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6期
对《江青与杨帆冤案》一文的几点质疑
作者:陈 虹 王育民
首先,作者对1967年4月12日江青等人通过杨成武找来陈虹、正育民去卜海搜集饶潘杨反革命集团的档案材料—’节,称“专案组设在京西宾馆”,“人称保卫江青组”等等。这里要说明的,当时并不是专案组。那时,中央文革小组收到公安部于:部于徵民的信,揭发有人通敌,给台湾发电报。这些电报底稿都在i:海,种种迹象表明,底稿有被转移的危险。但不知底稿放在什么地方。我们的任务,只是奉命负责将这些电报底稿收集起来带回北京。
成立饶漱石专案组那是以后的事情,是由军队和公安部抽调干部共同组成的。当时公安部主持工作的领导曾给中央写过一个报告,报告列出一中该判不判、重罪轻判的名单,竟把其中已经判处无期徒刑的人也列在内,以说明过去有人包庇,这也是造成要复查“饶案”的原因之一。虽然定名为饶漱石专案组,但当时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审查“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被揪斗的原华东地区和新四军的数十名在职高级干部。查清运动中揭发他们的…些问题,尤其在中共九大召开之前,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尽快查清,解放—批干部,以便有些同志要人选九大代表。同时也负责复查饶潘杨案件中“文革”前已经定案、判决的部分对象(包括杨帆)的问题。
其次,作者还说“汀青对杨成武为她配备的专案组不放心”。不知根据什么说这个话?“文化大革命”中,中央专案审查小组,通过当时的军委,从军队抽调近千名干部,参加到一、二、三办各专案组工作。这批于部都是经过军队各大单位党委研究、层层把关,选送的优秀干部,完全是——种组织行为。怎么能将这种正常的抽调干部说成是“杨成武为她(指江青个人)配备的专案组”呢?又根据什么说成是“保卫江青组”呢?
最后,作者又说“把陈红抓了关起来,使专案组成员人人白危、忐忑不安,无心按江青的旨意占深挖杨帆的问题”。这种心态描述,只是作者按照自己主观想象猜测,完全歪曲了事实。实际情况是,江青认定杨帆是内奸,而且文革前经公安部审理定案,最高法院判决,确实将杨帆定为内奸,而杨帆在法庭上公开否认他足内奸。这些,在案卷材料里都明明白白地汜载着。在政治案什中没有比内奸更高的性质了?根本不存在“深挖”的问题。我们经过复查也认为定杨帆内奸没有根据,我们从未按江青旨意去搞所谓的“深挖”。当然我们也意识到不按江青的旨意办,口子会不好过:们大家经过统一思想,一致表示,为了对历史负责,情愿当时日子不好过,也不能违背历史事实,使将来的口子不好过。我们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遵照周恩来总理关于专案工作“查出问题,作出肯定结沦足成绩;查清问题,作出否定结论也是成绩”的批示进行工作。江青不仅想把杨帆置于死地,把每一个遭到审查的干部置于死地,而且还迫害不执行她旨意的专案工:作人员,先后将陈虹投入监狱将王育民送农场劳改达数年之久,剥夺了他们的人身白由和工作的权利。时间转到1972年1月2日由周总理亲自主持,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央二:三办全体专案丁作人员大会上,本来足由汪东兴传达九一三林彪事件,江青却突转话题大骂杨成武是国民党,当面诱逼王育民,交代杨成武是怎样布置整她的黑材料的?她指着王民说“你以为你是对着我吗?你们矛头是指向毛主席!”当工育民据实反驳江青的匝陷说“杨成武从来有布置你的黑材料”,江青又威胁说现在就看你站在哪一边?!”并恶狠狠地说“我要专你们的政”。这次大会的录音仍存在中央档案馆,有据可
我们认为《扛青与杨帆冤案》是历史,不是文艺小说。作者不顾历史事实在文中指名道姓地编造,应负责任。我们有权力要求作者澄清事实真相,赔礼道歉。
(责任编辑:瑶 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