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中缅印战场上的孙立人将军(上)

作者:徐康明




  孙立人将军少壮立志报国,投笔从戎,从中国的清华大学到美国的普度大学和弗吉尼亚军校,掌握了一身文武双全的本领;抗日战争时期从参加淞沪抗战到率军远征缅甸、印度,战功赫赫,声威远播中外。欧、美军界人士称誉他为“东方野战之狐”。
  
  学成文武艺 淞沪试锋芒
  
  孙立人是20世纪的同龄人,1900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祖籍安徽省舒城县。庐江县位于长江西北、巢湖西南,是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的故乡,与另一位远征缅甸的皖籍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家乡无为县相距不远。两个人不同的是,戴安澜“家世业农,父兄皆力耕”;孙立人则生于书香门第,长在仕宦之家。由于家境比较优裕,使他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
  孙立人中学毕业后,怀着“实业报国”的理想考入清华大学,专攻机械工程。孙立人在清华园里如鱼得水,不但精于学业,而且擅长体育,是全校有名的足球、篮球、棒球“三球选手”,并于1922年入选国家篮球队,参加第五届远东运动会,战胜了日本队和菲律宾队,首次为中国夺得冠军。
  1923年,孙立人获得理工学士学位,旋即考取到美国公费留学。孙立人在美国普度大学学习一年,即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和工程师执业资格。当时欧美列强称霸世界,中国积贫积弱,外受列强欺凌,内有军阀混战,内忧外患交织,人民不堪其苦。孙立人认为,当此之际,救国之急务不在于振兴工业,而在于强固国防,遂毅然放弃工业救国的初衷,立志从军报国。孙立人从普度大学毕业后,随即考取著名的弗吉尼亚陆军军官学校,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1927年,孙立人刚刚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尚未回国就奉派前往英、法、德等欧洲军事强国考察。1928年,孙立人从西欧考察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党务学校上尉军训队长。孙立人发挥自己熟悉欧美军事强国军情的优势,综合各国军事教育方式之长,制订出一套适合中国军队的训练方法,取得了突出的练兵成绩。孙立人的才干受到当局的重视,在两年后调升为陆军教导总队中校营长,1931年又被选任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上校副总队长。财政部长宋子文组建负责全国缉私的税警总团时,也看上了孙立人,邀请他担任税警总团特种兵团(第四团)上校团长。税警总团虽然不是正规作战部队,却是宋子文特别看重的一支颇具实力的武装。这支部队隶属于财政部,经费比正规作战部队更加充足,配备的是清一色的美式武器。其中特种兵团的装备尤为精良。
  1932年1月28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击,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重创日军,挫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一举占领上海的图谋。然而当局却继续妥协退让,竟然同意日方的无理要求,在《淞沪停战协定》中规定中国不得在上海地区驻扎正规军。为了防御日军再度来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派税警总团以缉私名义进驻上海。宋子文乘机将税警总团的编制扩大为步兵八个团及各特种部队。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再次进攻上海。第二天,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向全世界昭告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中、日两国均调集重兵,展开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淞沪会战。
  在淞沪会战中,税警总团各团分散配置于各主力部队中参加战斗。孙立人所部第四团在温藻浜、苏州河一线布防。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负伤达11次之多,最严重的一次昏厥了三天,由于伤势严重,被送往香港养和医院救治。
  淞沪会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取消税警总团的编制,将其所属各团编入当时所在的各主力部队。宋子文对此很不甘心,一直在寻找机会重建这支看家部队。孙立人伤愈后,宋子文便将重建税警总团的重任托付给他。孙立人不负所托,在湖南长沙迅速组建了新的税警总团。新税警总团的编制包括三个步兵团、特务团、学兵团、干部教练所及总团各直属单位。孙立人受命担任中将总团长,副总团长齐学启少将是孙立人在清华大学和弗吉尼亚军校的校友。宋子文利用手中的财政大权,为自己的这支看家部队重新配备了清一色的美式武器。练兵有方的孙立人在齐学启的密切配合下,将新税警总团训练成国军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1939至1940年间,税警总团先后在贵州都匀、四川五通桥等地驻防。1940年9月,日军侵入越南北方,威胁中国西南大后方。同年11月,军事委员会下令将税警总团改编为新编第三十八师,列入第六十六军建制。孙立人任师长,齐学启任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何钧衡任参谋长。全师移驻贵州兴义,准备开赴云南,对来自东南亚方向的日军作战。
  
  卫戍曼德勒 驰援仁安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共同对日作战的中、美、英三大盟国决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中国战区总司令,美国的史迪威中将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太平洋战场和已经坚持对日作战长达四年半的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线(亚洲——太平洋战线)上反法西斯盟国对日作战的两大主战场。中缅印战场则是这两大抗日主战场的战略结合部。中、英两国于12月23日在重庆签订《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根据这一协定,中国政府以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编成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准备入缅援英,保卫滇缅公路的畅通。
  侵缅日军于1942年1月19日轻取缅南战略要地土瓦,1月31日攻占缅甸第二大港毛淡棉,2月23日推进到锡唐河,3月8日占领缅甸首都仰光。驻缅英军接连败退,仓皇要求中国远征军入缅援助。蒋介石下令由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统一指挥第五军和第六军,于3月相继由云南开赴缅甸。第五军深入缅中和缅南,与英军协同作战。第六军在缅东和滇缅国境布防。第六十六军为中国远征军的战略预备队。
  新编第三十六师是第六十六军入缅先头部队,于1942年3月从贵州兴义步行到云南,3月27日,运载新三十八师官兵开赴缅甸的汽车队,在云南省官员和昆明民众的夹道欢送下,浩浩荡荡地沿滇缅公路西行,于4月5日到达缅北战略重镇腊戍集结待命。同日,蒋介石乘专机到腊戍视察。4月6日,蒋介石召集中国远征军将领,在缅甸古都曼德勒城东六十多公里的避暑胜地眉苗举行军事会议,下令新三十八师驻守曼德勒。
  新三十八师在腊戍留下一个营负责警卫机场,师主力于4月7日进驻曼德勒。蒋介石回到重庆后,于4月11日派特使乘专机送来任命孙立人师长为曼德勒卫戍司令的手令。这是中国将领第一次在国外担任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由于日本飞机的轰炸和缅甸反英民族主义分子纵火,使曼德勒这个昔日商贾辐辏、人烟茂密的繁华古城,变为到处断垣残壁,人烟冷落车马稀。孙立人以曼德勒卫戍司令的名义,发布布告,宣布:“本司令奉命卫戍是间,保此土,安斯民,职责所在,兹特与全城民众共约四事:一、放火者杀无赦;二、杀人越货者杀无赦;三、充当敌人间谍侦探者杀无赦;四、造谣惑众扰乱治安者杀无赦。其余僧侣人等,生命财产均在本司令保护之列。”他命令将这一布告在全城广为张贴,以安定民心。同时分派各部队构筑防御工事,恢复交通,清扫街道,掩埋尸体。派政工人员到四郊进行宣传,救济难民,动员居民返回城内。经过一星期左右的努力,民心开始稳定,市面逐渐恢复,使曼德勒成为当时全缅混乱局势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地方。
  日军进攻缅甸以来,英缅军一败再败,已经毫无斗志,随时准备放弃缅甸,退保印度。英国首相丘吉尔为收拾在缅甸的败局,特派指挥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亚历山大上将前来担任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居心叵测地策划以中国远征军掩护英缅军向印度撤退。从4月7日到14日,西路的英缅军第一师和第七装甲旅接连放弃普罗美、阿蓝庙、马格威等战略要地,退往仁安羌。
  

[2] [3]