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1年第12期


汉字“钨”的发明人不是李国钦

作者:■ 匡 池




  《百年潮》2000年第4期刊登蔡志新先生的文章《汉字“钨”的发明人李国钦》,叙述我国近代实业家、美籍华人李国钦早年求学、探矿、创业的奋斗经历,给人启迪至深。唯文章题目和文内多处强调,汉字“钨”的发明人是李国钦,在李之前,汉字中没有“钨”字,是李于1915年创造了这个“崭新”的汉字“钨”等。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
  事实刚好相反,“钨”字在古汉语中早已存在,在历代重要字书里,例如三国的《广雅》、南北朝的《玉篇》、宋代的《广韵》、《集韵》,一直到清代的《康熙字典》,都收有“钨”字。在古书中,“钨”常与“”连用,构成词汇“钨”,其意思是指“温器”、“小釜”等,属于古代民间应用的一种炊具。
  用“钨”字作为金属元素W的中文术语名称,开始于清朝晚期,至迟在同治9年(1870 ),已有学者何了然在《化学初阶》一书的化学元素表中应用“钨”字。我国另一学者徐寿也在同治11年(1872)出版的《化学鉴原》中应用“钨”字。稍后的光绪2年(1876)的《格致须知》,光绪5年(1879)的《电学》也都正式收有“钨”字。以上诸书有江南制造局木刻本、《西学大成》和《西学富强丛书》石印本,一查便得。
  用“钨”字作为化学元素W的中文译名,并非取其“黑色的金属”之义,而是利用汉语中的固有旧字,赋予新义。当时已知金属元素将近60个,除常见的金银铜铁锡等,许多金属元素都没有中文名称。为了介绍国外科学知识,需要中文译名。经过反复实践,最后采取的取名原则是按照化学元素拉丁词的第一个音节,从金字偏旁的旧汉字中寻找同音字,尽量避免另造新字,“钨”的取名由此而来。类似情况还有镍、铍、钴、钼、铌、钒、钯、铑等。在同治12年(1873)之前,由徐寿等人编写的《化学材料中西名目表》已初步完成化学物质的中文命名工作,为国内学界所接受,并成为翻译各种化学名词的统一依据。
  因此,“钨”字原本是一个字形稳定、字义清楚的古老汉字,在清朝晚期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又被注入新的含义。将这个“钨”字说成是民国时期,由李国钦发明的新字,是不符史实的。不过,根据李国钦的生平事迹,他虽然不是“钨”字的发明人,但确实是我国钨矿的最早发现人或最早生产经营人。
  (责任编辑:萧 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