国家主席,它们设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相当于我们的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另外关于检察院,苏联是垂直领导,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国情,还是双重领导好。在宪法起草过程中有争议。1982年宪法,实际上检察院是双重领导。实行双重领导,如果有些案子下面顶着不办,上面可以管一管。
1954年宪法和苏联宪法在结构上也不一样。苏联宪法没有序言,也没有总纲,它分为社会结构、国家结构、权力机关、管理机关等内容,都是分标题的。我国宪法有序言,还有个总纲,像党纲一样。
1954年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1954年宪法的起草,全国人大讨论宪法草案和报告,不少民主人士参加,而且提了不少意见。
彭真在1982年宪法草案的报告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宪法有一个评价。他认为1954年的宪法是比较好的,1982年宪法就是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的。但是他在报告中没有这么说,因为这个不好说,当时修改宪法是修改1978年的宪法,不是修改几十年前的宪法,而实际上是恢复1954年宪法的精神,又加以发展。1954年宪法是1982年宪法的基础。1978年宪法是不完善的。
问:您谈到了彭真对第一部宪法的评价,彭真同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制定有些什么关系没有?
答:起草第一部宪法时,彭真不是宪法起草委员会的委员。但应该说他也参与了第一部宪法的制定过程。他那时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有一些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列席宪法起草委员会会议,他也列席了。1953年3月彭真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中共党组书记,而且,从1954年3月,恐怕还要早一些,宪法起草委员会成立了一个宪法研究小组,彭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成员还有董必武、张云逸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代会召开后,彭真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主持人大常委会的日常工作,立法是人大常委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问:显然,制定第一部宪法时,彭真还不能说是主要人物。但是,1982年宪法修改时,彭真就是主要领导者或者说是主要组织者了。
答:可以这样说。1980年8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修改宪法,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委员会,叶剑英是主任,宋庆龄、彭真是副主任。但实际工作主要是彭真抓的。1980年9月17日宪法修改委员会成立了秘书处,胡乔木是秘书长,还有7位副秘书长,其中有2位是民主人士,一个是叶笃义,一个是甘祠森。叶笃义在秘书处呆了大概半年,得了肠癌,进了医院。甘祠森后来健康状况也一直不佳。另外5位副秘书长是胡绳、吴冷西、张友渔、王汉斌、邢亦民。邢亦民当时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秘书处还有若干成员:许崇德(法学副教授)、王叔文 (法学家)、肖蔚云(北京大学教授)、孙立(全国人大常委会政法司)、李剑飞(全国人大常委会政法司)。孙立在北京市工作的时候当过彭真的秘书。后来,秘书处又增加一些人,工作量是很大的。
秘书处在秘书长的领导下工作。胡乔木召集我们开会,后来他生病来不了了,就由张友渔主持会,每星期开2次,在人民大会堂小天津厅。每次会后都有简报,我记得发了三十多期。
后来,到了1981年,我们移住玉泉山工作。那时候就是彭真自己直接抓了。分作两摊,一摊是起草条目,我参加这一摊工作,另一摊是起草修改宪法报告和序言。跟随彭真工作,耳濡目染,使我有不少长进。
问:1982年宪法的修改工作程序和过程是怎样的?
答:彭真主持修改宪法工作时,还没有一个成文的东西。第一步是研究框架,我们大家集体起草,一条一条地凑。起草了一稿就送给彭真看,他有时改,有时不改,说这个问题还需要斟酌。有时我们送过去好几个议案,供他选择。当时我们住在9号楼,彭真住在2号楼。他经常和胡绳、王汉斌、张友渔等副秘书长在一起谈,由他们回来传达。他一个月或半个月定期过来和我们一起吃顿饭。他来了,也不加荤菜,还是和平常一样。不过,他面前多两个小碟子,放了一些大蒜和大葱。
我们在秘书处开始草拟宪法时,也是像苏联那样写社会结构、国家结构、政治基础等。后来稿子打回来,还是按1954年宪法的结构,写序言、总纲。框架定了,然后就一条一条地起草。我们之间有分工,我负责写国家机构部分。有什么问题,彭真也找一些人来谈。我们开了一些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不少座谈会。有一次把经济学家都找来了,有孙冶方、薛暮桥、于光远、苏星、徐禾。找什么方面的专家,要看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法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北京的、外地的都找过。费孝通、钱伟长也来参加过座谈。青年理论工作者也找过一些,如陈昊苏等,陈昊苏还写了一个万言书,提出意见。这些座谈会,彭真不参加。除了召开座谈会,我们还把稿子送到党中央、国务院各单位,请他们提意见,有时也发到各省、区、市征求意见。我们负责整简报,进行研究。
我们起草宪法也有民主程序,民主程序和党的领导相结合。改出一稿就给中央书记处送一稿,中央书记处讨论了8次,中央政治局讨论了3次。
我们从1980年9月开始,一直工作到1982年12月通过宪法。
问:根据您的了解,彭真主持这个工作有些什么特点?
答:他是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修改宪法和法制委员会的工作都要管,工作十分繁重。但是他起草稿子都是亲自动笔,每天工作都到深夜。他睡眠不好,睡觉时也要动脑子。他要说什么或讲话,都不要别人起草,都要自己动手。人家请他作报告,他的秘书跟着他,他讲,秘书记,事后他再整理记录,就成了稿子。他就是这个习惯。他不愿意别人为他起草,他去念。
当然,修改宪法还是要有“秀才”的。除了王汉斌、胡绳外,彭真还找了高水平的“笔杆子”来,有龚育之、有林、郑惠、卢之超等。打“临时工”的人也不少,彭真有时找一些人来住个两三天,记得有朱穆之、胡绩伟、穆青、华楠等,都是一些理论家。顾明来过几次,他是国务院的副秘书长,有一次彭真还说,顾明是没有任命的宪法修改委员会的副秘书长。
问:除了上面这一点,彭真还有哪些特点?
答:他经常给我们提一些问题,他问得很具体,有时候我们一下子也回答不上来。我们研究外国的法学,主要是一般的观点、理论,具体的我们也说不上来。比如他问:外国的地方议会有多少人组成?他可能是想参考一下外国地方议会的规模。我们只知道人家议会是怎么一回事、怎么操作,至于地方议会的规模,我们还得临时去找资料才知道。还比如我国规定30名人大代表可以提案,彭真问外国的议员是单独提案还是集体联合提案。在外国议员可以单独提案,他们2个人、3个人联合提案是有的。但这是讲全国性的国会、议会,至于地方议会,我们缺乏了解和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收集、阅读各国的宪法和有关文献,了解各国的现实理论和历史情况。所以参与修宪的实践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问:1982年修改后的宪法比原宪法有哪些不同?彭真在这方面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答:首先,宪法的序言可以说彭真经过思考后有新的内容。彭真说过序言要突出20世纪的四件大事。
1982年5月他写序言的稿子,有一天,记得是星期天,多数人都回家了,正好我和王叔文在,深夜十一二点他来电话把我们叫去。他说,他又琢磨了半天。这已经是序言第十稿了,字斟句酌地修改。他考虑在序言中应记载20世纪发生的四件大事,让我们看看,还问我们这样提法好不好,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表示赞同。我估计那天晚上他一夜未眠。从彭真那里回到住处,我写了一首五律诗,记述此事:“假日庭院寂,平楼卧室幽。逐行斟字句,对坐语喃啾。灯下词初定,纸间策已筹。宪章临十稿,尚欲益精求。”
彭真说的这四件大事,第一件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第二件是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件是我们恢复了国民经济,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四件是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在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彭真有个讲话,提交到全国人大会议讨论。彭真说:这四件大事,“除了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以外,其他三件都是毛泽东主席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从这些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这种写法是过去没有的。过去我们的4部宪法,序言都不一样,但是条文大同小异,有的条文还是1954年宪法的条文。
结构一般也没有变化。宪法一般都是由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权利义务,国旗、国徽和首都这几个部分构成。这个结构的大框架是不变的。那么1982年宪法的结构有没有变化呢?也有。第二章和第三章倒了个,“公民的权利义务”调到第二章,“国家机构”调到第三章。这是胡乔木的建议。他说,把“公民的权利义务”放到“总纲”之后、“国家机构”之前,体现了民主的思想,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重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重视人权。我以为彭真的功绩在于他有关宪法序言的写法和思想,突出了20世纪四件大事。
第二,就是恢复人民民主的提法。我国1949年的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中共八大的文件都是提人民民主专政,但是从党的八大以后,就逐渐放弃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而只提“无产阶级专政”。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则走向了极端,提出“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
1982年修改宪法时,彭真极力主张恢复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这点我印象很深。他请了很多理论家,如《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的同志来座谈了好几次。我记得很清楚,彭真有一次闲谈说,专政不能简单地说是镇压。他引了列宁的话:“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正确领导。”后来他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说明时,没有用无产阶级专政这个词,而恢复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他作的说明第一部分就是关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彭真说:“这是关于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是我国的国体。”我觉得这是彭真很大的贡献。从此以后一直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彭真和理论家座谈时,没有争论,因为这些理论家都是同意人民民主专政的。但是序言有一稿写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不断得到巩固。《人民日报》的负责人提出,我们报纸上实际上已经在用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但准确的提法应该是“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需要具体分析,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模式,但二者不能简单地划等号。人民民主专政带有中国特色,它的外延比较宽,我们有统一战线。修改后的宪法就写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
后来也有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提出意见,建议改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知识分子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提三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宪法应加上知识分子为基础。这个意见没有被接受。彭真作了一些解释,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的差别并不是阶级的差别,就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即阶级性质来说,知识分子并不是工人、农民以外的一个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这里就包括了广大的知识分子在内。”如果单列出来,就好像不是它的一部分了。
当然,宪法对这种意见也给予了一定反映,宪法序言有一段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必须依靠三种社会力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这句话好像是胡耀邦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强调的,后来写入了宪法中。
第三,四项基本原则原来写在条文中,而放在序言中效果更好了。因为条文毕竟是一种规范,实效更强一些。宪法的指导思想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国家实行的是统一战线,还有一批宗教界人士,唯心主义者。如果写在条文中,大家都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你要强迫遵守,国际上就会有影响。所以放在序言中比较恰当一点。
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过去在宪法里没有。外国的宪法中也不多见,因为它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我们的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1982年宪法写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胡乔木主张的。我记得有一次在宪法修改委员会开会时,讨论到这段,彭真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一个国家要富强,一个国家要发展,没有文化是不行的。他说毛主席在中南海还亲自办了个文化补习班,我们人民大会堂也要办一个,要一抓到底。他是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后来人民大会堂真的办了,是为勤务人员、警卫人员办的,主要也是为了提高文化。
第五,对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彭真也很坚持,他说:“这是保证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1954年宪法中有这一条,后来的宪法就没有了。在“文化大革命”中,坚持“人人平等”是要遭到批判的,理由是“工人能和资本家平等吗?农民能和地主平等吗?”对于人人平等,修改后的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5条还专门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原来的草稿还有不得滥用权力等等,后来就只写了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六,有关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章,彭真也很重视。他自己亲身经历了在“文化大革命”受迫害的遭遇,有切身体验。所以1982年宪法总结“文化大革命”的经验,已经有和以前不同的内容,写了人格尊严、人身保护等。当然人身保护,过去也有,但没有这么强调。“文化大革命”中动不动就把人关起来,戴高帽子、游街、坐“喷气式飞机”,这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侮辱。人格尊严应该写入宪法。宪法第37条: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这比以前具体多了。第3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个是从两个方面写的,正面写,反面写。正面写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身自由应该受到保护;反面写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宪法还有一个条文,就是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有揭发、检举、控告的权利。鉴于“文化大革命”中那些“造反”的大字报,捏造事实,歪曲真相,导致大量冤假错案的教训,彭真在稿子上特别加写了不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一句。后来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引申可以“民告官”,也都规定不能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经过切身体验之后,人们才懂得人格保护的重要。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1982年宪法可能就不会对人格尊严、人身保护写那么具体。
第七,彭真强调,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保障能做到的民主权利就写入宪法,做不到的就不要写进去。我们的宪法是为了实施的,不是为了好看的。今天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写到什么程度,做不到的别写。这点对我的教育是很大的。我觉得关键就是实事求是。在宪法条文中表现最突出的是第42条关于劳动权的条文。
关于劳动权,是有争议的。宪法草稿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部提出意见。当时失业的人已经不少,他们说,如果写了劳动权,这些人拿着宪法来找我们,我们怎么承受得了。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写,那怎么能行?所以,按照彭真强调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这一条加了一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这一款是很活的,是说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来争取实现每个人劳动的权利。国家会创造各种条件,满足大家就业。另外,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这还是比较实事求是的。
另外,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写入宪法,也是彭真主张的。1982年宪法在国家机构这一章中,规定的都是国家机关,而村民委员会不是一级国家机关,它是居民的自治性组织,但是也把它写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一节中。彭真指出,我们国家要有民主,权力是属于人民的,但是民主有一个发展过程,要先从基础抓起。基层群众自治是民主的基础,它同地方国家机关的逐步民主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过,“这个民主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 我国有8亿农民,村民委员会搞好了,然后再在这样的基础上接着逐步扩大,逐步提高。
第九,彭真非常支持差额选举,这点写在了法律上。虽然没有写进宪法,但是写入了选举法、组织法,这些法律也是彭真主持制定的。过去,我们一直是等额选举,候选人就等于是当选了的人。如果选候选人以外的人,只有一两票。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地方如省级、县级人大都没有常委会,人民委员会是它的常设机关,而人民委员会既是行政机关,又是立法机关。1979年彭真复出之后才改过来。原来都是乡镇人民代表才直接选举,他主持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工作的时候,把直接选举扩大到县。1979年以后,人民代表的直接选举扩大到了县(包括自治县、县级市)。
最后还有一点,彭真还强调,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能兼职。过去人大常委组成人员都是兼职的,他们都是各个岗位上的负责人,日常工作繁忙,不怎么开人大会议。彭真强调人大常委要实行专职,以便集中精力做好人大的工作。我曾亲耳听他说过这个意见。这一点写入了宪法,宪法第65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不能既当检察官,又当裁判员。
(责任编辑:萧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