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3年第12期
宋美龄怎样“征服”美国
作者:禾 青
在这次演讲中,宋美龄自豪地说:1937年,日本的近卫文曾经宣称日本将在三个月内使中国屈服,“然自近卫作此语以至今日,试问有多少三个月已成过去,而中国仍抗战如故也”。她还以中国历史上秦灭六国时的连横、合纵为例,说明民主国家团结对敌的重要性。
3月7日,宋美龄在母校威尔斯利学院发表演说,谈了妇女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月22日,她在芝加哥运动场发表演讲,谈到美国立国、发展的历史,强调了国际间联合努力与合作的必要性。同时,联系中国的抗战,指出国际条约应具有实际的效益,否则“徒属具文,终无生气”。这里暗中指责了英美等国在中国抗战初期的绥靖政策。她从人类共同文明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抗战的世界性意义,说:“一国之文化,固为一国之所特有。故凡模仿他国之事物,若不能融化于人民日常生活之中,终不免呈现其外来之痕迹。中国六年来之抗战与痛苦,乃以事实,而不以空言,证明中国人民认为本国文化之保存,即所以辅助世界文明之维持。正因吾人不以吾国文化单独存在而自满,吾国正在努力奋斗,以协助建造色彩丰富之世界文明,以永保人类不容推翻不容放弃之各项共同誓守原则;目前如何艰苦,在所不计也。中国人民坚信此等原则,乃人类所固有,人类一日生存前进,一日不能稍有迁就。”
3月27日,宋美龄在旧金山市政厅发表演讲。她从旧金山的山水之美联想到中国杭州、奉化一带的天然景观,再谈及中美两国共同奋斗之重要性。其中还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用这个中国历史故事说明“吾人身属联合国家者,当前具有更大之目标,即谋人类之进步”。
4月2日晚,宋美龄参加晚宴,对大批客人发表简短讲话。她引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四件轶事,说明中国和中国人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两大优良品性,强调了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4月4日,宋美龄在洛杉矶好莱坞发表了演讲,集中介绍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经过与惨烈情景。她说:“盖时至今日,举世皆知日本军阀于占领南京及其他区域之后,如何实行其有计划之残暴手段;如何从事劫掠,并剥夺受惊民众之一切谋生工具;污辱吾之妇女,逮捕所有壮丁,捆缚一处,如捆缚禽兽然;并强其自掘坟墓,最后则将其踢入墓穴,予以活埋。”又说:“在居留汉口之际,委员长与余时赴各前线视察,往往目击数十万本来生活安乐之同胞,今已顿成难民,流离载道,遭受敌机轰炸扫射,道旁则有累千盈万之待埋尸体,此真令人触目惊心,永难忘怀。”
宋美龄在她的一系列演讲中,热情歌颂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宣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形,控诉了日本在侵略中国时所犯下的残暴罪行,强调了国际间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野蛮侵略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战的业绩,阐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表现的崇高的牺牲精神和传统美德,传达了正义战争必然获得胜利的坚定信仰。
只是因为“个人魅力”吗
无论是当时的美国记者,还是现在的一些宣传媒体,都喜欢将宋美龄在美国的成功更多地归结为她的个人魅力。当时的美国记者从头到脚地描述宋美龄;现在的评论员则宣称,“宋美龄将她的女性特质运用得淋漓尽致”,“她以一个弱者的形象出现,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同情与怜惜”,“穿着东方的旗袍,说着流畅的英语,她对美国人是一种致命诱惑”(凤凰台播出的“世纪宋美龄”节目),等等。
事实上,这些评论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宋美龄外交成功的最本质的东西,对许多人产生着误导。宋美龄当年出现在美国讲台上恰恰是一个强者的形象。她的外交成就建筑于中国人民浴血抗击野蛮横暴的日本侵略军五年之久的伟大业绩之上。当美国人在珍珠港遭到日本侵略者残暴屠杀的时候,他们开始真正关心与同情已经遭受日本侵略多年的中国人民。宋美龄向他们介绍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与顽强精神,必然唤起美国人民心中的共同感受与强烈反响。宋美龄在美国受到的尊崇,包含着美国人民对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牺牲的抗日精神的尊崇。同时,宋美龄在美国演讲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典故与历史故事。她以中国历史典故明喻暗讽,勾起美国人心中的愧疚与良知,这无疑也有着极强的新鲜感与吸引力。宋美龄用美国人容易接受的语言方式宣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明智慧,从而使得美国听众自觉自愿的“洗耳恭听”。这种中西文化的完美交融也是宋美龄能够成功的秘密所在。
1948年底,宋美龄再次赴美,为蒋介石挑起的国共内战拉“赞助”。这一次宋美龄风光不再。美国的首脑人物马歇尔“毫不动摇”地拒绝了她的任何要求,杜鲁门则故意给了她冷面孔,不让她再住白宫。如此冷遇,难道宋美龄的个人魅力仅在几年以后便荡然无存了吗?这是因为她失去了成功最基本的要素:正义的立场和民族的支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