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从广大华行到华润公司
作者:伊 里
在两个公司合并之初,张平担任华润公司的执行董事,1951年担任总经理,1952年至19 60年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新中国建立后,华润公司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窗口,担负着赚取外汇、引进先进技术设 备、促进国内建设;密切香港与内地的联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等重任。
张平认为,要想做好这些工作,必须与港英当局、各国领事馆和商务代办处、老牌的外 国公司建立密切联系。他利用来港的各方老友,积极与香港上层人士交往。华润公司经常通 过举办招待会、叙餐会等方式,邀请港府官员、各国领事和商务专员、怡和洋行与汇丰银行 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等,在交往中增进了解、建立感情。例如,英国商务专员哈里逊、澳大利 亚高级专员孟席斯、加拿大商务专员弗来泽、港英政府财政司长、工商局长等,后来都成为 张平的好朋友。
这些工作效果很好。1950年,国内需要出口大豆,换取急需的外汇。华润公司接受任务 ,立即与英国怡和洋行商洽,很快签订了出口大豆的合同。这笔买卖非常成功,是当时华润 公司最大的一笔出口生意。后来需要进口化肥,他们就向怡和代理的比利时化肥厂购买,还 从西德、奥地利直接采购。
我军攻打海南岛时,中央了解到那里粮食奇缺。为了帮助海南人民,巩固新生政权,要 求华润公司想法解决粮食问题。张平他们紧急从泰国买到5万吨大米,装船运往海南。当运 粮船驶进刚解放的海口码头时,沿岸群众含泪高呼:"共产党万岁!"场面热烈感人。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反封锁、反禁运成为中央交给华润公司的一项主要任务。张平等 人分析形势,认为"封锁禁运"也损害帝国主义本身的利益。而且西方国家并不是铁板一块 ,它们之间的利害冲突,使这个政策既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长久。
事实证明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例如,港英政府追随美国,宣布96种战略物资不许运进 中国内地。可是,香港的对外贸易却因此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八点二,以后不得不放宽了限制 。
在战时,华润公司按照中央:"统一领导,分散经营,进进出出,来来往往"的方针, 利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寻找缝隙,区别对待,积极做工作,宣传和平友好、平等互 利的商贸政策,广交天下朋友,扩大了中国的海外影响。同时,在东南亚和南亚次大陆买到 大批橡胶、棉花、石油等禁运物资,冲破重重阻碍运回国内,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还替 苏联代购代运货物,为增进中苏友谊做了许多工作。
1952年10月,华润公司成为中国各进出口公司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随即在印度、 缅甸、巴基斯坦、新加坡、埃及等地设置了代办处,经营范围不断增加,本销、外销、转口 业务同时发展,又陆续打开多个海外市场,进口大量国内急需物资和设备,为国家积累了雄 厚的外汇资金,很好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同时,圆满地完成了组织货源、供应港澳市场,保证当地同胞基本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任 务。为稳定香港、澳门,繁荣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游列国,满载而归
为了使新中国突破封锁,全面展开对外贸易。1953年至1956年,华润公司受外贸部委托 ,穿针引线,并接待了途经香港去北京的英、法、西德、比利时等国大商人组成的贸易代表 团。
张平运用老练的与外商打交道的经验,带领员工和代表团成员广泛接触,安排好他们的 食宿、娱乐。通过宴请、会谈等方式加强了彼此的了解,既宣传了中国的政策,也摸清了他 们的意图,为外贸部的工作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
1956年4月,英国驻港商务专员哈里逊,邀请张平等人参加英国工业展览会,同时访问 欧洲。英国发达的工业、古色古香的伦敦和对方殷勤的接待,给张平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在饭店吃早餐时,张平要了一客鸡蛋,侍者面露难色,耸耸肩说:"对不起,先生!连 我们的首相也只能每周吃一次鸡蛋,请您点别的菜吧!"
张平大为惊讶,立刻向周围的人了解情况,才知道当时英国蛋品脱销,鸡蛋成为上至王 室下至平民最热门的佳肴。于是,他马上同英国商贸部门接洽,提出由华润公司向英国出口 中国鸡蛋。英方非常高兴,准备以优惠的价格向中国购买4万吨鸡蛋。签约酒会上,英国官 员个个喜气洋洋,对张平既做了好事,又赚了一大笔很是欣赏。
访问瑞士期间,张平等人参加了国际油脂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对张平等精通业务、不 卑不亢的中国人很感兴趣,会议休息时主动找他交谈,引起许多国家代表的注意。张平很快 把有关资料转回国内,为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拟定计划作参考。同时,按中央的指示向瑞 士方面提出,要购买几十万只手表。瑞士商贸官员非常欢迎,签约时表示,以后中国还有什 么需求,他们一定尽量满足。这些手表是为国内回笼货币之用。
在西德,他们参观了赫赫有名的汽车制造厂。当时中央正准备召开八大,要他们采购一 百辆奔驰牌高级轿车,供会议接待外宾使用。西德与美国在经济利益上存在许多矛盾,张平 等人利用这一点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买到不少高精尖技术的禁运物资,对祖国建设起了很 好的作用。
访欧期间,张平与英国贸易部次官、意大利前总统,西德、法国、奥地利、瑞士、荷兰 、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的工贸部官员、国会议员广泛交往。还撰写了题为《新中国贸易展望 》的文章,刊登在伦敦《远东贸易》杂志1956年第5期上。主要宣传我国"平等互利,互通 有无"的外贸政策,展示中国广阔的外贸前景,敦促欧洲各国与我们加强贸易,互利互惠。 此文发表后影响很大,西欧各国发行了数万册单行本,印度一些报刊也纷纷转载。这些都为 以后的友好往来和双边贸易打下了基础。
为了沟通国内外贸易渠道,扩大中国的影响,华润公司主动参与了广交会的筹备工作。 他们派专人去日本博览会进行宣传,热情邀请各国客商。同时在驻港领事和商人中积极活动 ,还大力号召东南亚华侨回广州参会。广交会带动了国货业在香港的蓬勃发展,打开了中国 产品的出口通道,具有世界影响。华润公司确实功不可没。
"三趟快车"援港澳的奠基人
1960年夏天,外贸部终于同意张平调回北京。张平交待完工作,于12月下旬离开香港, 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回到了祖国。
组织上任命他担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由于他有丰富的在港商贸工作 经验,了解香港市场的需求,所以上级让他立即参与筹备"三趟快车"(供应港澳鲜活商品 )的开行工作。
港澳600万人的副食供应一向依靠内地,他们对食品的口味、新鲜度、外观质量要求很 高,喜欢生、猛、鲜、活的商品。但因地少人多,缺乏仓库,市场容量有限。鲜活商品要随 到随卖,特别是应时的货物。否则积存下来,只好降价或销毁,不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也影响港澳同胞的正常生活。
三趟快车的起点都在经济发达的中南、华东地区,运行线路集中在京广、沪杭、浙赣三 条主要铁路上,这也是交通最繁忙的区段。所以,要完成这个任务非常艰难。
外贸部和铁道部下定决心,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按照"优质、适量、均衡、应时" 的方针,于1962年3月20日从江岸发出751次第一列车,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收益。
周恩来总理很关心这件事,他亲自指示说:"由上海、南京去深圳也应组织同样的快车 。"于是,从1962年12月起,又增加了由上海龙华始发的753次第二列车,和由郑州北站始 发的755次第三列车。
无数外贸工作者、科研人员、农牧精英、铁路职工,还有押车的"牛老板"、"猪保姆 ",无论寒暑,坚持为三趟快车而奋斗,源源不断地把祖国的关怀送给港澳亲人。张平他们 奠基的三趟快车至今仍在运转,把港澳和大陆紧密联系在一起。
张平同志为外贸事业孜孜不倦地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1983年离休后,仍然继续为 我国的商贸工作贡献力量。问到他个人的业绩,他总是很自谦:"是党培养我成为擅长经贸 工作的干部,我个人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