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7期


张石川冒死拍血战

作者:石春娣




  中国电影奠基人之一、著名导演张石川,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主持的明星影片公司共出品二百多部故事片、新闻片、科技片,而最值得骄傲的则是他冒死拍摄的十九路军抗日血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镜头。
  张石川,原名通伟,字川,浙江宁波人,1889年出生,16岁随舅父到上海闯荡。1913年,他与中国电影“开山鼻祖”郑正秋等组建影片公司,执导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短片)。上个世纪30年代,他与大作家、共产党人夏衍等接触后,倾向进步,追求光明,热爱祖国,顺应时代潮流,拍了一些优秀电影。
  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出动海军陆战队三四千人,向驻防上海闸北地区的我十九路军发起突然袭击,七十八师翁照垣旅张君嵩团奋起抵抗,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事变。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副总指挥蔡廷锴在真如火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同时发表电函,表示“即使牺牲至一人一弹也绝不退缩”。
  张石川从报纸上读到“一二八”事变的消息,热血沸腾,怒火中烧,想到“九一八”事变中日寇侵占我东北的罪行,想到十九路军抗击日寇是洗刷“国耻”的壮举,他再也坐不住了,拍案而起,对同仁说:“十九路军打响了抗日战争,我们应该拍下前方将士血战的实况,鼓舞将士们的斗志,激励国人声援前方。我虽不能上战场拿枪杀敌,但用‘影弹’打击敌人,也是对抗日的一份贡献!”他是明星影片公司老板兼制作人,不顾个人安危,决定亲自出马赴前线拍摄血战,这在当时上海民营影业企业中属第一人。这天上午,张石川脱下大衣西装,换了一身普通棉衣,带着明星影片公司介绍信,扛起摄像机,驱车直驶火车站。在十九路军临时指挥部,蔡廷锴军长亲自接待张石川,他操着带广东口音的国语,扼要地介绍了日军挑起战祸的缘由和前方战况,接着激动地说:“我全军将士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誓与日寇血战到死!你来得正好,欢迎你上前线拍摄杀敌战斗!”蔡廷锴是一位顶天立地的爱国将领,激战间歇,他曾以诗明志,在家书中写道:“戎马倥偬至此间,身心劳瘁负艰难,家书两载叮咛寄,不扫倭奴誓不还。”
  张石川时年43岁,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加之爱国热情高涨,迫切要求即赴前线,他说:“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拍下贵军英勇杀敌的真实镜头,及时向全国同胞放映。”蔡廷锴军长当即命令参谋派车派兵护送张石川。张在指挥部先拍摄了蔡军长发布命令,调兵遣将,并电请上海警备司令部派兵增援前方的神态。驾车出发,又拍摄了载着增援部队的一辆辆军车和骑兵部队行进的情景。
  这天,战斗已进入白热化。前沿附近地带,大片居民房屋已被炸塌,无一家人烟,公路、田野也无一个行人、一名农夫,呈现出一派肃杀凄惨的景象,恐怖气氛笼罩了整个战场。进入我军阵地,但见炮火连天,子弹密集如雨,硝烟弥漫半空,枪炮声震耳欲聋。张石川头戴钢盔,或伏在沙袋旁,或猫着腰在战壕里来回穿梭,冒着枪林弹雨,时而将镜头对准我军阵地,时而转向进攻的日军,在一个个不断变换的镜头里真实地摄录下日军疯狂冲锋,我军迎头痛歼;敌人大批大批饮弹倒地,血肉横飞,我军指战员轻伤不下火线,包扎好伤口又投入战斗等极其激烈的战斗场面,摄下了十九路军将士许多可歌可泣、舍身卫国的壮烈形象。有几次,子弹呼啸着从张石川耳旁擦过,差点使他丧命。返回驻地,张石川心有余悸,逢人便说:“说来也怪,人到前方战场,什么都不怕,一点也不紧张,现在想想倒有点后怕。子弹不长眼睛,吃上一颗,轻则受伤,重则一命呜呼,所幸大难不死,总算完成了战地拍摄任务。”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中弹牺牲,倒成为烈士了!”
  张石川拍完记录片《十九军抗日血战》第一集,于1932年2月上旬由明星影片公司出品,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公映。每天下午1时30分至6时30分,放映3场。各地观众听说影院放映十九路军英勇抵抗日军的实况,无不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排队,以先睹为快,吐一吐恶气。家家影院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反映了同胞们热烈爱国的心情。上海青年会电影部放映此片时,印制了16开2页的说明书。说明书背面印着《十九军抗日血战本事》简介:“暴日自九一八强占东省后,以我东北将士不抵抗之亡国政策,更启其鲸吞我国之野心,当一月二十日日本浪人攻击引翔港三友实业社,海上惨剧,于焉暴发,我十九军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警备司令戴戟及全体将士,不忍我中华民国大好河山亡于矮奴之手,誓以铁血,卫我国土,喋血匝日,大歼矮寇,发扬我民族之无上光荣;本片中所摄蔡军长翁旅长及各军长之真相,英雄奋发,令人起敬。我军奇妙之战壕,勇猛之战绩又示我前方将士卫国之辛劳,至暴日兽军之横行,以及我闸北吴淞精华尽付一炬,则又令人发指,一息尚存,誓当抗日到底者也。”说明书简介最后一段文字写道:“本片系张石川亲赴前线摄制,危险万分,至于近日战况,已在冒死摄制中,当于二集中飨我民众也。”说明书正面广告语写道:“保国土,光民族,伸公理,抗强权,惊天地,泣鬼神,凡我同胞咸当一观。”这是记录片的内容介绍,也是一篇如泣如诉、激越昂扬的檄文。作者用隐晦的语言揭露蒋介石不抵抗主义,又用事实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暴行,歌颂蒋光鼐、蔡廷锴将军及十九路军、上海警备部队誓死保卫疆土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字字句句迸发出正义的火花。记录片说明书在各地影院散发。观众阅后深深地被打动,纷纷致电函慰问十九路军等部队,或捐款捐物送往前方,同时翘首以待,急盼早日看到记录片《十九军抗日血战》第二集。
  张石川拍完《十九军抗日血战》第一集,马不停蹄,奋不顾身,又赶赴前方随我军出生入死,拍摄第二集。正当他拍得兴起,国民党政府突然不再增派援兵,给了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于是一部日军由江苏太仓县浏河登陆(郑和下西洋率船队出发处)。我军腹背受敌,无奈被迫撤退。次日,淞沪陷落,3月3日停火。在英、美、法和意大利等国家所谓“调停”下,1932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定了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张石川就此含恨关掉摄影机,《十九军抗日血战》第二集也随之“猝死胎中
  ”,留下遗憾。
  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明星影片公司制片基地遭到日军炮火严重破坏,总厂厂址随即被日军占领,又于1939年被全部烧毁。张石川愤慨万分,欲哭无泪,过度悲痛留下疾患,1953年7月8日在上海逝世,享年64岁。1997年,由夏衍等作序、著名电影导演张骏祥等主编的《中国电影大辞典》交上海辞书出版社公开出版,此书收入张石川生平事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