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刘群先:出类拔萃的女豪杰
作者:秦福全
1932年是临时中央在上海内外交困的一年,国民党特务和叛徒多如牛毛,江苏省委和上海市委决定化整为零,分散隐蔽,中央机关也分散办公。中央派往苏区的提款员两次下落不明,加上中央苏区自身搞财政改革,变“收支两条线”为“先留后缴”,使得临时中央财务十分拮据,事事捉襟见肘。1932年10月,帅孟奇被叛徒出卖被捕,为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博古、陈云决定机关收缩,人员进中央苏区,并电告共产国际。
1932年12月9日,博古、陈云、李竹声在弄堂一辆破旧的汽车里开碰头会,决定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中央苏区,上海成立中央执行局,由李竹声任书记。1933年1月1日,共产国际来电,同意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入中央苏区。1月3日,博古、陈云及三个警卫员乘船离开上海到达汕头,经闽西到赣南苏区。从闽西到赣南走的全是崎岖山路,虽然没有国民党军队出现,但仍不时有土匪出没。他们在1月19日到达瑞金。这时,刘群先即将分娩,无法和他们同行。上海街上到处是国民党特务和叛徒,潘汉年安排她住在法租界,不准离家门一步。1933年5月,刘群先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摩亚。孩子刚满月,刘群先就让姐姐把孩子接到无锡,托付给她抚养,随后动身去汕头,经博古走的相同路线,于7月到达中央苏区。
刘群先到苏区后,就去中央政府,向分管工会的副主席项英报到。项英安排她到全国总工会负责女工运动。中央苏区总工会有30万男会员,一万多女会员。女工们非常忙碌,搞活动都在晚上。当时在人们脑子里苏区肃反扩大化的肆虐还记忆犹新,大家都心有余悸,党的威信不高。刘群先就把工会活动的重点,放在对党的认识的教育上,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党章,学习党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学习共产国际运动。经过学习,工人们对党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女工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的队伍有了发展。在项英的支持下,刘群先工作得非常开心。她把工会活动和妇联活动紧密结合,收到良好效果。女工的丈夫或儿子多半是红军,她们工作之余便给红军将士做鞋子、缝衣裳。很多时候工会的宣传活动、读报讲课等,都是在她们边做活边进行的。不少女工还上夜校;农田里干活的也几乎全都是妇女、老人和孩子;街上商贩也多半是女人;她们还参加挖战壕、建堡垒、筑交通沟等战备工作。项英说:“在这里妇女真正是顶半边天,妇联和工会妇女都功不可没。”
长征途中的艰苦经历
1934年10月5日,李维汉对刘群先说,中央决定红军大转移离开赣南,有30名女干部要编成一个队随军转移,由她领队,同总政治部的队伍一起走。第二天李维汉又来说,女干部不单独组队了,分散编入红星纵队和红章纵队里和女工作人员一同走。这两个纵队全是党、政、军机关和政府所属单位的干部,还随军雇用5000名挑夫,搬运这些单位的机械设备,真成了“搬家纵队”。
1934年10月14日,刘群先随队伍离开瑞金,在中央红军打开的通道上向西捷行。行军速度很快,女同志跟得非常辛苦,很多人脚上磨出泡,落在后头,引起一些男同志不满,说她们拖了大队后腿。
出了江西,部队在城口休整一天,刘群先找周恩来提出把纵队里的50名女同志集中起来,单独成立一个妇女队。周恩来同意她的建议,任命刘群先当队长,归军委总政治部领导,并按规定配备了马匹。周恩来要求她们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并在行军途中搞宣传,讲党的政策,鼓舞士气。刘群先将50名女同志的身体作了对比,把总部配备的七匹马拿出五匹,让身体病弱的同志骑和驮炊具,两匹给四名孕妇轮换着骑,这样行军速度有了很大提高。刘群先和李伯钊(杨尚昆的妻子)身体好,每天走在队伍的前头安排食物。这个妇女队成立一个月,30名女领导没有一个掉队或在路上倒下,到遵义后她们各自回到原单位,妇女队也就解散了。
到了遵义,总政治部安排刘群先搞工运。由于工厂的老板都逃跑了,工人们无工可做,生活困难。刘群先动员他们组织起来,自己管理工厂,组建护厂队保卫自己。但是工厂没有经费开工。刘群先找李伯钊商量,她们带上警卫员去一家大地主家,地主全家都已逃走了,她们在夹墙里找到了上百箱东西,有丝绸和狐皮,两千斤鸦片、几百个南瓜、几千斤粮食,但没有找到钱。她们把东西全部上缴给没收征集处处长毛泽民,毛泽民了解到她们的需要,拨给了一些经费,解决了工人的工资和原材料费用,工厂开工了。她们还发现县里囤积了很多食盐,是由官府专卖,来攫取高利。她们就把它全数没收,以便宜的价钱卖给市民,得到的钱一部分上缴,一部分用于收购市民家中的枪支,武装护厂队。刘群先所在队伍在遵义只停留了十天。
部队离开后,国民党军队就入城了,大肆拘捕工人中的积极分子,还枪决了几个工人。护厂队逃出了城,上山打游击,最后与地方上的游击队汇合了。队伍二次进城,发现工人领袖全都跑光了,老百姓也不敢接近他们,国民党飞机每天在天上出现,用机枪向城里扫射,很难再开展工作。队伍住了几天就开拔了,到了离城80里外的一个叫白拉口的地方,遇上了敌人的伏兵。部队前进受阻,又重回遵义,这次只逗留了一天,隔天晚上趁黑夜再度出发,绕了个圈又到了白拉口侧面,突然发起攻击,红军的先锋部队压住了对方的火力,部队赶紧从镇上杀过去,终于摆脱了敌人。
部队过雪山时,天气非常奇异和危险,刚刚还很明亮的太阳,突然间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天昏地暗,暴雨骤至,接着又风雪交加,寒冷异常,十几分钟后风雨又骤然收霁。当地人的经验是中午12点之后,没有人敢往山上行动。刘群先跟随先头部队过山,有几十个人冻死在山上。看到这种情景,刘群先心里非常悲伤,不禁为之痛哭。还活着的人,在那种环境里,谁也不晓得自己明天究竟是死还是活。有的同志草鞋用光了,就用包脚布裹着走,双足都冻伤了,也得坚持紧跟队伍走,因为停顿或掉队就意味着死亡。
长征中最艰苦的是过草地。大草原上,冬天寒风凛冽。战士没有棉衣,只好把所有的单衣全都穿在身上,穿了四套单衣还冷得发抖,能找到一条麻袋、一床破棉被披在身上就很让人羡慕。刘群先把所有的衣服,一件套一件都穿上了,外面裹着毛毯,还是全身冰凉。在这里死去的人比长征以来其他地方牺牲的人要多得多,多数是在大雨中冻死的。松潘草地雨多,几乎每天都降雨,在草地里走,裤腿自膝盖以下都是湿的,身上又无挡雨的遮盖,一下雨自然是全身都湿透了。刘群先披的毛毯也全湿了,晚上宿营也很难生火,拾回来的柴草都是湿的,即便点着了,也是一股白烟没有大的明火,根本无法取暖,衣服也烤不干,毛毯只能半湿半干地盖在身上。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冻死的人的尸体,在这种环境里,每个人都表现了强烈的求生欲望。食物就是青草,大草地到处是沼泽,想采集到鲜嫩的青草也是要冒很大的危险的。蔡畅身体弱,从小没有吃过大苦,刘群先分食物时总是尽可能多给她一点嫩草。没有盐,没有油,成天吃青草,吃完就肚饿,不过在当时有青草吃已经是蛮好的了。大草原里最让人害怕的是沼泽,一不小心就会跌进泥沼里,越挣扎沉得越快。刘群先亲眼看到这种情景,连救的人也一同被吞没了。
过了求吉寺到了阿西,终于走出了松潘草地。阿西是刘群先长征中最快活的一天,每个人都吃到了充足的牛肉,那是经过极度饥饿之后吃到的饱餐。长征途中有几次遭到马匪袭击,都被先头部队击退,有一次战斗正激烈中,刘群先看到一个匪徒连人带马都倒下了,连忙带上警卫员冲了上去,为的是割马肉煮给病号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勇于改革创新
刘群先到陕北后,负责边区女工的工作和组织合作社。1936年1月,全晋工人代表大会召开,选举刘群先为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长兼矿坑及工厂工会主任。当时边区没有大的工业和矿井,主要是手工业和几个小煤矿(坑),几个小纺织厂,还有就是印刷厂、铁工厂等,但是这些手工业却担负着支援战争后勤工作的重大任务。
刘群先领导的矿坑及工会在边区威信很高。工人都是通过工会录用的,厂方不能直接招工,而且不征得工会同意,厂方也不能随意解雇工人。工会下设工人工资委员会,委员从工人中选举产生,工资由该委员会决定,根据实现的利润和产量、质量来增减工人的工资,每个人应得多少完全由工人自己来决定,大家对刘群先提出的这套管理办法很满意。委员必须办事公正,否则工人们随时会投反对票将他撤换。刘群先还特别重视提高女工的地位,女工的政治地位和男工一样,部门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党的工作者,以至厂领导都有妇女。女工写墙报,写短评,讨论时局,不比男同志差。工厂的生产计划几乎月月都能提前完成。
当时有人提出想在织布机上搞改装来提高工效,刘群先仔细地听了改装方案后,立即同意,并亲自批了一台织布机停产作试验,还批给了一些棉条。这在当时是非常让人震惊的。因为延安的纺织设备奇缺,大多是些老掉牙的机器,在国民党的包围封锁下,边区政府想买新的也买不到;至于棉花则更缺,边区只有关中地区有少量产出,主要来源要靠其他抗日根据地把棉花运出来,要通过多道日寇的封锁线,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为了改革,刘群先却敢于承担责任,支持占用机器,损耗一些棉花。刘群先亲自参加改装,与工人们一起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成功了。工厂成立了一个小组,把六七十台纺织机都改装了,工效明显提高,提前和超额完成了布匹的供应任务。合作社也加班生产,女工们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军服和手套的生产任务。
1939年春末夏初之际,刘群先要去苏联治病,女工们都争着要去看望她。刘群先为了不惊动大家,不影响生产,悄悄地离开了延安。
1942年,刘群先逝世于苏联卫国战争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