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8期
陈树人与孙中山
作者:王艾村
陈树人,祖籍广东番禺,1884年出生于广州市。小入私塾,性好绘画。年17,投奔广州河南隔山十香园师从著名花鸟画家居廉学画。在居家,“一见便倾心”地结识了才大气奇的高剑父,彼此“切磋复琢磨”,最后都成为改革中国画的岭南画派创始人。由于树人的品学兼优颇获居廉的青眼,居廉出面热心搭桥,使之与他的侄孙女居若文结为伉俪。
尽管有恩师的奖掖、娇妻的温存,辛亥革命前夜激荡的时代风云,使得这位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无法潜心画室。“叵奈时艰重,兼之国事隳。兴亡元有责,少壮敢无为?”1904年,他终于辞别恩师、娇妻,只身奔赴香港,立志投身革命。所作“短衣匹马逐春风,百粤山河照眼雄”诗句,正是他当年襟怀抱负的自况。
树人在香港《中国日报》社访谒了久慕其名的广东香山人郑贯公。郑早年在东京就读时,曾与冯自由组织广东独立会,创办大倡自由平等学说的《开智录》,后由孙中山介绍到香港这兴中会的党报当记者。由于他撰文持论新颖,声气豪迈,极受港地市民欢迎,声望颇著。他与树人一晤聚,大有相见恨晚之慨。其时,贯公正计划创办《广东日报》,即约树人同任主笔。树人以为“革命凭文字,风潮赖鼓吹”,就欣然从命。从此,他即以猛进、葭外、美魂女士等笔名发表文章,有时还配以图画,与《中国日报》相呼应,宣传孙中山的革命号召。
结识孙文加入同盟会
《广东日报》出版了半年,因资金困难而被迫停刊。陈树人与郑贯公并不气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改进办报方针:缩小版面、改变文风、面向市民、庄谐并重。改办一名为《有所谓报》的小报(又名《唯一趣报》)。这一招果真灵验,它规模虽小,一问世,销路却较大报成倍增加。
这时,后来成为中国史学大家的陈垣也正风华正茂,他与高剑父在广州创办了一份用美术图画配上诗文以揭露清皇朝黑暗统治,宣传革命主张的《时事画报》杂志。树人为之很是感奋,时寄诗画以示支持。一日,陈垣因读报上美魂女士文章颇为赞赏,问树人美魂女士为何许人?树人戏谑道:“你意欲我向她作介绍吗?”遂命抱出他出生不久的女婴,原来“美魂”即是他为女儿取的名字,相与因之大笑不已。
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提出“民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联络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在日本东京组成全国性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会议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并举孙中山为总理。会后,孙中山即派冯自由、李白重至香港联络陈少白、郑贯公筹备同盟分会。陈树人这时早已是冯自由他们心目中的革命同志。
10月18日,孙中山偕黎仲实等一行乘法国邮船赴越南西贡,舟泊香港。冯自由与李白重偕同陈少白、郑贯公,以及陈树人、李柏、容开、董世仲等一同登轮晋谒。树人初睹革命导师的威仪风采,倾听他对中国革命精辟的理论分析和对当前时局清晰洞察的宣传鼓动,不仅心悦诚服,还真像被烧得一身似火。孙总理命大家一一填写“誓约”,虽原兴中会会员亦不例外,并亲自主持同盟会宣誓仪式,令陈少白领头,一一举手加盟。
在孙总理亲自主持下加入同盟会,是陈树人革命生涯中一座光辉的里程碑。
诗剑兼优的理想追求
1907年夏,陈树人抱“复兴文艺望,堪并国家蕲”的理想东渡日本,翌年4月,进入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其实,这时树人的绘画,在花卉翎毛的专长上已领略到居氏的精髓,为居门出类拔萃的传人而获社会的认同,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为了革新中国画,使之更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体现新的时代精神,决心去留学日本,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其间,原办报同人邓慕韩、潘达微在广州创办附以画报的《平民日报》,树人仍担任通讯,不时投寄作品,假以作政治和艺术革命之宣传,为国内报界增放异彩。
陈树人于日本美工学校毕业归国,已是民国元年的4月。这时,孙中山已被迫辞职,由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他在广东优级师范和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了一学期的图画教员,眼看袁世凯频频破坏民主制度,内阁中宋教仁、蔡元培、王宠惠等各总长联袂辞职抗议,而同盟会内部也产生了争权夺利、相互分化的局面。一则是为静观时变,再则也因认为自己醉心的绘画专业,必须有文学之助方成大成,遂复于9月再度赴日,入东京立教大学攻读英国文学。与之同时,高剑父、高奇峰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刊行《真相画报》,树人仍热心撰文作画,并译述《新画法》,一同鼓吹改新中国画。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被袁世凯收买凶手枪杀在上海火车站身亡。正在日本考察的孙中山闻讯大恸,立即赶回上海,开始组织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及9月“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
孙中山在总结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把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作为党纲主要内容的中华革命党,并就任总理。1914年7月8日,陈树人在东京参加中华革命党成立大会,还绘制一幅《灞桥诗思图》并题诗奉献孙总理:
万古诗魂一灞桥, 漫天风雪压人骄。
谁知湖上骑驴客, 只拗寒香伴寂寥。
他以他诗画艺术的独特手法,好像藉以表露自己在当时严竣形势下的思想境界与态度,同时又恰似在赞颂孙总理为追求中华民族的民主自由而不畏艰险的伟大高洁的革命斗争精神。孙中山看后悄焉为之动容。
自此以后,陈树人虽在学校就读中,却是常挤时间至灵南坂9号总理寓所,帮助做些党务工作。孙中山在坚持“以武力进行,为目前唯一方针”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字鼓吹工作。为筹集反袁军饷,向美洲和南洋各地侨胞揭露袁世凯“神奸窃柄,佥壬弄权,专制炎威,灸手可热”的罪行,号召人们为推翻袁记专制独裁统治而奋斗,更是刻不容缓。他派冯自由去美国,在筹措军饷的同时,接编旧金山国民党美国支部创办的“全美最伟大的华文杂志”旧金山《民国杂志》,为加强该杂志译撰力量,陈树人是他特别指派任务的重要一员。及1915年《民国杂志》在旧金山印刷困难,改由日本排印,陈树人和夏重民被委托为经理。树人不仅操劳编辑出版,并使中华革命党本部所发布的文告,也多在杂志上公布。同时还帮助冯自由将其在该杂志历期发表的反袁论文,辑集为《三次革命军》单行本出版,并主动热忱地找了冯少年时期的学友苏曼殊为该书作序。这年秋天,树人复为孙中山绘了幅《折枝秋花》,并题诗云:
商飙动林薄,乡思近何如?
秋气催为厉,春华去日疏。
所思犹远道,攀摘奈吾徒。
百卉俱腓尽,凄凄待泽苏。
他再一次假诗画艺术,隐约地表示自己对当时国内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形势的关切和愿为革命前途奋斗的爱国情怀,同时又表达了对孙中山的拥戴和期待之情。
陈树人近两年来既忠诚又出色的工作所呈现的人品才情,让孙中山及冯自由他们看在眼里,爱在心里。
为党学成去异国
1916年3月,陈树人在立教大学文学科毕业。这时,为了国内反袁护国斗争的需要,原驻美洲的冯自由、谢英伯、林森等均先后回国。为补充负责美洲党务工作的人选,孙中山与才毕业的陈树人商量,树人即欣然衔命。“我被孙公命,何辞砍属羁。不忧蛮檄远,为拓党基丕。许国身奚惜,抛家意岂悲”。当时总理对他这份为党国民族的慷慨情怀深表赞许,遂即授以中华革命党本部特派员名义,命去加兼任美洲加拿大总部部长,全面负责党务工作,并主持维多利亚《加拿大新民国报》笔政。树人抵加后,根据孙中山近年三次发布的《讨袁檄文》和《宣言》精神,联系国内护国战争声势,频频在报上发表文章,使侨人为之振奋,党务亦因而为之一振。
1916年6月,袁世凯终于在全国的讨伐声中和部属煎逼、众叛亲离的忧惧中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后,复有张勋利用他与段祺瑞之间矛盾搞复辟,和段祺瑞借反复辟捞“再造共和”政治资本,重任国务总理而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的封建专制。1917年7月孙中山率驻沪海军及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以“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相号召,召开国会非常会议,9月1日当选为陆海军大元帅,成立军政府,制定护法战争军事计划。准备联合湖南、两广等各路护法大军会师武汉,大举北伐。一面向在美洲的陈树人通报军事计划信息,在要求他加强对护法战争宣传的同时,对军饷筹集工作,更寄予殷切的期望。孙还特意把他就职陆海军大元帅的戎装照片亲笔题签落款寄给陈树人,足见他对陈树人的喜爱和倚重之情。
正当护法战争胜利发展之际,参加护法的桂系军阀陆廷荣与滇军军阀唐继尧出于他们的私心杂念,一面与直系军阀妥协勾结,一面操纵国会排斥孙中山,分裂护法军政府,使孙中山的北伐计划终成泡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被迫愤而辞大元帅职,离穗去了上海。
这年夏秋间,北洋政府段祺瑞为压制革命,允以全国地丁钱粮作抵押派汤化龙去美洲借款。维多利亚爱国华侨王昌以汤此行为卖国行为,愤然将其枪杀于叙馨酒楼,然后自裁就义。北洋政府驻加总领事以此案向加政府诬告国民党为暗杀团体,陈树人因而以主使暗杀罪系狱,在加的数十个国民党分部随之亦遭封闭。孙中山闻讯,十分焦虑,曾多方与在美友人联系设法营救。由于树人至加两年来,其人品才情不仅深得华侨社会的称许,即在当地教会人士中亦印象甚佳,终得当地教会出面,为之延请律师力与抗辩,诉讼经年,终获平反。孙中山得悉树人出狱党禁解除,欣喜异常地立即去电表示亲切慰问,并奖誉有加。树人则以“党狱全平反,愚顽亦辑绥”的心情回报告慰孙中山,继续在加主持党务工作。
冒炮火登永丰舰与孙中山共死生
孙中山从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启发,特别是“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的五四运动,使他看到人民大众的力量。为适应新的革命需要,他废除旧党纲,制定新规约,于1919年10月10日将中华革命党改称为中国国民党,致力吸收革命青年,参与救国大计。
1920年8月始爆发的粤桂战争历时两月,终将桂军逐出广东。11月25日,孙中山偕同唐绍仪、伍延芳等由上海回广州重组军政府,宣言继续护法。1921年5月,就任国会非常会议选举的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职。7月平定广西,积极准备大举北伐。与此同时,孙频频与在加拿大的陈树人联系,命其加强对华侨社会的爱国宣传,着力筹措军饷,以支持北伐。
1922年5月4日,孙中山发布由江西北伐的命令。6月16日,正当北伐军攻占赣州节节胜利之际,陈炯明发动了反革命武装政变,包围总统府,炮轰观音山孙中山寓所粤秀楼。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与叛军鏖战。同时电召北伐诸军回师广州,拟“水陆并进以歼叛军”。
孙中山在积极准备北伐的同时,也正为改组国民党作着积极准备。为改组党组织,他决定召回陈树人来具体负责。树人奉命带着华侨的捐款六万美元,携妻挈子甫抵香港,遽闻叛乱消息,忧愤交加中毅然以捐躯赴国难的决心与家人诀别赶赴广州,复买舢舨冒炮火登永丰舰谒见孙中山,痛表誓共死生之忱。孙中山为陈树人这种临危不惧的凛然大义和迎难而上的赤胆忠心所深深感动。但认为他留在舰上无益,不如速返港去将此次叛乱真相宣告海内外以鼓动讨逆于革命更为有利。树人遵总理之命,秘密离舰回港,夤夜作书,四处发信,揭示陈炯明叛变实况,宣扬孙中山坚忍不拔的革命斗争精神,致使广大民众与华侨在得知真相后纷纷通电声援孙中山讨逆,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陈炯明早就与直系军阀吴佩孚勾结,这时他们一面由北夹击北伐军,一面还策反了北伐军第一师和舰队内三大巡洋舰,不仅使北伐军无法回师救援,且更陷孙中山于孤立之中。终使孙中山与叛军艰苦作战55天之后,怀着无奈的沉重心情,于8月9日离穗去沪。
孙中山二次护法斗争的失败,缘于祸起萧墙一相从自己十余年的革命党人、任民国政府内务、陆军两部部长和广东省长的陈炯明的叛变,使他感到打击的惨重与特别痛心。这时,共产国际派马林代表来华再度会晤孙中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李大钊也多次前去拜访,促动他进一步下定了联俄、联共改组国民党的决心。
粤秀一游永诀悲
孙中山一到上海,即调陈树人来沪任党总部总务部副部长,并命他参与党的改组工作。9月4日,孙中山主持召开有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在沪各省负责人会议,研究党的改组计划,他指定陈树人与陈独秀等九人为中国国民党改进案起草委员会委员,负责草拟党的改组宣言、党纲和党章。嗣后,孙中山复于11、12月两次召集会议,审议、讨论修改起草委员会起草的有关文件。1923年1月,孙中山委任陈树人为党务部正部长。
1923年1月,孙中山策动滇桂联军将陈炯明逐出广州。2月,他重回广州再任大元帅,第三次建立政权。此前他任命徐绍桢为广东省长,徐以政务厅长的人选犯难,“总理曰:有一好人,但从未做过任何官吏,君盍试用之乎?即以树人对。”徐遂偕树人联袂赴粤任职。树人主持政务厅廉洁持正,一扫卖官鬻爵恶习,仕途为之一清。
10月10日,孙中山召开中国国民党恳亲会,讨论党务改革事宜。陈树人被他特派为11名党务讨论会委员之一。24日,参加商讨党的改组问题的特别会议。25日,被孙中山指派为国民党临时中央九名执行委员之一,参与筹备国民党改组与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事宜。11月22日,临时中央执委会议决定组织秘书处,陈树人与谭平山、谢英伯同主秘书处工作。
开完大会,陈树人打算为他去世有年但尚在权厝中的母亲梁氏妥为安葬,茔建坟墓。孙中山闻讯,书题一帧墓碑手迹,并郑重地钤上一方朱文、一方白文的印章,以表他虔诚的吊唁之忱。
孙中山为追求国家的统一,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接受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他们各怀不同政治目的的“共商国是”的电邀,于11月13日偕宋庆龄等一行乘永丰舰赴香港再抵上海,然后取道日本转赴天津、北京。在离粤北上前的立冬日(8日),他特意邀约陈树人与高剑父同登越秀山。在极日辽阔的原野、逶迤的青山、滚滚的江河之间排解他行将孤篷万里征的离情别绪。陈树人甚是理会总理当时掩藏在心头的情愫,遂即兴赋诗:
战后河山认劫灰,不因恁吊却时来。四郊辽瞩余寒日,千古雄图一废台。
老木凌霜繁似锦,长江雨过净于醅。元戎此日林垌兴,留作他年史画材。
他万万想不到,这一次浓情和美的粤秀山之游,竟然成了诀别。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北京,消息传来,举国同哀。树人为孙中山这座中华民族英勇伟大的精神高山的倾颓悲恸不已。在逾恒的哀伤中,他如泣如诉地吟出了如下哀感颂艳的悼诗:
皓日沉霾峻岳颓,燕云北望胆肝摧。天心聩聩何庸问,剩为苍生折难哀。
英雄仙佛一身并,浩气精诚六合横。内外简编征引遍,有何圣贤似先生。
吾徒狂简可裁成,继志完功责匪轻。五十万人齐下泪,不知何以慰英灵。
画笔多承刮目看,数随仗履探林峦。三春此后描花草,尽作愁红惨绿观。
孙中山的不幸逝世是国民革命的巨人损失,给陈树人的打击也十分沉重。他眼看一面是军阀与帝国主义的加紧反革命勾结;一面是国民党内群龙无首,右派抬头组织分裂,捣乱频仍。从廖仲恺遇刺到“中山舰事件”,直至“4.12”大屠杀,使他痛苦地看到中山先生制定的三大政策已遭彻底破坏。一种壮志难酬的痛苦,使“颇悔簪缨招戾气”,愤然辞去在国民政府的本兼各职,携眷出游,与何香凝、经亨颐等组织“寒之友社”,以诗言志,以画喻节,抵制威迫利诱,坚守高尚情操。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