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2期


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会战

作者:郭化光




  1941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中国军队10多万人在江西省上高地区同侵华日军两个师团又一个旅团共4万多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会战,结果,中国军队成功地击退日本军队的猖狂进攻创造了一次战役歼敌1.5万人的突出战绩。这次战役就是上高会战。然而,这一抗战史上的重要会战却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许多历史教科书及有关抗日战争的论著也没有提及或很少提及。笔者根据上高县博物馆馆藏资料并参考其他有关资料,将上高会战的经过概述如下。
  
  会战前的形势
  
  1940年夏秋之交,日本陆军参谋部制定了进攻东南亚的“南进”作战指导方针。同年7月26日,日本内阁正式通过了“日本基本国策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根据这一计划,日本要在日、“满”、华三位一体基础上,将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都纳入到日军的侵略范围,使其成为日本的殖民地。
  当时日本的大部分军队在中国,为了实现上述计划,日本决定抽调兵力“南进”。与此相适应,日本政府及侵华日军开始调整其侵略方针。
  1940年11月13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中国事变处理纲要》,其基本内容为:继续对中国使用武力,限制英美援华,由速决战转向持久战,促进蒋汪合作,迫使中国投降。不久,侵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拟定出“对华持久战一般方略”,提出“今后处理事变将转向指导长期持久战争”,“确保华北及华中、京汉路与粤汉路以东必要地区与敌区隔绝,并扫清敌对势力,扶植建成国防上、经济上与日满一体之新中国”。
  根据以上一系列指导原则,侵华日军开始由以前的速决战转向持久战;由攻城掠地为主转向消灭中国军队有生力量、掠夺战争资源、保护并消化侵略成果为主(但不放弃可能条件下的攻城掠地)。1941初,为了确保武汉外围安全,日军发动了豫南战役;上高地区的作战是总部驻武汉的第十一军按照“中国派遣军”总部的指示进行的“短促突击”战,目的是巩固南昌及其外围占领地区。
  1938年11月底,中国政府军事当局在湖南衡阳南岳召开有共产党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制定了第二期作战指导方针。其主要精神为:“连续发动有限度之攻势与反攻,以牵制消耗敌人,策应敌后之游击部队,加强对敌后方之控制与扰袭,化敌人后方为前方,迫敌局限于点线,阻止其全面统治和物质掠夺,粉碎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之企图;同时,抽调部队轮流整训,强化战力,准备总反攻。”
  南岳军事会议后,正面战场的军队进行了短时间的整训,兵源得到补充,战斗力有所增强。1939年底,中国军队发动了较大规模的“冬季攻势”。在北起绥远南至广西的各个战区向日本军队展开了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反攻。“冬季攻势”虽给日军以重创,但中方也付出相当沉重的代价,反攻的目的并未达到,战后双方仍处于原有的相持局面。“冬季攻势”结束后,中国军队主力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战斗力量,在武汉、南昌等被占大城市周围同日军保持近距离接触,并打算相机夺回这些城市。同时部署重兵于长沙、洛阳等城市及重要交通线周围,阻止日军对这些目标的进攻。
  
  战前双方的军事部署
  
  参加此次作战的日本军队为“中国派遣军”第十一军所属部队,其番号为:第三十三、三十四师团,第二十混成旅团,空军第三飞行团。总兵力为6.5万人,配备装甲车40余辆,作战飞机100余架。除留下2万余人担任原阵地及后方守备任务外,参加会战的兵力为4.2万余人。日军处于进攻态势,分三路向以上高为中心的中国军队总部发起攻击。北路为三十三师团一部,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兵员约1.5万;中路为三十四师团,师团长大贺茂中将,兵员约2万;南路为二十旅团,旅团长池田直三,兵员8千余。上述各部日军于3月12日开始行动。北路军集结在安义一带,南路军集结在向塘镇附近,中路军集结在西山万寿宫周围。14日,各部队集结完毕。日军作战目标是:中路突破为主,北、南两路侧翼包抄,最后在上高附近歼灭十九集团军主力并夺取上高及周围各县城,巩固南昌外围,尽可能地抢夺物资资源,为实行持久作战做物质准备。
  中国方面参战的部队以第九战区所属第十九集团军为主,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副司令长官兼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辖第七十军,军长李觉;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另外还有从其他战区或集团军调来参战的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二军、新十四师、新十五师等部以及地方保安部队。前后共投入兵力10万余人。中国军队处于防守态势,其作战部署是:分为三线阵地逐次抵抗,阻击并消耗敌军,最后将其诱至上高一带歼灭之。
  
  上高会战经过
  
  1941年3月15日清晨,北路日军在空军掩护下,由安义出发,沿崎岖山路向奉新攻击前进,上午突破中方七十军阵地,中午时分进占奉新。次日继续向西南方向行进,此地山路崎岖,许多路段只容一路纵队穿行,马匹则无法通过。行至车坪,突遭中方预备第九师、十九师伏击。17日,日军转攻伍桥河并得手。此时,中方预九师、十九师已向侧后方转移,将敌堵截在下观一带的山地当中。经过两昼夜激战,日军伤亡甚大仍无进展。19日,北路敌军知难而退,分三路突围返回奉新。
  南路日军于15日晨在飞机炮火掩护下企图渡过锦江未逞,入夜后在汽艇掩护下强渡成功。16日抵达曲江附近与中方小股部队遭遇展开激战。17日,日军分三路向西进犯,分别与中方一O七师、五十一师一部交火。当日,一O七师败退,日军取独城。18日夜,一O七师遭日军偷袭,张公渡、灰埠桥头堡阵地失守。日军在高安城、灰埠两地渡河,与中路军一部汇合后向天子岗、狮子岭进攻,19日与中方五十一师激战于来脊岭猪头山。此时,锦江南岸中方各部队对日军各分散部队展开围歼。两次战斗各歼敌800余。
  南路日军一部200余人在泉港街准备渡过赣江,恰与对岸中方增援部队二十六师主力相遇,日军渡船行至河心,突遭中方压倒优势兵力的猛烈射击,渡河日军或被击毙,或落水,无一人过江。
  南路日军另一支队,于19日至张家山,企图东渡赣江取清江县城以补充物资,被抢先渡江至西岸的中方二十六师一部压制在东岸张家山一带,经过激战,该支队大部被歼。据缴获的日方文件记载,此役尚未结束,日军已战死军官7人,士兵伤亡148人,4名中队长已有2人阵亡。与此同时,第四十九军一O五师也奉命由江东赶来增援,中方兵力已占绝对优势。经过数日战斗,南路日军北渡锦河向华阳败退。
  中路日军于3月16日开始行动,以20辆装甲车为先导,在几十架飞机的协助下,向高安发动猛烈攻击。高安守军不支,旋即撤至锦河以南,计划与南岸部分部队对敌形成反包围之势。17日,日军轻取高安后继续西进,19日到达泗溪中方阵地前沿,寻求与中国军队主力决战。
  北路日军三十三师团败退后,中方七十军一部展开追击,其余大部立即向南行动,从北面对中路日军作包围状。
  击溃南路日军二十旅团主力的中国军队渡过锦江,从南面向中路日军包抄。
  面临南北两军败阵的不利局面,中路日军仍恃强猛攻。20、21两日,日军30余架飞机对中方阵地轮番轰炸后,步兵展开集团冲锋,中方七十四军之五十七、五十八两师顽强阻击,阵地一度被敌突破,双方伤亡极大。战至22日晨,五十七师已被日军围困,锦江桥被日军飞机炸断,五十七师退路已绝。更为不利的是,南路日军二十旅团经整合后向华阳方向移动,企图占据有利地形助中路日军围歼五十七师。关键时刻,七十四军军长急令五十一师补充团跑步驰援,该团不顾飞机轰炸,抢先达到华阳,占领有利位置击退二十旅团先头部队,日军合围计划落空。23日,日军越过泗溪抵达上高城外的石洪桥附近,三十四师团长大贺茂亲自上阵指挥作战,企图一举拿下上高。为确保上高不失,中方令七十四军之五十七、五十八师死守上高城附近核心阵地,阻敌前进。战况极为惨烈,双方阵地犬齿交错,反复争夺,双方士兵面对面格斗,尸横遍野、血流成渠。飞机大炮在近战中已失去战斗作用。经过三昼夜激战,日军毫无进展。
  在与侵略者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中国的广大爱国军人将生死置之度外,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七十六团机枪连班长杨义清,率几名士兵乘夜来到日军营地,用战刀劈开房门,将30多颗手榴弹投进屋内,30余日军士兵全部毙命。七十八团三营排长浦翼扬、周德华率部参加攻打灰埠,日军400余人退守至北罗家祠堂,浦、周等部整天围攻未克。入夜,浦、周二人率兵登上祠堂屋顶,将稻草点燃由窗户投入屋内,一部分日军被火烧烟熏而死,余者夺门而逃,当场被消灭100余人。浦、周二人在作战中牺牲。某部排长曾天耸,马来亚华侨,富商之子。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曾毅然回到祖国,参加抗战,起初任机枪手,因屡建战功而升任排长。3月19日,曾排长率部在经楼与敌交战,身先士卒,持枪冲锋,接连毙敌七八名,杀日军少尉小队长宫内同明。曾排长也在战斗中壮烈殉国。
  当地民众为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上高县县长黄贤度,中共秘密党员,面对外敌入侵,黄县长带领全县人民投入到保家卫国的行动之中。为了取得胜利,上高、宜丰、高安等战区所在县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保证了粮草供应,保证了交通、电话畅通,保证了前线伤兵的及时撤离与治疗,保证了后方的安全。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人民群众自发行动起来,使用大刀长矛,土枪土炮直接参加战斗。12万人口的上高县就有3万左右民众投入到保卫家乡的战斗之中。
  正当中路日军三十四师团与七十四军主力在上高城外处于胶着状态时,第十九集团军总部调整部署:北路七十军第十九师、预九师兼程南进攻敌侧背;一O七师展开于上高西北凌江左右;南路二十六师、五十一师进入锦江以北地区;一O五师主力由赣江西渡推进到独城附近;新十五师(属三十集团军)进入上高以南的水口圩。集团军总司令要求各部队以最快速度达到指定地点,将敌围困在南北宽5公里,东西长15公里的狭长地带。总攻时间为25日下午3时。
  经过十余天鏖战,日军疲态已现,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攻面前开始动摇,准备向北撤退。三十四师团长向驻在汉口的十一军司令官请求派兵援救。24日夜,败军第三十三师团一部奉命由奉新赶来接应。25日下午,日军主力开始向预九师、十九师方面突围,黄昏左右,日军突出包围向官桥前进。集团军总部决定,在官桥附近对敌形成第二次包围,同时令各部队向官桥地区移动。
  27日,为掩护主力撤退,日军数千人在大贺茂师团长指挥下于官桥一带拼死顽抗。28日,担任掩护任务的日军撤离阵地向东流窜,一部被歼灭在龙团圩、杨公圩一带,大贺茂师团长、池田直三旅团长等大部分败军辗转逃至赣江东岸,最后抵达南昌。
  自30日起,中方军队展开追击。31日收复高安,4月3日攻克西山万寿宫并向安义展开攻击。4月9日,安义不克,中方军队停止进攻,双方基本回到3月15日以前态势。
  
  上高会战的历史地位与意义
  
  上高会战是继台儿庄战役以来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又一次胜利,其歼灭日军数量是空前的。据中国参战军方报告:在25天的作战当中,中国军队战果如下:
  毙伤日军1.5万余人(当时的公开报道为2.4万),其中得到确认被击毙的日军军官有214联队长滨田大佐、105大队长森重中佐、214联队第二大队长横田少佐;受重伤的日军军官有步兵指挥官岩永少将、103大队长少野中佐、104大队长野村中佐。
  日军在战场上遗弃尸体3000余具未及运走。
  俘获日军72名;击毙击伤军马4000余匹;缴获步枪2204支,机关枪96挺,掷弹筒104个,火炮18门,军马562匹,炮弹1500颗,子弹25.5万粒,毒气罐540个,各种文件1520份。
  击落飞机1架,击伤3架,击沉汽艇10艘,击沉其他船只92只。
  第三十四师团参谋长樱井德太郎大佐兵败后逃回驻地自杀。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因指挥不力被撤职。
  在这次会战中,中国方面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据罗卓英总司令战后报告,军队伤亡总人数为1.5万人。上高县在这次战争中死亡1420人,受伤2045人,3350栋房屋被烧毁;一度被日军攻占的高安、宜丰等城镇及许多村庄惨遭洗劫,房屋被烧毁,财产被掠夺,大量平民遭到严重伤害或杀害。
  经过这次会战,日军第十一军受到重创,这对整个侵华日军也是一次沉重打击。这次会战胜利,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正面战场其他战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有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与加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中国军队的胜利迫使日本不得不慎重对待从中国抽兵问题,这是对东南亚遭受日本进攻的国家的有力支持,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一大贡献。
  (责任编辑:瑶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