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我所了解的《新建设》
作者:吉伟青
《中建》被迫停刊后,《新建设》杂志创刊。当时,正值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会议召开前夕,我国学术界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上中一些知名人L,如吴晗、费青等人以团结学术工作者、促进新中国建设为宗旨,共同商定创
办《新建设》,编委会负责人是费青;编委15人(以姓氏笔划为序):向达、吴晗、李广田、袁翰青、张志让、费于、费孝通、闻家驷、雷洁琼、樊弘、潘静远、钱伟长、钱端升、严景耀。董事长王艮仲、费振东、潘祖丞。《新建设》创刊号子1949年9月8日出版。这期杂志,由《新建设》”l:作人员史济舟和伊明志二
人直接送到全国政协会场,分发给每个委员。吴晗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晴毛主席为《新建设》题写刊名。毛主席写了三张“新建设”,由张志让指导史济舟从中选出字体大小均匀的“新建设”三个字,一直沿用55"文革”停刊。会议期间,毛主席、朱德、董必武、张澜等还分别为 《新建设》题词,这些题词,发表在1949年10月6日出版的《新建设》第3期上。毛主席的题词是:“随着 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出现一个文化 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朱德的题词是:“努力建设新中国”。
《新建设》杂志从1949创刊.1956年曾合并到《光明日报》社,编委会和主编也几易其人。到1958年,编委会负责人为吴哈,主编由孙承佩担任。几年间,发表过不少有价值的学术著作,如费孝通的《白皮书剖析》、俞平伯的《红楼梦简论》等等。
中宣部决定《新建设》归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领导
1958年秋,中央宣传部决定将《新建设》划归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领导,成为由党 领导的我国第一个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杂志,直到1966年"文革"中被迫停刊。
1958年10月,中宣部副部长许立群(当时他分管理论工作)找我谈话,决定调我到《新建 设》担任总编辑,当时我觉得我干这工作,是"鸭子上架"的事,实在不合适,但为服从组 织,只好答应下来。许立群还明确提出要求,《新建设》于1959年1月出版归学部后的第1期 。准备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可谓"仓促上马"。
原《新建设》的人员,只有少数人调到学部,其中有原副总编辑刘一农,编辑和管理人 员有赵幻云、刘利圭、张明坎等人。仅靠这些同志是办不成刊物的。事有凑巧,正当编辑部 缺少编辑、记者、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的时候,适逢中宣部办的《学习》杂志撤销,经许立群 批准与中宣部干部处协商,从《学习》杂志社调刘亚克、邓全、王笑等同志到《新建设》工 作。上述两部分人组成《新建设》编辑部。我任总编辑,刘亚克、刘一农任副总编辑。并成 立文、史、哲、经各编辑组,《新建设》编辑部打下这个班底后,迅速进入紧张组稿时刻。
在此期间,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周扬又找我们谈话,明确了《新建设》的编辑方针。周扬 说:《新建设》原来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主办的学术刊物,他们感到工作有困难, 吴晗同志向中央打了报告。毛主席讲学术界有这个刊物好,开个口子,让党内外的专家学者 有个发表意见的地方,以了解思想动向。周扬特别强调《新建设》杂志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 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一个意识形态领域的刊物,《新建设》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的方针,要开展学术讨论,要把它办成高层次的学术刊物。《新建设》行政上归哲学 社会科学学部管,编辑业务,除受学部党组领导外,还要同中宣部科学处联系,大事找于光 远同志,具体业务工作找林涧青同志。为方便工作,决定让我列席中宣部部务会议(也称部 长办公会议)和学部分党组会议。最后,当我们要离开时,周扬很有风趣和诙谐地说了一句 话:这个刊物好比是"有领导的自由市场"吧!
《新建设》归学部后,先由刘导生主管,张友渔调到学部后,经学部分党组决定,正式 成立《新建设》杂志编委会。张友渔任编委会主任。编委有潘梓年、尹达、何其芳、刘大年 、孙冶方、艾思奇、郑昕、吴晗、张志让、吉伟青。《新建设》有了新的领导班子,实际上 成为学部的机关刊物。
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9年1月,《新建设》按照要求出版了归学部后的第1期刊物,在编者按中表明:《新 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综合刊物,任务是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读者为我国学 术界广大人士和中等以上学校的师生等。在这期刊物上还发表了学部副主任潘梓年和刘导生 的文章。潘梓年文章的题目是《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把学术批判推向前进》,是针对 《新建设》记者写的《北京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学术批判的群众运动》而发的评论,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要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指导下,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彻底 批判脱离实际的资产阶级的学风。文章还指出学术批判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具有 重大意义。
刘导生文章的题目是《社会主义工作者当前的新课题》,文章指出:社会科学工作者要 继续批判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与各种资产阶级思想残余作斗争,学术问题是属于思想斗争 的范围,因此,我们要和风细雨,强调说理斗争,对一切学术性质的问题要作细致的科学分 析,要以理服人,决不能以力服人。对被批评的人,不要随便加上"白旗"的帽子和其他政 治帽子,被批评的人,也可据理力争,提出反批评。文章还指出,要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的理 论问题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问题,坚决贯彻研究工作的群众路线。
从这两篇文章的论点来看,当时仍是强调阶级斗争,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社会 主义建设服务,强调开展学术批判,虽然也讲了要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但这是在"左 "的思想指导下去执行"双百方针"。关于如何划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在周扬找 我谈话时,我曾向他提出两者界限划分问题,他只简单地说:"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两者 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没有多作解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去办学术刊物,是在一种扭曲 的思想下,天天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生怕掌握不好犯政治错误。我遵循的一条原则是:在 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一时划不清时,一律按照学术问题去对待,去处理,实际执行起来很不 容易。这就是我在《新建设》工作八年中的思想状态。这就是当时的政治大背景。
在我们开展学术讨论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关于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学术观点的讨论 和批评。1959年11月号的《新建设》发表了马寅初的《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此文的 大意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研究经济各部类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从农业出发最后又回到 农业,他用这种观点解释"八字宪法",即他的"团团转"理论。),编者按说:我们根据 作者的要求,发表这篇文章,供大家讨论。作者在内容提要中写道:本文(除附带声明外)就 大跃进的情形,作出一科学的解释。一、序言;二、根据辩证法核心对立的统一的普遍规律 ,用大量的事实证明我的三个理论的正确性(团团转、螺旋式上升和理在事中);三、这样的 处理问题的几个好处:1把"八字宪法"和辩证法的核心熔为一体。2从"八字宪法"得 出来的小型"团团转"理论反映了"八字宪法"济世救人的伟大力量。3从辩证法核心得 出来的大型"团团转"理论反映了推动大跃进的巨大力量(附带说明不低头认错的理由并请 求批判者们另立一个学说来替代)。4为什么在本文中同时讨论新人口论,为什么强调人口 的质量。5附带声明:接受《光明日报》的挑战书;对爱护我者说几句话并表示衷心的感 谢!
《新建设》于1959年12月,《光明日报》于1960年1月先后发表了批马寅初的文章。马 先生看后,又送来题为《重申我的请求》一文,《新建设》1960年1月号上予以发表,并加 有编者按说,马寅初的这篇文章否认阶级斗争,这就把他从马克思主义一贯地根本分歧告诉 了大家。他的这篇文章和其它许多文章资产阶级谬论很多,必须进行讨论批判。(这个按语 是在极"左"的思潮影响下写的,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马寅初这篇文章曾在北京大学学 报上发表。我们即时收到北大张俊秀、石世奇、柯木火三人合写的马寅初在《请求什么》一 文,遂与马寅初的文章一并发表。马寅初在《重申我的请求》中写道:"我在拙著《我的哲 学思想和经济理论》一文中一个附带声明,是我接受《光明日报》开辟的一个战场的挑战书 ,我说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身匹马 ,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人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不过我 有一个要求,过去批判文章都是破的性质,没有一篇是'立'的性质,徒破而不立,不能成 大事,如我国革命,只破而不立,决不能有今天。"
从这一事例看出:1对争论双方采取平等的态度,有批评,也有反批评,没有压制一 方或另一方的弊病。2在编者按中和有的批评文章中,还显露出批判的倾向,这是当时的 政治气候所致。
《新建设》受到毛主席的关注
从1958年到1966年"文革"前,《新建设》在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术领域都开展了学术 讨论,发表了许多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章。如1959年12月号发表了高级党校副校长艾思奇的《 我们需要歌颂风雷》一文,曾受到毛主席的称赞。1962年2月号又发表了艾思奇的《外行与 内行》,文章说:外行领导内行是一条客观规律。此文又受到毛主席的赞赏。1959年2月《 新建设》发表学部委员、哲学家冯定的《掌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一文,指 出人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于随时随地有意识地去反映客观,并且依照客观规律去检查和调整 自己的实践活动,而不是凭主观愿望去创造这一规律和消灭那一规律。毛主席称赞他的这一 观点正确。
1959年2月号发表了学部委员周谷城的《八论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一文。此文是针对马 特在《哲学研究》上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还是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逻辑理论》一文中 对周谷城批评部分的答辩。从此,逻辑问题的讨论逐步形成《新建设》的传统项目之一,并 曾受到毛主席的关注。毛主席为此召开过一次专家座谈会,他表示:不同意形式逻辑辩证化 的观点,支持周谷城等人的观点。周谷城在《新建设》上陆续发表了《九论形式逻辑与辩证 法》、《论实践和推论真实性和正确性的统一》等一系列文章。
《新建设》1963年12月号发表了北大教授任继愈的《关于谈谈佛学》的文章,也引起毛 泽东的注意。他在12月30日在中央外事小组《关于加强研究外国的工作报告》上批示:"这 个文件很好,但未提及对宗教研究、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 人口,我们都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领导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 物。《现代佛学》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文章的水平也很低,其他刊物上,用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一篇谈佛学的文章,已是凤毛麟角。谈耶稣 教、回教的没有见过。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和世界史,这点请 宣传部门的同志考虑一下。"此后,中宣部和哲学社会科学部等单位便着手筹备成立世界宗 教研究所和其他有关外国研究机构的工作。
据毛泽东身边的有关同志透露,毛主席很关心《新建设》的文章,每一期都仔细阅读, 从中了解学术理论界的"头面人物"和学术界广大人士的思想动向和学术理论观点。
活跃学术空气广泛开展学术讨论
《新建设》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广泛连续地开展学术讨论,在学术界震动很大。 许多专家、学者积极参加,并理论联系实际地对一些现实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提出一些理论 观点。
1960年10月、11月号发表了学部委员冯定、稽文甫的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宣传 毛泽东思想的文章,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伟大胜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