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2期


北京改变前后的冯玉祥

作者:李建军 纪红建




  草亭秘议
  
  直皖战争和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中央政权,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在北洋军阀中成为继袁世凯、段祺瑞以后的突出人物。就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当时除孙中山、张作霖和卢永祥三角同盟之外,也形成了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联合反吴的三角同盟,对吴佩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一场政变在酝酿之中。
  冯玉祥看到北洋军阀的腐败常常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为当权者所嫉恨。到了直系又遭到了吴佩孚的压制。但冯玉祥对吴佩孚并不肯俯首听命,在扩编队伍、催索饷项等问题上时常与其发生抵触。
  当时,冯玉祥只担任陆军检阅使一个闲差。他除在北京南苑练兵外,还与北方将领孙岳、胡景翼等秘密取得联系。
  冯玉祥与孙岳的关系,从滦州起义前就开始了。在长期往来中,他们不但私交很深,而且在政治上也有着共鸣。孙岳也受到吴佩孚的压抑,对吴佩孚的骄横专擅,早已心怀不满,每次见到冯玉祥,总是牢骚满腹,对国家前途和个人的遭遇,感到悲观失望。
  1924年9月10日,孙岳亲自到北京南苑为冯玉祥新建的昭忠祠的落成致祭。当孙岳在官兵义地凭吊时,对冯玉祥感慨地说:“民国虽成立不过十多年,这里已经躺下了这么多战士。”“都是忠义好汉啊!都是精魂忠骨啊!”
  冯玉祥问孙岳:“他们死了,能得忠骨之称,孙二哥,将来你百年之后,人们应该怎样称道于你呢?”
  孙岳答道:“像我目前这样干法,在真正革命党看来,还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走狗?”
  说着,他们已走到了义地中间的一座草亭里面一同坐下。
  冯玉祥严肃地对孙岳说:“目前闹到这局面,我想稍有热血良心的人,没有不切齿痛恨的。我所统辖的队伍,虽然名为一师三混成旅,但实际上不到三万支枪,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不能鲁莽从事。但我们必须努力,把这一批祸国殃民的混账东西一股脑儿推翻。不然的话,如何对得起自己,如何对得起这些牺牲了的官兵,更如何对得起我们创造民国的先烈!”
  一席话,说得孙岳振奋起来,他坚决地对冯玉祥说:“你若是决定这样干,我必竭尽全力相助。此外,还有胡笠僧(即胡景翼)也定然愿和我们合作,我可以负责去接洽。他们现在都郁郁不得志,对曹、吴的做法早已深恶痛绝。他们都是老革命,和你我有如此的交情,合作是绝对不成问题的。眼看直奉就要开火,我们有的是好机会。现在先布置一个头绪,待机行事,必有把握。”
  当天夜里,冯玉祥和孙岳又商量了很久。
  同样处在吴佩孚压抑中的胡景翼,正处于困苦的环境中,恰逢孙岳来与他密谈在京和冯玉祥见面经过。胡景翼听了十分高兴,先后派李钟三、岳维峻去北京见冯玉祥,与冯密商,表示绝对服从冯的命令。
  
  四照堂点将
  
  1924年9月15日,奉军分向朝阳、山海关进兵。曹锟急召吴佩孚到北京主持对奉作战任务。
  9月17日,吴佩孚抵达北京。9月18日,北京政府发布了对张作霖的讨伐令。同时,曹锟责成吴佩孚组织讨逆军总司令部,并任命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当天晚上,吴佩孚在中南海四照堂点将:“我自任讨逆军总司令,王承斌为副总司令兼直隶后方筹备总司令;彭寿莘为第一军总司令,沿京奉铁路之线出发;王怀庆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喜峰口,趋平泉、朝阳;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趋赤峰。......”
  9月19日,各国记者蜂拥而至。吴佩孚信誓旦旦地向他们说:“我出兵20万,两个月内一定可以平定奉天。张作霖下台后,他的儿子张学良可以派送出洋留学。所有外国人在东三省和南满铁路的权力,我们都予以尊重。南方问题不久也可以解决。”
  冯玉祥担任的这一路,交通不便,地方贫瘠,不但行军困难,而且给养也无法筹措。显然,吴佩孚是想借这次战争把冯玉祥部调离京畿地区,把这部分力量消耗在荒寒瘠苦的长城以外。
  吴佩孚的企图,冯玉祥心知肚明。就这样,冯玉祥对实现倒吴计划下了最后的决心。从这时起,冯玉祥开始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布置。
  冯玉祥首先对北京城防布置了内应。
  吴佩孚发布命令后,冯玉祥立即向曹锟建议:“十三师(王怀庆师)开赴前方,北京防务空虚,最好把孙禹行(孙岳)的十五混成旅调来拱卫首都。”
  曹锟同意了冯玉祥的建议,调孙岳率部进京,担任北京警备副司令一职。
  冯玉祥9月18日被任命为第三军总司令,但直到21日,他的先头部队才开始出发。他将第三军分为数个梯队,24日才开拔完毕。
  冯玉祥让步兵第一营留守北京旃坛寺原司令部所在地,派蒋鸿遇为留守司令兼兵站总监,并嘱咐他搜集有关吴佩孚的行动和前方战事的情报,随时报告。冯玉祥还从河南招募新兵万余人编为三个补充旅,借训练之名留驻城外南苑等地。
  一切布置妥当后,冯玉祥开始以每日行军二三十里的速度向北行进。10月1日到达古北口。
  冯玉祥到达古北口后,就以筹措给养为名停留下来,并派人通知胡景翼暂缓按吴佩孚命令出喜峰口向热河前进。这样,冯玉祥和胡景翼的部队大都没有远离北京。
  冯玉祥在古北口停留时期,一方面从各地收集作战情况,留心观察整个战局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进行秘密的政治活动。他认为,在推倒曹锟、吴佩孚之后,势必要有资望较深的人物出面维持局面。
  恰好在这时,段祺瑞的代表找上门来了。
  段祺瑞自从直皖战争失败下台后,一直寓居在天津。他知道冯与吴一直有过节。直奉战争爆发后,他派他的亲信贾德耀到古北口给冯玉祥送来一封亲笔信,大意是不赞成内战,并希望冯玉祥对贿选政府有以自处。
  冯玉祥接到信后,与贾德耀数次密谈,最后冯玉祥向贾德耀保证,等到计划实现后,将请段祺瑞、张绍曾等有威望的人物出来维持大局。
  几天后,段祺瑞派宋子扬向冯玉祥表示同意合作,只是担心张绍曾因与曹锟和吴佩孚交情较深,并且与自己向来有抵触,不利于工作。
  接着,冯玉祥又派刘之龙与段祺瑞商谈合作的办法。没多久,段祺瑞说,山西的阎锡山和山东的郑士琦已经接洽妥当,到时能采取一致的行动。
  在与段祺瑞取得联系的同时,冯玉祥和张作霖也取得了联系,并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致,奉军还秘密接济过冯军一些军事上的补给。双方还约定,如果两军相遇,均向天空鸣枪。
  冯玉祥军队在热河战场的停战,加重了山海关方面直军的压力,成为吴佩孚失败的关键。
  
  班师回京
  
  由此一来,吴佩孚对冯玉祥的防范,不但没有起丝毫作用,反而越加坚定了冯玉祥倒曹、吴的决心。
  直军在山海关战线屡战不利。
  10月7日,九门口弃守。
  10月11日,冯玉祥由古北口进驻滦平。
  10月12日,吴佩孚亲往前线督战。
  在得到直军放弃九门口和吴佩孚亲往前线督师的消息时,冯玉祥认为回师时机将至,于是派参谋长刘骥持亲笔信与胡景翼和孙岳两部联系。告诉他们冯玉祥决定即日班师回京,请他们早做准备。
  为了慎重从事,冯玉祥又给吴佩孚发了一个电报,一方面报告先头部队已经抵承德以及沿途筹措给养的困难情形,一方面也探询了山海关方面的战况。
  随后吴佩孚的参谋长张方严回电:“此间形势急紧,不有意外胜利,恐难挽回颓势”,并催促冯玉祥部迅速前进,并且有“大局转危为安,在此一举”之语。
  紧接着留守北平的蒋鸿遇也来电报告:“前方战事紧急,吴已将长辛店、丰台一带所驻之第三师悉数调往前方增援。”
  冯玉祥断定时机已至,于是派刘之龙返京与黄郛密商。黄郛除托刘之龙带去复信外,并于10月18日发电报给冯玉祥,立志救国,在此一举。
  10月19日,冯玉祥在滦平召开高级将领紧急秘密会议。胡景翼的代表邓宝珊也由平泉赶来参加会议。在这次会议前,冯玉祥从未讲过他的秘密计划,但是跟随他的将领和幕僚从这次行军的种种布置中,早已猜透了他的心思。
  会上,冯玉祥对他的部下说:“你们大家跟我这么多年,历尽艰难困苦,国家闹到这个样子,我真不知道会把你们带到什么道路上去。”
  鹿钟麟站起来激动地说:“我们大家患难相从,甘苦与共,原不是为了你我个人私利,既然是为了救国救民,我们一定永远跟着你干,任何危难,在所不计。”
  冯玉祥宣布了班师回京、推倒曹、吴的计划。各将领一致拥护。于是冯玉祥对班师回京的步骤进行了讨论和布置。
  随后冯玉祥发布命令:命鹿钟麟率部兼程返京,会同孙良诚、张维玺两旅开往北苑,再与蒋鸿遇旅会同入城;命李鸣钟率兵一旅急趋长辛店,以截断京汉、京奉两路的联络线;命已抵承德的张之江、宋哲元两旅立即出动,限期回京;通知胡景翼将开赴喜峰口方面的部队迅速撤回通州,以防阻吴军的回击;通知孙岳秘密监视曹锟的卫队及吴佩孚的留守部队,以防发生意外;同时,下令封锁京热大道,遇有从热河去北京的人一律予以扣留,以防走漏消息。北京宪兵司令兼前敌执法车庆云,是吴佩孚派驻承德专为监视冯军行动的负责人,冯玉祥命令将其暂时扣留。
  10月21日,鹿钟麟派张俊声率先头部队一部,以接运给养为名,押着暗藏武器的大车先行出发。同时,其他部队以每日行程二百多里的速度向北京进发。为保证行军的速度,先头部队的营幕和炊具均留置沿途不动,以便后续部队到达时缩短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数万的兵力,一路行来,流水一般,不但行军迅速,而且对沿途居民毫无惊扰。
  10月22日凌晨,张俊声所率先头部队到达北京城内的旃坛寺后,白天做好侦察等准备工作,夜间11时开始行动,分别占领了电报局、电话局和车站等交通和通讯机构。
  鹿钟麟率部于10月22日抵北苑,与蒋鸿遇、孙良诚、张维玺会商后,于夜8时率部向北京城进发,夜12时许抵达安定门。孙岳历已于事先接到通知,即命令守兵大开城门迎接入城。鹿钟麟由北向南前进,将司令部设于太庙(即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
  冯玉祥本人亲率刘郁芬旅于10月22日抵达顺义高丽营。黄郛由北京赶来相会,共商政府过渡时期的办法。商定由黄郛负责组织摄政内阁,并对迎请孙中山先生北上的问题进行了筹划。
  这时,城内各重要交通路口均用大车加以封堵,总统府及有关机关的电话线完全割断。总统府卫队由孙岳派兵包围,守卫军官至府中,见到曹锟大哭一场。曹锟见大势已去,只得命令卫队接洽缴械。
  10月23日晨,北京市民看到佩戴“不扰民、真爱民、誓死救国”臂章的士兵遍布各通衢要道,知道发生了兵变。老百姓赞叹地说:“冯玉祥用兵神速,真称得起飞将军自天而下。”同时,冯玉祥发布安民布告表示:“为国除暴,不避艰危,业经电请大总统明令惩儆,以谢国人;停战言和,用苏民困;聚国内之贤豪,商军国之大计;特下令班师,仍回原防,不特对于地方之秩序力予维持,而外人生命财产,更当特别保护。”
  冯玉祥班师回京的时候,吴佩孚正在山海关督战。当他听到冯玉祥发动政变的消息时,他还不相信胡景翼也会参加。于是吴佩孚以曹锟之命,命令胡景翼代替冯玉祥,任第三军总司令。但已经是无力回天,吴佩孚悲痛不已。
  
  组建黄郛内阁
  
  10月24日,冯玉祥迫曹锟下达四道命令:一、停战;二、撤销讨逆军总副司令等职;三、免去吴佩孚直鲁豫巡阅使及陆军第三师师长等职;四、派吴佩孚督办青海垦务事宜。
  10月25日,冯玉祥在北苑召开军事政治会议。会上讨论了改革政治的问题,一致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进行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当前中国唯一的出路,只有实行孙中山的主张,才能彻底消灭军阀统治,改变中国的政治面貌。决议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以打开更新的局面。但孙中山北来尚需要一些时间,为应付当前混乱的局势,应该先请段祺瑞出面维持。在孙中山和段祺瑞未到北平之前,贿选政府不容许其继续存在,由黄郛组织内阁,处理政府过渡时期的一切事宜。
  在阁员人选问题上,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人表示,他们各部的人员均不参加内阁,以示大公无私。
  在讨论军队名称问题上,一致认为孙中山是国民革命的领袖,应将参加这次政变的各部队改组为国民军,以符合为国民效用的宗旨,并当即决议组成中华民国国民军,推冯玉祥为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胡景翼为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孙岳为副司令兼第三军军长。
  10月27日,冯玉祥派赴天津见段祺瑞的吴光杰回京报告,段祺瑞决意出山,共同维持大局。同时,冯玉祥收到了孙中山的贺电。与此同时,孙中山也致电段祺瑞告以“拟即日北上,晤商一切”。
  冯玉祥虽然控制了北平,但面对内外的压力,再加财政上的困难,他变得一筹莫展。
  10月30日下午1时,冯玉祥到丰台视察,5时就接到关于京师警察总监薛之珩与前步后统领聂宪藩图谋不轨,有反对冯军动作的报告。冯玉祥不得不立即返回镇慑。
  10月31日,颜惠庆内阁总辞职,冯玉祥以曹锟名义特任黄郛兼代国务总理并兼交通总长,王正廷为外交总长兼财政总长,王永江为内务总长,杜锡为海军部长,张耀曾为司法总长,王斌为农商总长,李书城为陆军总长。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