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劳人汪泽楷(汪士楷)

作者:汪向明




  
  1920年邓小平参加勤工俭学运动留学巴黎时只有16岁,他回忆在法国期间“从自己的劳动生活中,在先进同学的影响和帮助下,在法国工人运动的影响下,我的思想也开始变化,开始接触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参加一些中国人的和法国人的宣传共产主义的集会,有了参加革命组织的要求和愿望,终于在1922年夏季被吸收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我的入团介绍人是肖朴生、汪泽楷两人”。
  汪泽楷1894年8月16日出生于湖南醴陵西乡栗山坝汪家大屋。每次谈到自己出生的时代,他都要谈到甲午战争,满清政府割地赔款近一百年的积弱,中国这个文明古国被讥笑为“东亚病夫”,使得他那一代人从学生时代起就倾向于维新变法,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
  1911年,汪泽楷是同学中首先剪去发辫并帮别人剪辫子的“激进派”。毕业于醴陵渌江中学预科后,1912年考入长沙省立高等中学(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结识了毛润之、肖之暲等人。1917年俄国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汪泽楷正在湖南省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决定学习法文参加勤工俭学运动。1918年冬到北京法文专修馆学习,身受“五四”运动的洗礼,当年12月9日与第八批勤工俭学生157人乘司芬克斯号轮船离开上海,1920年1月14日到达马赛,次日转到巴黎,开始了他将近四年的旅欧生活。
  在补习法文以后,汪泽楷进入蒙达尼公学学习,同时加入“以实行中国社会革命为宗旨”的工学世界社,曾任干事。当年晚些时候加入法国共产党,据盛成回忆“可能是赵世炎或胡志明介绍的,或许是法国某位工人共产党员介绍的”。这时开始在工厂做工,1921年参加勤工俭学的两次运动(“二·二八”示威游行和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运动),被选为谈判代表。1922年在橡胶厂做工时参加创建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1923年被选为执委负责学生运动,书记是周恩来。当年转为中共党员,被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大学。1924年李大钊去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大会时,介绍了国内革命形势需要,汪泽楷向组织提出提前回国参加工作。1924年秋回到上海,由负责中央组织部长的毛泽东谈话,派往江西安源担任安源地委书记。
  汉冶萍公司是我国建立重工业的第一个大型企业,安源成为中共建党初期领导工人运动的重要基地。毛泽东多次去安源考察,1922至1924年,李立三、刘少奇先后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当时的工会以苏联为模式,建立工人夜校,图书馆,合作社等,成功地领导了罢工斗争,安源被誉为“小莫斯科”。与汪泽楷同时由莫斯科回国工作的肖劲光回忆说,刘少奇、汪泽楷等都曾上台演出反映工人斗争的话剧。
  在担任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的同时,汪泽楷回到家乡醴陵,以县立中学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发展党团组织和筹建工会。1924年11月成立了醴陵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醴陵县特别支部,属安源地委领导。
  据李秀泉回忆:“当时汪泽楷不满30岁,身着长袍,留了很长的胡须,很像—个教古书的老先生,他这样打扮,主要是避免反动派注意他。”“我是1925年上半年由汪泽楷介绍入党的。当时我18岁,汪泽楷首先启发我的阶级觉悟。……农民为什么苦?这不是天意,也不是自己命苦,而是阶级剥削压迫,是地主残酷剥削压榨农民造成的。他还讲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启发我参加革命。……不久,汪泽楷介绍我入党,填了一张表,在醴陵西山岭上一个树荫下宣了誓,正面挂了一面有镰刀,锤子的红旗,唱了《国际歌》。在场参加监督的有汪泽楷、唐若颜二人。……醴陵青年团组织也是汪泽楷发展建立的。”在1925年11月到1927年7月之间,李秀泉曾担任中共醴陵县委委员,负责妇运工作。
  
  汪泽楷的四弟泽嘉也曾在安源工人夜校工作,入党后担任了醴陵县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兼南一区党委书记(大革命失败后他被反动派杀害)。
  1925年建立醴陵县工人支部以后,对旧工会进行了彻底改造,4月成立了新的县工会,汪泽楷被选为会长。
  据陆承裕(后为醴陵市政协主席,民革醴陵市委主委)回忆,1925年他在醴陵县立中学学习时,曾多次听过汪泽楷讲课。他鼓励青年学生参加“五卅”运动等社会活动时说:“你们耽搁了一些功课,却增加了革命的政治课和社会知识课。”当时醴陵县中有二十多人南下参加黄埔军校学习,培养成为北伐战争中的骨干军官,如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陈明仁,就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1925年9月,安源工人运动被武装镇压,死伤工人多人,工人俱乐部副主任黄静源被杀害,汪泽楷被通缉。随后,汪泽楷的工作被中央调往开封,以中州艺术学院教授的身份为掩护,担任中共豫陕区委书记。
  据马员生《旅苏纪事》一书中回忆:汪泽楷由中央派到开封时,为了掩人耳目,他以“候补县知事”的身份在一家旅馆租了一间大房,在“请客”的掩护下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由他传达中央的任务,作形势报告,布置全省工作。他的助手张景曾以“差人”的身份出现,忙了几天招待、送客。这一段回忆是他在秘密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1926年冬,汪泽楷任湖北区委委员兼组织部长,1927年2月被中央调任国民革命军联军司令部政治部少将组织处长。当时冯玉祥接受了联俄联共的政策,曾去苏联考察,并接纳了一批中共干部到军中来,刘伯坚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邓小平任军事学校政治部主任。但是形势发展很快,“四·一二”后,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7月冯玉祥与蒋介石合流,中共干部被“礼送出境”。汪泽楷被任为江西省委书记,主持了第一次全省党员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八·一”起义的有关工作。
  宋任穷回忆录中记录:他当时参加浏阳秋收起义,部队(湖南工农义勇队第四团队)派他去南昌向江西省委请示,“八·一”起义后农民军应当向何处去。省委书记汪泽楷听了宋任穷报告的情况,要起义部队南下,从铜鼓向莲花、宁冈行动,因为井冈山地势很好,山上有党组织,有党领导的武装,有枪。他写了一封密信叫宋带给秋收起义部队的前敌委员会。密信交到毛泽东手中,江西省委的意见与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的经验教训恰好契合,汪泽楷的密信对于毛泽东作出进军井冈山的决定起了很大作用。以后进行三湾改编,派干部与袁文才、王佐联系,把起义部队带上井冈山,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我军的第一个红色根据地,对日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影响极大。
  
  作为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曾被通知到汉口出席中央召开的八七会议,但会议只开了一天,当他安排好工作赶到汉口向长江局报到时,已经散会了。中央决定调他到湖北省委担任组织部长,省委书记陈乔年。全省共产党员已由15000人减为3000人,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重整党的队伍,渡过革命低潮时期的困难是可以想见的。我从档案中查到1927年12月12日湖北省委关于筹备全省党代会的文件,关于各级组织推选代表的标准是:一、有真正阶级觉悟者,即真能代表工农无产阶级的利益者;二、忠实于党,无贪污腐化投机倾向及自由思想和行动者;三、奋勇耐劳,积极工作,以无产阶级革命为职业者;四、尽可能选出有觉悟的工农分子。
  大革命失败后,湖南反动派借“马日事变”之势,屠杀工农和共产党人,汪泽楷的四舅黎安在岳阳被害,他的四弟泽嘉在县城被枪杀在状元洲上,他的三弟和大哥因是农会积极分子,也被迫逃出家乡到外地谋生。在北京、上海,李大钊、赵世炎、陈延年、罗亦农等当年的亲密战友都已经不幸牺牲。国共分裂的教训是什么?中国革命的前景如何?全体共产党员都在反思这些问题。为了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统一党内的思想认识,布置新阶段的斗争任务,将在莫斯科举行党的“六大”,中央通知在上海养病的汪泽楷准备前去参加。他在“六大”代表中的编号是129,发言纪录等都以这个编号为代表。
  根据“六大”代表庄东晓的回忆(笔名萧东):“在大革命失败的阴影下,中共六大在共产国际直接领导下在莫斯科召开,关于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完全推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特别是当时的总书记陈独秀的身上。对于这,汪泽楷不服气。他认为:中国革命的失败,中共中央,特别是总书记陈独秀当然负有责任,但是第三国际也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能推得一干二净。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第三国际的支部,一切的一切都听从第三国际,从总策略到具体执行都是如此,所以第三国际不能把责任完全推掉。这种意见本来是对的,而且也确实代表了许多党员的意见。但当时正是斯大林最煊赫的时候,而控制“六大”的又正是斯大林的亲信米夫,所以汪泽楷的意见就遭到批判和攻击,参加大会的代表没有人敢支持,汪泽楷孤掌难鸣,反而得到一个‘汪泽楷好吵吵闹闹’的恶名。”
  “六大”结束以后,汪泽楷回到上海,与陈独秀等成立了无产者社,后来形成“中国共产党左派反对派”。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被捕的彭湃、杨殷、颜昌颐等人于六天后被枪杀,他们在看守所中传信给中央:“望党内对于反对派的斗争需多从教育上做工夫,以教育全党……。”11月15日向忠发为主席的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开除陈独秀的党籍,同时批准江苏省委开除彭述之、汪泽楷、马玉夫、蔡振德等人党籍的决定。
  二十多年以后,汪泽楷在填写历史交待中说:“1927年秋……因在湖北省委提出——右手抓紧拳头打击右倾机会主义,左手抓紧拳头打击左倾机会主义——冒失主义的说法,即引起了大大的攻击,并被调离职到上海了……。”
  自从“六大”以后汪泽楷已没有为党工作的可能,有一年多时间以译书收入维持全家生活,出版了马克思著作《哲学的贫困》(笔名杜竹君,在上海水沫书店出版)、《印度民族革命运动》(笔名万武之即汪胡子的谐音,在上海金马书店出版)、《俄国大革命史》(笔名万武之,在上海泰东书店出版)。1931年经友人介绍到北平改名杜叔林在朝阳大学任课。从那以后直到1959年汪泽楷先后用杜叔林、杜敬斋、汪士楷的名字在北平民国大学、中国大学、广西师范专科学校、桂林汉民中学、广西师范学院、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等校任教。他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作指导,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辨别社会进步的方向,站在反帝反封建的立场,支持抗日救亡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936年汪泽楷在党所领导的北平文化界救国会宣言上签名,在“一二·九”“一二·一六”的爱国运动中,参加了学生的游行。1949年春,汪泽楷在南宁师范学院的罢课斗争中被地方法院“传讯”,被迫辞职。
  1940年4月,汪泽楷由陈明仁部队辞职回湘时,路经重庆,由旧友施复亮陪伴到江津乡间看望失业在家的陈独秀,陈书写了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焚石灰诗》赠汪留念:“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不到两年,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终年63岁。
  
  在抗日战争期间,汪泽楷遵照国共合作抗日的政策,曾经为国民党高级军官陈明仁做“顾问”,为黄杰做“家庭教师”,但很快引起了重庆方面的注意,一年以后辞职。1949年汪泽楷回到家乡,参加了湖南和平解放运动,他为帮助陈明仁起义做了不少工作。解放后汪泽楷被安排为湖南省首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和省政协委员,参加土改担任分团团长,并由基层组织动员加入了民主党派“民革”。
  1950年1月汪泽楷与罗仲言(罗章龙)教授谈话时“一致认为过去与党脱离关系,并非由于个人意气争执,确由政治见解偏差所致。如果党的政策政略如今毛润之领导的正确,健全,我们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到底而已”。
  汪泽楷于1957年“反右”斗争中受批判,1958年因“历史反革命”问题被逮捕判刑五年,1959年押送沙洋农场劳改,1959年12月17日病逝于畜牧场,据医院证明原因是“年老体弱,数次晕厥,终因循环衰竭医治无效”。1984年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撤消本案的判决,“对汪士楷宣告无罪”。湖北财经学院(原中南财经学院)经湖北省委批复“决定恢复汪泽楷政治名誉,恢复教授职称”。
  1950年初汪泽楷在长沙开始启用一本新的日记本时自述:“我活了五十六年,也算半生劳碌了!检查半生中最劳碌的生活,有三个时期:
  1921年冬在法国蒙达济(注:即蒙达尼)树胶厂做工,1926年冬担任共产党湖北省委组织部工作及1949年4月到12月为长沙的和平解放和省克强学院及私立民国大学的职务,无一不是劳碌终日,心力交瘁了!由于我所处的时代环境的支配,我的性格和认识,总得劳心劳力,了此一生。“劳人草草”四个字,我也当之无愧吧?!”
  诗经《小雅·巷伯》一诗云:“骄人好好,劳人草草,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最后,他以苍苍白发,在他战斗过多年的荆楚大地上“劳心劳力,了此一生”。“劳人草草”确实是他的一生真实的写照,可惜他未能听到为他平反的声音。
  汪泽楷的夫人杜綝(杜叔林),是湖北老河口人,1904年生,1921年考入湖北女子师范,投身进步学生的学生运动,于1925年经陈潭秋、蔡以忱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被中共湖北区委选派去莫斯科孙逸仙大学学习,并转为党员。1927年回到武汉工作,由罗亦农证婚与汪泽楷结婚。
  1929年因签名于81人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被开除党籍,以后在中学任教,直至退休,1993年病逝。1998年她的骨灰与汪泽楷的衣冠合葬于武昌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