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2年第7期


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作者:胡振民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是继去年“七·一”讲话之后的又一个纲领性的重要讲话。这个重要讲话对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做好新世纪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用以统一思想,指导工作,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
  
  一、站在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的高度,进一步认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责任
  
  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尖锐指出: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强调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号召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党的十三大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三位一体的统一目标写进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次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又鲜明地提出,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就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昭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全面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目标,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站在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庄严使命的高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把物质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二、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巩固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形势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讲话中指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这既是对全党的要求,也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这一基本精神,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从多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公认的重大成绩,开创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同时又必须看到,当今的世界和当今的中国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我国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一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形势下,为我们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占据明显的优势,我们将长期面临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压力,抵御“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我国加入WTO同世界各国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这为我们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科技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了国际空间。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中实力雄厚,我们面临着西方文化产品、文化资本和文化价值观的更大冲击。三是随着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领域的高新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新阵地和开展舆论斗争的新舞台,同时,西方发达国家也把互联网作为对我进行精神、文化渗透的便利工具,加紧利用互联网同我争夺群众、争夺青年。四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民群众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将进一步增强,社会的管理和经济活动将进一步规范,这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势必要反映到人们思想领域之中,给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带来许多新变化,给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是随着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快速增长,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按照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的要求,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精神文明建设,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挑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努力改进和创新,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在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在服务人民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根本要求,努力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一,要着眼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上下功夫。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2001年9月,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近年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是新时期全面推进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皆懂、人人皆信、人人皆行。根据《纲要》总的精神和要求,制定具体行为准则,特别是企业、农村、学校、社区等基层单位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已有的规章制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和市民公约。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把这些活动与现有的各项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为广大群众提供实践道德规范的广阔舞台。大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营造舆论氛围、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价值观念,带动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建立健全道德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积极作用,促使人们养成道德习惯,提高道德素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载体作用,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上下功夫。实践证明,近年来在全国蓬勃兴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对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我们一定要紧密结合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把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扎实、持久地开展下去,使之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方面,在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方面,在深入揭批“法轮功”、抵制各种歪理邪说、树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方面,在把解决群众的思想和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等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当前,要着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积极全面正确理解江泽民总书记“5·31”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多做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的工作,多做团结鼓劲、凝聚力量的工作。
  第三,要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在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江泽民总书记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一定要以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座右铭,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集中力量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实事,多给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