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建国初期我军停止武力攻台的真相
作者:华 强
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毛泽东将解放台湾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三、四野战军在相继解放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后待命,中央在此间作了如下军事部署:1.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前线指挥部,由粟裕担任总指挥并制定解放台湾的具体计划;2.培训台湾籍干部,准备解放台湾和台湾解放以后使用。具体做法是将参加台湾“二二八事件”退到内地的台湾籍干部和部队中台湾籍士兵集中起来,参加“台湾训练团”;3.在沿海地区征集民船和民工进行渡海训练;4.选调一批年轻有一定经验的后勤干部集训,准备为解放台湾做好后勤保障。
我军攻台时间的选择
关于攻台时间的选择,中央有三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1949年或1950年。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希望在1949年,最迟在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种表述:1950年下半年。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1949年7月4日,刘少奇在访苏期间以中共中央代表团的名义给苏共中央政治局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对台湾问题作了如下分析:中共中央决定至迟在1950年解放台湾、海南和新疆。具体来说,先解放新疆和海南,通过解放海南,取得渡海作战经验。解放台湾问题拟在1950年下半年。1949年7月25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说:“我们认为最好在明年下半年,即我军攻打台湾时,整个大陆,西藏除外,为我们所占领。”
第三种表述:1950年夏季。
1949年7月10日,毛泽东给周恩来写信,信中提到,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
从以上三种表述分析看,1949年实现攻台是不可能的。三大战役后,我军准备渡江作战。4月20日,我百万雄师过大江,利用台湾海峡三四月的南风已无可能。四月以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正待解放,而渡海作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准备,故当年利用十月北风也不现实。因此,我军武力攻台的时间最早只能在1950年。
按照毛泽东的计划,希望苏联帮助我们训练一支空军,训练至少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所以1950年下半年攻台是比较实际的。至于选择在夏季,估计毛泽东此时可能受到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台战略战术的启发。
以风帆为动力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必须巧妙地运用风向。台湾海峡一般每年阴历三四月间刮南风,十月间刮北风。康熙年间,施琅受命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在进攻台湾的时间问题上,施琅主张运用南风,而姚启圣等主张运用北风。施琅请旨全权“专征”,“勿限时日,风利可行,即督率进取”。康熙准奏,施琅方能施展手脚。
在渡海时间的选择上,施琅摒弃了利用北风渡海的传统战法,选择南风季节发兵。施琅对季节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东北风风势猛烈,但骤发骤息,战船如果不能一帆风顺,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将船队吹散,无法重新集结。台湾海峡的南风多在夏至前后的20天之间,是一年中风浪最为平静的日子,船队可以随时抛锚,停止进攻,也可随时利用风向,发起攻击。施琅最后选择的攻台时间既不在三四月,也不在九十月,而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阴历六月十四日。
关于攻台时间的选择,从1949年到1950年下半年,再到1950年夏季,时间愈来愈具体,也愈来愈符合实际,表明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于攻台是下了决心的。
建国初期我军攻台的利与弊
中共中央下定决心攻台,那么,在建国初期攻台合适不合适呢?也即攻台的利弊因素如何呢?
一、 建国初期我军攻台的有利因素
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后士气高昂,建国初期攻台可以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一鼓作气,解放台湾。
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湾。这时,大陆除西藏外已全部解放。为了实现中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中共中央于1950年元旦发表新华社社论,指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1950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解放海南岛战役,驻守海南的国民党守军于4月奉命退往台湾, 5月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
2.国民党军队溃退台湾,台湾全面防务系统尚未建立建全。
蒋介石虽然早就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由于台湾在日据统治下50年,二次大战后期曾遭美军大规模轰炸,陈仪接手的台湾百孔千疮,工厂倒闭、港口毁坏、物质奇缺,导致1947年发生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蒋介石溃退台湾后,虽着手台湾防务,但在我军计划攻台的时间前,由于经济原因和时间原因,台湾防务不可能形成规模和系统。
3.因为国民党军在大陆连年失利,建国初期,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明朗。日本在二次大战中战败,无力无暇顾及台湾问题,我军攻台的对手主要是国民党军。
建国初期,美国国务院在台湾问题上曾经提出放弃台湾的主张。1949年12月23日,美国国务院在一份绝密文件《政策情报提纲:台湾》中提出,对于台湾陷入中共政权之手这一情况有可能马上出现,美国应尽量缩小其意义和不良影响。同年12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决定不援助中国国民党防守台湾的意见。美国国防部的意见与国务院相左,表示反对放弃台湾而应当通过有限的军事援助支持蒋介石,以后则视台湾发展情况而定。
鉴于以上原因,国民党溃退到台湾以后,美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对国民党政府采取“袖手政策”。1950年1月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的途径”;“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咨询”。
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在杜鲁门发表声明后就台湾问题提出五点意见:1.阻止共产主义扩散;2.阻止亚洲的共产主义和阻止欧洲的共产主义同样重要;3.台湾地位重要,必须由非共产主义势力控制;4.台湾如果落入中国共产党之手,将会破坏整个西太平洋的防共锁链;5.美国不能承认中共政权。麦克阿瑟的五点意见实际反映了美国军方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美国军方认为,美国只要支付不多的费用便可以支撑蒋介石治下的台湾,而台湾只要在蒋介石之手,共产党就要解放台湾。“只要共产党仍须与台湾抗争或解放台湾,他们就不会向东南亚实行扩张”,从而也就阻止了共产主义向东南亚的扩张,这就是所谓“阻止亚洲共产主义的扩散”。
二、建国初期我军攻台的不利因素
1.我军渡海作战有极大的难度。
在海南战役前,我军仅有渡江作战经验。此后,我军虽然取得解放海南以及舟山、一江山岛等渡海作战经验,但与攻台作战的要求相距甚远。台湾海峡最窄处为130公里,数十万军队要横渡宽达二三百里并且是风浪险恶的台湾海峡是有极大困难的。攻岛部队如果后援不继且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将使自己陷入险境。
此间,我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对大小金门岛发起的战役失利,使我倍加感到渡海作战的艰难。金门岛战役中,我登陆部队三个团计9086人,由于渡海作战准备不足,登陆后后援不继,守岛敌军顽强抵抗,我军登陆部队大部牺牲,少数被俘。从历史上攻台的经验看,施琅以夺取澎湖为攻台第一步。澎湖为台湾门户,夺取澎湖即控制台湾咽喉:或以澎湖为基地对台实行海上封锁,或以澎湖为跳板进攻台湾,可谓进取退守,立于不败之地。澎湖从战略上看,是攻台的天然跳板,“它位于台湾海峡的中途而偏东,西距金厦约220公里,航程七更,东抵台南约50公里,航程四更”。我军攻台,必须以夺取澎湖为第一步。如能夺取澎湖,将完成攻台三分之二左右的渡海航程,可以在澎湖休整补充,养精蓄锐,相机进取。同时,澎湖岛屿分散、地势低平、防守薄弱,比地形复杂的台湾容易攻占。
2.国民党拥有空军和海军,而我军没有空军和海军,强行登陆将会造成极大的伤亡。
1949年4月和11月,我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先后成立,但尚未形成作战能力。鉴于大小金门岛战役失利的教训,我军深感解放台湾如果没有空军、海军的支持,登陆将是异常困难的,伤亡将是异常巨大的。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实行封锁,我海军、空军要形成作战能力,必须得到苏联的支持与帮助。
3.苏联对我进攻台湾问题态度暧昧
1949年1月31日,米高扬奉斯大林之命,化名安德列耶夫取道大连、石家庄到达西柏坡,与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会谈三天,其中谈到解放台湾问题。
考虑到渡海作战的困难,毛泽东当时考虑了两种可能,即除了武力以外,不排除和平解放的方式。毛泽东对米高扬说:“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毛泽东虽然提出了解放台湾有军事和和平两种方式,但是中共中央当时的战略方针完全是从武力解放台湾出发并制定战略方针的。
对于解放台湾问题,毛泽东考虑到了复杂的国际背景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毛泽东对米高扬说:“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这样,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在对台湾问题作了充分的分析以后,毛泽东认为,如果我们现在就解放台湾,当然是武力解放台湾。以武力解放台湾,没有空军和海军是不行的。而要建立空军和海军,必须得到苏联的援助。
对于解放台湾,毛泽东当时作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考虑。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尚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毛泽东认为,要解放台湾,必须有来自空中和海上的支持。7月10日,毛泽东给周恩来写信,信中说,根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在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7月25日,毛泽东发电报给在莫斯科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并转斯大林,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包围和封锁,毛泽东在电报中表达了他对解放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对苏联方面的希望:“自封锁之时起,上海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打破封锁,必须占领台湾,而占领台湾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我们希望你们同斯大林同志交换意见,苏联能否给予我们这方面的援助,即莫斯科用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为我们培训1000名飞行员、300名地勤人员。此外,苏联能否卖给我们100架至200架歼击机、40架至80架轰炸机,用于攻占台湾。在建立海军方面,我们还请求苏联给予我们帮助。”这封电报与7月10日的信相比较,飞行员由三四百人增加到一千人,飞机由100架增加到280架,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表明毛泽东在解放台湾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周密部署。
1949年7月11日,斯大林第一次接见在苏联访问的刘少奇,对刘要求苏联以海军和空军支持中国进攻台湾的计划作了综合性回答。斯大林私人特使科瓦廖夫在口述实录中记载了斯大林的意见:“他强调苏联经济经过战争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西部前线一直到伏尔加河一片荒芜。苏联对进攻台湾的军事支持,将意味着与美国海空军发生直接冲突,为其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提供借口。当时,斯大林建议将这个问题提交苏共中央政治局,在邀请一部分军方和部长参加的扩大会议上进行讨论。在1949年7月27日召开的上述会议上,刘宣布他同意斯大林的看法,并称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授权他撤销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上述要求。”关于刘少奇所说他撤销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上述要求系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内情不详。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的身份出访苏联。当毛泽东再次就解放台湾问题提出希望苏联帮助我们培训飞行员并派遣教官、参谋人员和志愿飞行员等问题时,斯大林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虽然表了态,但态度不明朗。斯大林这样答复毛泽东:“援助是要援助的,但援助的方式需要考虑。这里主要是不要给美国人以干涉的口实。至于参谋人员和教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其余事项我们也要考虑。”
在莫斯科会谈中,斯大林就台湾问题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建议,斯大林说:“从向共产党投诚的国民党登陆团中挑选一连登陆人员,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把他们派往台湾,通过他们组织岛上起义。”在斯大林看来,解放台湾这样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既不要空军,也不要海军,甚至不要正规陆军,只要派遣一个连左右的投诚的国民党士兵到台湾发动组织起义,台湾就解放了。这样的天方夜谈,大约斯大林自己也不会相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