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9期


国共合作的历史文献

作者:杨天石




  李大钊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声明》及1927年初的《致柏文蔚、王法勤、 徐谦、顾孟余函》,都是国共合作的历史文献,久已为研究者所熟知,但是,国民党原上海 环龙路档案中所存李大钊致张继、汪精卫函一通,迄今尚无人述及,可谓"养在深闺人未识 "。函云:
  溥泉、精卫先生:
  京津代表经已选出。京为张国焘、谭克敏、许宝驹。津为韩麟符、于方舟,余一人不记 其名,拟于四日离京,五日由津起程赴沪。特闻。
  弟李大钊
  二日
  山西未将全体校友加入共同选举。此事尚有问题。俟弟到沪当将详情报告。外附王君报 告一份。特先寄呈,备参考。
  封面为:上海法界望志路永吉里八号崔震华先生 北京石驸马后闸三十五号李寿昌。 左上角特别用"快"字注明系快件。信内另有一函云:
  剑云先生:
  今有致溥兄函,乞为转交是幸!
  李大钊敬白
  二日
  本函仅署"二日",无年月,据信封邮戳,知为1924年1月2日所发。受信人崔震华,为 张继(溥泉)之妻,字晰云,一字剑云,河北庆云(今属山东) 我的父亲王统照,作为一位五四时代的老作家,他从1935年7月起,在上海《文学》月 刊上连续发表一部长篇小说《春花》。这是一部长篇小说《秋实》的上半部,但是后来没有 再写下半部。这半部长篇《春花》,后改名《春华》,由良友 图书公司出版,1948年 又由上海晨光图书公司重印,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在可能除了现代文学研究人员以外, 一般中青年读者就不大知道有这本书了。
  《春花》是现代少有的一部反映1921年中共建党前后济南一群青年在革命面前的启蒙、 争论和分化的著作。背景是他们所组织的"黎明学会",展现了各人的性格、知识矛盾和曲 折的经历。例如其中的一个人物坚石,就是在思想矛盾不得解决时,出家为僧,后来又返回 革命队伍的。
  据专家论证,这部小说中的人物都各有其真实的原型,其中有几个主要角色是山东现代 革命运动中的著名人物,例如:
  王尽美:在小说中被化名"金刚"。他是山东共产主义小组的创建者,又是中共一大代 表,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1898年出生,1925年因肺病在青岛逝世。就是他和 几位同志在济南组织了"济南共产主义小组"并且建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励新学会"(在小 说中被化名为"黎明学会")。1921年他参加了党的一大和9月份中共中央召开的关于工人 运动的会议。1922年1月,他和小说中化名的几个同志赴莫斯科参加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 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苏联考察了三个月,回国后成立中共山东支部,王尽美负责 ,又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山东分部,也由他担任主任,发动工人运动。1922年7月,他 又赴上海参加中共二大,并受党的委派,领导了京奉铁路,开滦五矿和秦皇岛码头工人的罢 工斗争。1923年3月,他又被调回山东,主持济南中共支部工作,10月,他根据中共"三大 "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成为跨党党员,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推动国 共合作,11月赴京听取李大钊的指示并拜访孙中山先生,被中山先生委派为国民会议宣传特 派员,在山东各地展开国民会议促进会工作。王尽美27岁逝世,但是这部小说只写到他化装 成一个头戴红结黑瓜皮小帽,穿着灰布长衫的小商人在秘密工作途中巧遇老友,并没有接下 去叙述他的事业。
  又如:王乐平,在小说中被化名"圆符"。生于1884年。1907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考 入济南法政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积极组织山东的起义活动,曾任革命军司令,受 中山先生委派为烟台军政府秘书长,后来担任省议员,主编《齐鲁日报》。1922年当选国会 议员,反对曹琨贿选,他曾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取得巨大成功,当年创办"齐鲁书社" 。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陈独秀函约王乐平在济南组织共产主义小组,王乐 平遂把正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王尽美、邓恩铭介绍给陈独秀并积极支持济南共产主义小组的 活动。1922年1月,他接受中共的邀请赴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召开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 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归来向孙中山先生建议用俄国之组织方式改组国民党。1924年1月 ,王乐平出席国民党一大,被委派为山东临时委员会筹备员,成立国民党山东临时省党部, 与王尽美等合作,开展工农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1925年1月,被推举为国民会 议促成会总会筹委会主席,并出席了国民会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任常委。1926年王乐平代 表山东参加国民党"二大",当人。原为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学生,毕业后在北京、保定 等地从事反清活动。1912年8月与张继结婚。1915年冬赴日,次年7月返国。本函写给崔,而 不直接写给张继,当因张继是国民党要人,北京时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这样写可以避免邮 检当局注意。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者,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缔造者之一。1922年7月, 中共二大通过《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后,李大钊即积极为此努力。据李大钊致 胡适函,8月27日,李大钊曾与张继、陈独秀共商结合"民主的联合战线"。他明确表示: "对中山的态度,似宜赞助之"。同月29日,李大钊赴杭州,参加中共中央西湖特别会议。 会上,李大钊表示拥护共产国际意见,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返上海,即由 张继介绍,由孙中山主盟,加入国民党。1923年10月19日,孙中山委派廖仲恺、汪精卫、张 继、戴季陶、李大钊等五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负责国民党本部的改组事宜。24日。孙中山 又任命李大钊为国民党临时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同年12月9日,廖仲恺到上海召开国民党中 央第十次干部会议,说明国民党改组原因及进行状况,提出次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问题。李大钊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李大钊回北京,加紧指导在北方地区推选代 表等项工作。本函为李大钊在京、津代表选出后于启程赴会前写给张继和汪精卫的函件。其 行程为经上海去广州。由于张继和汪精卫都是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积极的支持者,也都是国 民党改组的重要领导人,因此李大钊写此信,既是通气,又是汇报。
  根据国民党中央决定,出席国民党"一大"的代表分两种类型。一种由孙中山指派,一 种由各地党员选举。本函所述京、津代表均属于后者。
  北京地区选出的三名代表情况如下:
  张国焘,字特立,江西吉水人。1897年生。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理工预科。1920年参预 发起组织中共。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在中共"二大"上当选中央委员。同年, 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谭克敏,字时钦,贵州平越人。1896年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
  许宝驹,字昂若,浙江杭州人。1899年生。北京大学国文系学生。
  上述三人均为北京大学学生,可见当时北大在北方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三人中,跨 党者只有张国焘一人,其他二人,均为身份单纯的国民党员。据张国焘回忆,"十二月间在 北大第三院举行国民党选举大会,到会者近两千人,全场挤得水泄不通,我以最大多数票当 选为代表之一。"可见,北京的"推选代表"是确实经过选举的。
  天津选出的韩麟符与于方舟情况如下:
  韩麟符,内蒙古赤峰人。于方舟,原名兰渚,化名绍舜,天津人。二人均为直隶省立第 一中学学生,五四运动时韩任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于任评议会委员,共同组织新生社。 后在李大钊指导下,将新生社改组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1920年1月,于因参加反帝爱国运 动与周恩来同时被捕,至7月释放。1921化名考入南开大学。二人均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 。1923年,二人同经李大钊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不记其名"的另一位天津代表是陈镜湖。陈字印潭,辽宁建平人。与韩麟符、 于方舟同为直隶第一中学学生、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1922年考入南开大学文科班。次年 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与韩麟符、于方舟一起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共。
  上述三人,均受李大钊培养,同为跨党成员,同时被选为国民党"一大"代表,可见当 时中共在天津国民党组织中的巨大影响。
  附言中提到的王君,应为王用宾,山西临猗人,1881年生。1904年留学日本。次年加入 同盟会,曾任山西支部长。辛亥革命后任国民党山西支部副部长。1920年任中国国民党本部 参议。不久,被委任为北方特派员。1922年,任国民党山西支部筹备处长。他与刘盥训、刘 景新同为山西省出席国民党"一大"的"指定代表","推选代表"则为邓鸿业、苗培成、 赵连登。李大钊函称:"山西未将全体校友加入共同选举。此事尚有问题。"校友,暗指国 民党党员。据此,知山西省的"推选代表"并未经该省全体党员选举,代表的资格并不合法 。"俟弟到沪当将详情报告"云云,可见除北京、天津外,山西省的国民党党务也在李大钊 的主管范围之内。(责任编辑: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