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9期


邓小平领导我们进行整顿和改革

作者:贺耀敏




  全面整顿的成效与代价
  
  记者:铁路、钢铁工业整顿取得突出成效之后,小平同志抓住时机,把整顿及时地推向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召开的计划工作务虚会。您作为这次会议的参加者,能否谈一谈这次会议召开的情况?
  袁:这是全面整顿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李先念、王震、谷牧等副总理,国务院各经济部门负责人、国务院政治研究室的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如何加快经济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第二阶段就理论、体制、钢铁、工业和企业管理、基本建设、机械工业规划、改进计划工作、轻工农林商业,以及文教、科技等,分别组成十个小组进行专题研究。国务院多次开会,听取各小组研究结果的汇报。这次务虚会上,大家谈论最多并形成共识的关于经济领域的一些方针政策的意见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乱和散,必须狠抓整顿,强调集中。在计划体制上,要实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块块为主的办法,国家计划不能层层加码,或随便减少任务。在企业管理上,跨省市的铁路、邮电、电网、长江航运、民航、输油管道、远洋运输、重要的科研设计单位、专业施工队伍,以及大油田等少数关键企业、关键建设项目,要由中央各部委为主管理,其余由地方管理,但不能层层下放。在物资管理体制上,物资部门管通用物资,专业部门管专业物资,设备成套走向以地区成套为主。在财政体制上,推行收支挂钩、总额分成的办法,大中型企业的折旧基金,中央集中20%到30%。要整顿软、懒、散的班子,年老体弱的领导干部可以当顾问,对职工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等各项生产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大中型企业非生产人员不得超过职工总数的18%,中小企业不得超过10%。务虚会还就如何发展钢铁工业、调整机械工业、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安排好轻工市场、发展科学技术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特别是经济发展方针讨论得比较充分。这次计划工作务虚会开得很好,这样的会议多年没有开过了。在小平同志的主持下,大家心情舒畅,看到希望了。
  记者:全面整顿是1975年整顿的一大特点,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小平同志是怎样做的?
  袁:7月4日,小平同志传达毛主席提出来的三项重要指示,着重强调目前最迫切要做好的事情就是把经济搞上去。7月14日,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小平同志在会议上提出来:军队要整顿。当时张春桥也在场,小平同志讲军队存在肿、散、骄、奢、惰。小平同志讲完以后,要张春桥讲一讲,张春桥满脸通红,说:我没有什么说的,完全同意小平同志的意见。那时毛主席已经批评了“四人帮”。8月3日,小平同志在国防工业重点企业座谈会上作了《关于国防工业企业整顿》的报告,在这次报告中提出要全面整顿企业。
  在整顿的同时,小平同志要国家计委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即《工业二十条》。8月,国务院主持讨论这个文件初稿时,小平同志提出六条补充意见,文件由14条增加为20条。9、10月间印发征求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的意见,得到普遍赞同。《工业二十条》体现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和国务院务虚会议的精神,是一个在经济领域治“文化大革命”之乱的文件。这个文件从实际出发,针对林彪、江青等散布的破坏生产建设的许多谬论,提出发展工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小平同志在讨论中强调了整顿企业管理秩序的问题,小平同志说:“企业里问题不少,其中带普遍性的问题是企业管理秩序不好,设备完好率差”,“要注意整顿一下企业管理秩序,加强设备维修,抓好产品质量,质量是一个大政策”。为起草《工业二十条》,我们专门把房维中同志从干校调回来,后来开始“反击右倾翻案风”,我赶紧把他送回干校,免得他受到批判。但是,后来《工业二十条》仍然没有逃脱被批判的命运,在批邓的时候被作为批判的靶子。
  8月底,根据小平同志的指示,我和生产组几位副组长商定,准备以计委的名义拿出一个整顿工交企业的文件来,生产组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整顿企业几个问题的文件》(初稿)。按照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从9月初开始,我主持召开了工交口各部门负责同志的会议,着手全面部署工交各部门的企业整顿工作,系统地讲了整顿企业的问题。随后,又分批利用各省市领导来京的机会,向各省、市、区作了部署。我们当时敢于抓管理,就是在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有一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无畏的精神,使受到破坏的企业管理逐渐恢复到正常。
  记者:1975年的整顿后来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终止,这是很令人遗憾的事。您能否谈谈当时的情况?
  袁:毛主席对小平同志对待“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小平同志在1975年9月27日国务院召开的农村工作座谈会上作的《各方面都要整顿》的讲话,被江青诬陷为“全面复辟”。这是因为全面整顿必将否定“文化大革命”。毛主席认为他一生中做的两件大事,其中一件大事就是“文化大革命”。小平同志对“文革”的态度与毛主席对“文革”三七开的评价相悖,毛主席当然是不能接受和容忍的。清华大学刘冰同志委托小平同志转交给毛主席的那封信,则是一触即发的导火线。加之,毛主席轻信了“四人帮”对小平同志的谗言和诬陷,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一天,我们接到中央政治局开会的通知,我参加了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三十多人,王洪文主持会议,小平同志作自我批评。小平同志讲得很有分寸,原则问题寸步不让,检讨了转了刘冰那封信。张春桥在那里自鸣得意,我感到心情沉重。没想到,这次会议竟成为刮“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前奏。当时正在紧张举行的全国计划会议,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中,上海等地方的造反派在会议上不断提出新问题,使会议散不了,从1975年11月一直开到1976年2月。没过几天,秋里同志心脏病发作到广州休息。我患重感冒,高烧39度,住进北京医院。只有谷牧同志在那儿顶着。决定批邓的那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张春桥主持的,会议传达毛主席对小平同志的意见,也就是主席对刘冰信的批评批示。
  总理逝世时,我们是当天晚上才知道。第二天早上的计划会是我主持,开会时我宣布:请大家起立,默哀三分钟。我的话还没说完,吕东同志就呜呜地哭了,大家哭的很伤心。会后马力同志来找我,他说:老袁,咱们俩一起哭一场吧,心里实在憋得难受。我们俩人坐在那儿哭了一阵子,哭过之后心里稍舒服些。当时工作很不顺心呐,哎!没有办法,那时就是这么个状况。计划会议结束时,先念同志去讲了话。先念同志讲话向来是一面骂娘一面说话,这次就是念稿子,不到10分钟,念完稿子就宣布散会。那时批邓还没有公开,参加会议的人就说,这里肯定有什么事情。
  秋里同志病了以后,谷牧同志主持计委工作。政治局要听计委1976年的工作汇报,怎么办?谷牧同志的想法就是专门讲1976年的计划安排,在汇报里不写“批邓”的内容。最后还是感到“批邓”是毛主席讲的,计委汇报题纲里不讲肯定通不过,还是违心地应付几句为好,不使“四人帮”借机整计委。谷牧、我和顾秀莲三个人去向政治局汇报。小平同志主持会议,我们还要在汇报时讲批邓,这怎么办?谷牧同志跟我交换了意见,还是觉得干脆硬着头皮念,因为稿子已发到人家手里了,你不念也不行。我们很简单的想这样“四人帮”就抓不住我们的把柄了,应该没什么话可说了,可是情况根本不是那样。张春桥和姚文元咬咬耳朵后,张春桥说:汇报太一般化,没有触及实质问题,这不行,汇报对1976年工作的安排没有完全体现中央的精神,要再考虑考虑。他这么一讲,江青、姚文元接连声称计委的汇报不行。王洪文说:看起来计委的同志思想上还没有转过弯来。吴德出来打了个圆场,对我们说:根据政治局的意见,回去修改吧。那天,谷牧念汇报稿子,小平同志就在旁边坐着听。会后,谷牧同志向小平同志道歉说:实在对不起,当面批了您。小平同志毫不介意地说:不批也不行,不要说你们得批,谁都得批。
  1976年4月,小平同志已经下台了。华国锋同志主持政治局开会讨论《工业二十条》,这回又让“四人帮”抓着了。“四人帮”说:你们这个文件对“文化大革命”是什么看法呀,这不是邓小平复辟的翻版吗?文件不突出政治,就是业务加业务。纪登奎想为我们讲一句好话,说文件前面还有讲政治这一条,是国务院讨论时我提议加上的。江青马上指着纪登奎的鼻子说:你看过《聊斋》吗?那里面有个画皮,你就是那个给妖精画皮的人,给他梳洗打扮,给他画个美人的面孔。纪登奎立刻低下头,再也不敢说话了。这次会议基本上把《工业二十条》否定了。
  “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党内正气遭到严重打击,正在走向安定团结的社会秩序重又陷于混乱,工厂停工,交通堵塞,刚刚回升的国民经济又遭挫折。
  记者:1975年的整顿快过去30年了,您回忆这场惊心动魄的整顿工作,一定感触很深。您认为应该怎样评价1975年的整顿工作?
  袁:经过1975年整顿工作的许多同志都一致感到小平同志站得高、看得远,计高一筹。同“四人帮”斗争,不畏强暴,多谋善断,带领我们从“左”的错误中解放出来,精神面貌为之大振。1975年成为我们工作最顺利的一年。受到严重破坏的工交企业经过整顿,已经或正在恢复元气。国民经济复苏回升,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5.1%,钢产量增长13.1%,原煤增长16.7%,发电量增长16%,铁路货运量增长12.9%。
  1975年小平同志抓整顿工作,第一,抓重点、抓要害。像铁路、钢铁、电力、计划,这些都是重点,都是要害,他是抓住这些部门、抓住这些问题作为突破口。第二,抓领导班子。铁路是从解决领导班子开始,派万里同志下去,解决各个路局的领导班子问题。钢铁工业也是调整了冶金部领导班子,接着就是调整几个大钢厂的领导班子。第三,抓企业整顿。我看这是抓到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因为把企业搞乱了,经济才濒于崩溃,只有把企业整顿好了,经济才能够纳入正轨,才能正常发展。第四,提出全面整顿。第五,引进13套大化肥,这是一个重要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了为发展农业打基础。当时农村情况也不是很好,比城市好一点,生产也是在下降,从战略上考虑,要发展农业,要在这些方面事先打下基础,所以引进13套大化肥,这是战略决策。
  应该说,改革是从1975年开始的。对外开放是从引进开始的,引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改革是一场革命,是革旧体制的命,革习惯势力的命,革僵化思想的命,这肯定要遇到重重障碍。在这一点上,小平同志确实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大刀阔斧、锲而不舍进行工作。应该说,1975年的整顿,其作用对当时乃至以后中国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人民永远忘不了小平同志在那关键时刻的贡献。
  
  企业改革的倡导者
  
  记者:“文革”结束以后,我们终于有可能甩开膀子干事业了,对国民经济的整顿也有可能全面开展了。在这个时期,小平同志对我国国民经济整顿和企业整顿与改革有什么新的考虑?
  袁:要拨乱反正,要进行整顿,特别是要进行改革,必须彻底冲破极“左”思想的禁锢。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小平同志坚定地支持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反对“两个凡是”。因为坚持“两个凡是”就没有拨乱反正了,批驳了“两个凡是”,这才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三中全会做了思想和精神准备。小平同志在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这次讲话中,他提出:要重视法治,要加强法制建设。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政领导关系包括企业里的党政领导关系,就要适应这个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时期,企业里不光有生产建设任务,同时还有阶级斗争呢,所以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现在工作重心转移了,特别是基层党委究竟如何工作?整个党政工作、党政关系、党政机构都要有新改革。1980年8月18日,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在这篇讲话中提出要改变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小平同志设想了很多办法,是董事长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还是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还是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就小平同志当时的思想来说,还没有摆脱“什么领导下”的模式,可是有一条是明确的,就是党政要分开。党政分开,就是党政职责要分开。当时小平同志就批评那种“党不管党,以党代政”,大量的事务都放在党委的身上,最后把党的工作给削弱了。党委管一些不该管的事情,而党委该管的事情没有管起来。所以,小平同志这篇讲话引起不同的反响,一部分人赞同,说这是改革必由之路;一部分人不赞成,认为这样做可能削弱党的领导。1981年《邓小平文选》第二册要出版,怎么办?胡乔木请示小平同志,说有不同意见怎么办?小平同志说好办,有不同意见就先把那一段圈掉,我没有放弃我的意见。后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乔木同志把小平同志这段讲话给大家介绍了。直到1986年7月1日重新发表了小平同志这段讲话,才给补充进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