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5期


辻武雄:近代日本研究京剧的第一人

作者:吴修申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而且不少外国人也对它非常着迷。在中国邻邦日本,更是有不少人对中国京剧产生了特殊兴趣,辻武雄就是非常突出的一位。
  辻武雄(1868-1931),日本人,号剑堂,又号听花,庆应大学毕业,东亚同文会会员。他在中国呆了二十多年,是有名的“中国通”。他长期担任在北京出版发行的《顺天时报》的编辑,主持戏剧专栏,经常到戏院听戏,认识了不少京剧演员,写了大量有关京剧的评论,并出版了论述中国京剧的专著《中国剧》。
  辻武雄初次来中国是在1898年8月22日,时年29岁,是日本《教育时论》杂志社副社长。他来华视察教育,到北京后应友人的邀请,第一次进戏院看戏。随后,他到天津,停留数日,又看了两次戏。然后坐船到上海,在丹桂园听戏。1900年辻武雄第二次来上海,住了两年,经常到戏院听戏。当时丹桂园是上海比较有名的戏园子,辻武雄不时到这里欣赏京剧,喜欢听著名演员孙菊仙的唱段。另外他还到春桂园听戏,拜访当时的京剧名角小桂芬,这是他在中国认识的第一位京剧演员。
  1906年,辻武雄应聘到苏州江苏两级师范学堂。在苏州三年任教期间,他闲暇时经常听演员七盏灯、时慧宝的戏。由于经常听戏,他对中国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萌生了研究京剧的想法。1909年他到南京江南实业学堂,任教三年。期间,辻武雄经常到戏院庆升园看戏,结识了园主杨某。他向杨某请教京剧的有关问题,杨某一一解答,辻武雄非常感激。通过杨,辻武雄又认识了京剧演员刘永春、汪笑浓、时慧宝、李百岁、紫金仙等人,还认识了在两江总督府任职的戏迷陆世叔。虽然陆世叔不懂日文,但是可以通过笔谈,来解答辻武雄提出的有关京剧的问题。陆世叔对辻武雄提出的各种京剧疑难,都不厌其烦地回答。辻武雄认为从陆世叔那儿收获很大,心存感激,多年念念不忘。在南京任教期间,每逢暑假,辻武雄还到上海新舞台看戏,因此又和夏月珊、夏月润、七盏灯、三麻子、潘月樵、贵俊卿、熊文通等演员熟识。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朝不保夕,大批日本教习回国。辻武雄离开南京,转而到北京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任编辑,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报人生涯。
  因为他喜欢京剧,报社就让他编辑戏曲专栏。北京是京剧的大本营,辻武雄长期在北京居住,获得了研究京剧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便利条件。他经常到戏院听戏,拜访知名的演员谭鑫培、俞菊生、田际云、王瑶卿,年轻演员田雨农、曹永春、曹小凤等人。一天,他造访俞菊生,两人见面后,辻武雄告诉俞菊生自己喜欢京剧,并且打算研究京剧。俞菊生认为这个日本人能够欣赏京剧,真不错,于是就赠给辻武雄一张自己的化装照片作纪念。辻武雄很高兴,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除了拜访,辻武雄还去参观培养京剧演员的各种大小科班。辻武雄和喜连成科班班主叶春善交往日密,友谊加深。通过叶春善,辻武雄了解到更多的京剧知识和北京剧界情况。
  由于经常出入戏院,辻武雄认识了许多演员,并且和其中不少人混的很熟,尤其是和青年演员沈富贵、尚小云等。在辻武雄主持的戏剧“听花”栏目上,读者经常看到各个剧院的海报和演出盛举,京剧演员的日常生活和演出特点的报道。如演员沈富贵到天津演出,回来时带豆腐干赠给他。辻武雄为了表示感谢,就写了一首诗发表在《顺天时报》上。其诗曰:多谢玉郎赠豆干,锦心乌面劝加餐,五香迥异都中物,携自津门感寸丹。
  辻武雄和各戏院的经理和办事人员也很熟,后来,他到戏院听戏都是免费的。戏院的人都知道辻武雄不是普通的戏迷,而是一个记者编辑,可以在报上写文章宣传。由于辻武雄听戏免费,就有人冒充他,或打着他的旗号,免费进戏院听戏,以至于辻武雄不得不在报上发表声明,以正身份。
  由于辻武雄和梅兰芳、尚小云、小翠华等演员关系密切,他几乎每天都在《顺天时报》上刊登这几位演员的消息,对他们的演技大加赞扬,发表的戏评褒多贬少。当时就有人把他这种做法视为“捧角”,不以为然。“民国五六年间,《顺天时报》之辻武雄,笔名听花,每日为文,大捧梅兰芳、尚小云、小翠华等。”
  民国初年,剧评家大多和某几个演员交往比较多,有时写剧评就失去客观性,文章立论偏颇,有失公正,这种剧评当时受人诟病不少。作为一个在中国的日本人,辻武雄也未能摆脱这一窠臼,这就使他的剧评逊色不少。然而,辻武雄的剧评虽然用中国人的口气来写,但是观察、评论的角度往往与日本戏剧对比来写,这样他的剧评也有独具一格的地方。例如,他主张摒弃京剧的一些陋俗,删除京剧中的下流段子。他反对军人看戏不买票的蛮横行为,在报纸上一再呼吁当局,约束这些散兵游勇。
  1915年,辻武雄成立了一个剧评社,名为评剧俱乐部,意在“交流知识,融合感情”,但是没多久这个组织就解散了。
  1919至1924年,辻武雄和当时著名的戏剧改革家欧阳予倩书信来往不断。他们讨论京剧改革的重点和途径,讨论中西戏剧的不同之处。欧阳予倩在实业家张謇的支持下,在南通组织了新式的剧社“伶工学社”,借鉴西方戏剧理论,改革中国戏剧演出模式。欧阳予倩还在南通建立新式剧场,配合自己的改革活动。辻武雄对欧阳予倩的戏剧改革活动非常欣赏,于是赠诗给他,其诗曰:通阳春暖百花香,培养英手自有方,静想彬彬成业日,好看菊部开芬芳。欧阳予倩经常带领剧团到湖南、湖北等地演出,以推动戏剧改革,唤起人们的注意。对这些活动,辻武雄都积极报道,并在报上刊登欧阳予倩的来信。
  1927年辻武雄在《顺天时报》上策划组织了一次“五大名伶新剧夺魁投票”活动。这次活动的最大影响就是为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人获得“四大名旦”的称号奠定了基础,四大名旦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京剧表演艺术由生角为主向旦角为主转移。
  辻武雄在多年的听戏评戏基础上,写了一本有关中国戏曲的著作《中国剧》。该书首先对中国戏剧史加以梳理,然后解释戏剧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美术)的关系,最后主要介绍京剧演员和剧场及其经营情况。
  该书1920年4月出第一版,5月第二版,可见其畅销。《中国剧》是当时外国人对中国戏剧,特别是京剧介绍最详的一本书,现在看来,对研究京剧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章太炎、严修、陈宝琛、王揖唐、刘少少等名人和剧评家为之作序。
  1919、1924年,梅兰芳两次赴日演出,辻武雄都在《顺天时报》上发表文章,及时报道梅兰芳在日行程和演出情况,并把梅兰芳写给他的信刊登在报纸上。辻武雄认为梅兰芳赴日演出,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裨补于促进中日剧界之联络亲睦,为何如哉!”
  辻武雄作为一个来华的日本人,对中国京剧产生兴趣,并且能够撰写戏剧专著,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说明了京剧自身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